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
70年
70年时光,可以很长,可使少年变成老者,小苗长成巨树,沧海变成桑田,旧村变成新城;70年时光,也可以很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就如一沙一粟。“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对于立志建千年名校的深圳中学而言,七十之龄,同样是青春正好、风华正茂!
关键节点,校长更替。去年年底,原深中校长赵立提任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来自广州的朱华伟接棒,成为这所名校的第十八任校长。
朱华伟在内地当过中学老师、教研员、教育局长,31岁就成为特级教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来广东后当过中学校长、大学教授,曾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主教练,率中国队获世界冠军,后又负责筹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并任院长。
这样一位“大咖”在广深间调动,一时引发舆论哗然。但在熟悉朱华伟的人看来,这更像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回归,毕竟,他与深圳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的教育情怀又是如此之深。
从政府层面看,此次深圳市教育局从广州把朱华伟聘请过来,亦足见官方对基础教育、对深圳中学发展的高度重视。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特区已跻身全球国际大都市之列。这座充满锐气的改革创新城市,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平教育、医疗体系,以吸引全球化的高层次人才。
对于办学刚满70年的深中而言,不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超常教育的一骑绝尘,还是本世纪初领先全国的课程改革、自由民主校园文化的构筑,亦或近年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前瞻探索,这所以城市命名的学校,一直以高度的自觉,引领深圳乃至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准备好了。站在建校7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备受关注的深中将往何处去?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国家战略之下,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早已享誉国内外的深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在深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这所代表城市高度的名校,又该发挥哪些作用?
建校70周年之际,深圳中学庄重向外界发布其办学定位: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这一定位的确立有何依据?达成这一目标的举措又有哪些?日前,深圳中学“新掌门”朱华伟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毕生理想,就是办一所自己喜欢的学校
Q
A
您这一次来深中当校长的消息出来后,教育界和媒体界都非常关注。听说之前有好几次机会来深圳工作?
确实,我与深中、深圳教育有很深的缘分。早在1992年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当时深中何恭伦校长给我写了三封信,说我是全国唯一不用面试就可以直接到这里工作的老师,并且解决家属工作和住房,只教选修课和奥数,培养超常人才。当时恰逢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深圳特区报》也有一篇重大社论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我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激动不已,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对深圳这座城市充满向往,但因为家庭原因,最终还是留在武汉工作。
2000年从美国做访问学者回来后,我到珠海担任人大附中珠海校区校长,后又到广州工作多年,期间确实有好几次机会来深圳或者深中工作,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
这一次,在54岁的时候,为什么会最终下定决心?
我的经历比较丰富,可以说是“颠沛流离”。19岁就在我的家乡河南汝南的一所高中担任数学老师,后来又到武汉读研究生。毕业后,在武汉工作了九年,当过三年教研员和六年区教育局局长。在我39岁的时候,从武汉来到珠海,任人大附中珠海校区校长。时任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著名数学家张景中院士力邀我到大学工作。于是在2004年2月,我到广州大学工作,担任该所所长职务十年。2014年1月,受广州市教育局之邀,我负责筹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之后在教研院工作了三年。
虽然这些年换了很多岗位,但我感到最自豪的,是一直没有脱离课堂。当年当教育局长的时候,我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因为我喜欢数学,喜欢学生,热爱数学教育,热爱教育事业。我毕生的理想,就是办一所自己喜欢的学校。
深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高度重视深中的发展。这一次来深中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我从事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有比较丰富的经历,也有很多想法,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深中有基础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今年是深圳中学建校70周年,学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地位,但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中还比较少。上海的上海中学和北京的人大附中,分别代表了海派和京派教育,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中学。但目前在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还缺少一所与之媲美的世界一流名校。
深圳中学经过70年积累,已有很好基础,是“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名校,我们有条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其次,这也跟深圳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相匹配。深圳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中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学校,深圳基础教育的“领头羊”,理应努力冲刺国际一流、世界一流。
更为重要的,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大力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但如果没有数量更多的世界一流中学作为支撑,怎么会有世界一流大学?
为什么会特别强调“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又将如何体现?
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在我看来,最核心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成才后报效祖国和人民,这是基本品格。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具体怎么做?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觉悟。其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开发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社团活动,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我们在今年的初一开设博雅班,在高一开设高层次文科班,同时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作人文方面的报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这也是打造中国特色名校的重要举措。
在您心目中,“世界一流”的标准是什么?深中冲刺“世界一流”的基础又是什么?
