“世上有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要我说,世上有四样苦,还有做毛笔。”日前,70岁的扬州毛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制笔艺术大师石庆鹏接受记者采访,畅谈他50多年毛笔制作的经历。
学艺
下班了还留在车间做笔
“我1965年到邻村毛笔厂学徒,那年17岁。”石庆鹏告诉记者,那时候,没日没夜地做笔,下班了还留在车间。有时点盏煤油灯,一个人做到半夜。制作毛笔要用到生漆,对身体有毒。他的身体严重过敏,皮肤一抓就破,然后淌脓水,眼睛肿得看不见东西。为此,他曾经几个月不能上班。
石庆鹏的左手大拇指,前瘪后实。这是因为长时间撮麻胎,导致拇指淤血、长肉钉,只得开刀把肉丁切掉。开刀后,手指瘪掉不好搓笔,他就每天忍痛推拿500下,把周围的肉往指尖处挤。虽然如此,他的大拇指前端仍是“皮包骨”。在毛笔脱脂过程中,古老的脱脂方法,一直用石灰水脱脂,石灰水是重腐蚀,这也让石庆鹏的手比一般人的粗糙。
“扬州水笔的制作流程有120多道工序,道道严谨。如果你打马虎,上道工序出了问题,下道工序就有报废的可能,所以说难学难精。”石庆鹏说,厂里规定,学徒出师必须满3年,制作1500支毛笔。但他提前半年出师,还成了厂里收入最高的制笔师傅。“出师那个月,工资是80多元,我用这笔钱,给姐姐办了嫁妆。”回忆往事,石庆鹏难掩兴奋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都县有100多家毛笔生产企业,一般是村办企业。后来上海周虎臣到江都办了加工厂,抽调江都各个单位的技术能手,一共有100多个工人,我在这个厂做了14年。”石庆鹏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1982年开始自己创办了江都国画笔厂。
创业
创立了自己的毛笔品牌
和周边许多传统毛笔作坊一样,石庆鹏的工厂一开始也是给别人做毛笔的代加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位日本人慕名来到江都,找到他的小笔厂。看到样品,日本人相当满意,想全部买走,石庆鹏豪气地将每种产品的样品免费给了对方。
本以为顶多只能交个朋友,这位日本人20多天后又回来了,和他谈起生意,这也是石庆鹏人生中第一笔“大单子”,15万元的外贸订单。如今,他和对方已经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合作了30多年。“日本每年他们都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毛笔,而其中90%以上的都是来自扬州。现在江都小有规模的20多家毛笔厂,全部都有日本客户。”石庆鹏说。
随着工厂效益越来越好,工人也越招越多,石庆鹏却产生了一个新的困惑,那就是他们生产的毛笔“有实无名”。“行业里的人都知道扬州水笔好,可是普通人并不了解呀!”石庆鹏解释,他们生产出来的毛笔都被贴上了别人的品牌,贴牌后毛笔的价格翻了几番,甚至十几番。
“普通人买毛笔都认品牌,即使我们的质量再好,别人也不知道,因为我们扬州水笔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石庆鹏创立了自己的毛笔品牌—金雕牌和龙川牌。前不久,金雕牌毛笔,获得了扬州老字号商标的荣誉。
“上海周虎臣毛笔这么多年来,就是江都人打出的品牌。”石庆鹏说,“今年3月份我到北京开会前,做了一个全面的调研,江都画笔毛笔总产量有13亿,超过江西文港,我们是全国制笔业的龙头老大。如果我们所有的毛笔企业抱成团,打出江都的品牌,那江都毛笔还要更上一个台阶。”
传承
让老祖宗的技艺发扬光大
“现在我的工厂只剩下20多个人,最年轻的40多岁,最老的70多了,平均年龄60多。其中,我是国家级传承人,我女儿是省级传承人,还有两个是区级传承人。传承是个大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候江都有大大小小七八十家毛笔厂,从业人员有四五千人,到现在只剩了两三百人,在加上多年来没有技术比武、技术考核,工人的技术等级不平衡,队伍传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石庆鹏说。
“最着急的是从业人员找不到,30年前月工资才20块钱,现在工资提升到四五千,还是没有人来学。”石庆鹏告诉记者,不仅传承难,毛笔的原材料也难获得。中国几千年来用黄鼠狼毛做毛笔,可是现在黄鼠狼是国家保护动物,原材料没有了。这些都是大问题。
如何让这门“老手艺”留传下去,石庆鹏查询大量资料,梳理了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出了《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毛笔》《制笔艺术六讲》《毛笔与书画》三大本读本。
“目前竹西中学、花荡中学来开展传承学习活动,最近江都职教集团也要组织学生来听课,了解制作技艺。”石庆鹏表示,现在国学兴盛,毛笔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想把扬州传统毛笔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让老祖宗的技艺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