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其实就是构建世界一流的教育生态,包括良好的外部环境,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生群体以及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国际化水平等。
我到深中工作后,发现从政府到民间,几乎整个城市都对深圳中学宠爱有加。深圳中学之所以能在这座城市享有那么高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这是深中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即便从全国范围看,深圳的基础教育环境都是非常好的。深圳市对深中寄予厚望,要办成能够跟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名校,这为她冲刺世界一流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和土壤。
引进、培养并举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深中教师队伍有哪些优势和“短板”?接下来如何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深中有一大批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专业水平高的老师。学校管理队伍各司其职、兢兢业业。深中的教师队伍伴随着城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壮大,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大批优秀人才来到深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校有教师400多人,其中硕士160多人,数理化三科金牌教练20多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各级各类名师100多人。
但是,与世界一流中学相比,我们的师资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教师的学历结构。我今年初来的时候,是深中的第四个博士。这么大一所学校只有四名博士,实在太少了,去年5月北京十一学校的博士教师就达60人。
此外,深中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学科带头人还不够多;我们的金牌教练队伍、科技教育师资还不能满足深中高水平发展的需求。
这些年,深中人才引进力度有所减弱。这是由于深圳房价上涨快,教师工资待遇相比内地已无优势,所以吸引优秀人才的难度增大。深圳在科技创新人才、高校教师引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才引进和激励力度等环节相对薄弱,仍有提升和优化的空间。希望政府今后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奖教奖学力度。
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一定要解放思想,对特殊人才不拘一格,大力引进。深中要建成世界一流名校,最起码要有几十名乃至上百名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博士。同时,我们也要引进各方面的优秀教师,进一步优化深中的教师队伍结构。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引进是一方面,内部培养和成长也很重要。在这方面深中有什么举措?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需要引进和培养并举。深中的“青蓝工程”,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非常有效。一位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知识储备基本没问题,但能否成为好老师,还在其学养、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如果入行后能跟随德艺双馨的名师学习,耳濡目染,受益无穷。这就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的“大鱼先导,小鱼尾随”。
除了校内教师传帮带,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国内外名师名家,来引领深中教师成长。比如,我们邀请加拿大阿伯达大学退休教授Andy Liu定期到深中讲学,培养、带领深中的年轻教师。
学校也鼓励老师申报课题、做研究,成为教育专家。深中不仅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也要成为教育家的摇篮。深中的老师比较注重实操,教学能力很强,课程开发成果丰硕,但是很多实践探索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没有形成学术成果固化下来。与上海、北京等名校相比,这是深中的“短板”。目前学校正分批整理、提炼、出版校本教材,鼓励老师们著书立说,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团队管理方面,我们尽量给老师们提供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少一些打扰,少一些评比,少一些无关的会议,让老师们安心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学习、研究,跟学生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术氛围。
学校还特别重视营造人人读书的环境。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形成了好的读书氛围,校长、老师和学生都喜欢读书,自然就是一所好学校。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的是数学专业,博士是教育学,因此除了数学专业书籍外,也读了很多人文类和教育学的书籍。我的藏书有两万多册,原版英文图书八千多册。多年来,无论再忙我一直坚持读书,同时也希望老师们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理科教师多读人文书籍,多一点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文科教师多读自然科学书籍,多一些理科知识、科学精神。
优秀学生是深中冲刺世界一流的基础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深中的课程改革硕果累累。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审视,当前深中的课程建设水平如何?还应从哪些方面予以提升?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全国性的学校发展与变革。2004年,深圳中学被定为国家“新课改样板校”。经过多年探索,深中课程建设硕果累累。学校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的发展需要,建立了标准、实验和荣誉三大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学生的高端学习需求,深中开门办学,把世界引入学校,向社会公开招募客座教师,与腾讯、华为、华大基因、大疆创新、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共建10个创新体验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等大学共建创新实验室,在加拿大阿伯达大学退休教授Andy Liu的支持下建立了“数学创新实验室”。
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开发了许多优质校本课程。深中集中了全市最优秀的高中生,他们的创新潜质和学术特长非常明显,所以学校除基础学术课程,还特别设立由认知技能、自我成长、文化审美、体育健康、实践服务、研究创造六个课程群构成的深中文凭课程。此外还开设19门与大学一年级水平相当的大学先修课程,以及包括国际高端学术课程、创新体验课程、社会实践与主题研究课程等在内的特色课程。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活动。学生参与了包括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SAYPT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CTB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美国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16项国际学术活动。深中学子在这些活动课程中表现出了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目前,国内高中教育在理科方面做得不错,但人文教育相对薄弱。打造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有更多更优质的人文课程,这也是深中正在努力推进的工作。
深中学生的水平达到“世界一流”了吗?还有哪些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提升?
深圳中学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也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高中的重要基础和信心来源。
从学业表现看,深中学生不逊色于国内任何一所中学。在学科竞赛方面,深中学子共获得过11枚数、理、化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深中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30人左右。今年国内高考,深中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的有13人,“985”工程大学录取377人,北大清华30人,广东第一;国际方向,获得13份美国常春藤大学录取通知书,排名前50大学179人,美国五大名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录取7人,全国第一。
深中学生的优秀不仅指学业成绩,还包括社会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这些都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素养,也是深中学生鲜明的特质。
深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非常强。深中的优秀校友如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刘若鹏、汪之涵等,都是拔尖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跟中学的创新教育密不可分。
深中学生普遍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这跟深圳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我们的学生出国机会多,能够较多较早的接触国际文化,这些都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深中学生综合素质高,活动能力强。学校有100多个学生社团,还有各种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学校的四大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享誉国内外。深中的足球队也出了很多成绩。但这些还不够,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到两项体育项目,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
自由与民主是深中的一大特色,学校搭建了丰富的平台,比如校长面对面、公民课堂等,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规划自我发展。
深圳中学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华底蕴与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希望深中学生既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能够尊重自然,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搭建更多成长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突出特长,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优质发展。
软硬件齐发力 助推深圳成一流城市
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名片。在您看来,经过70年的传承,深中形成了怎样的校园文化?今后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
深圳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发起关于“深中精神”的大讨论,得到各届校友热烈回应。经过充分讨论和反复斟酌,确定了认可程度最高的八个字作为深中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这是深中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
这些年来,深中开展了诸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是“敢为人先”的最佳注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也体现了深中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
“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深中精神,以及活泼灵动、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正着手做校史的梳理和撰写工作,以使深中优秀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硬件设施也是冲刺世界一流名校必不可少的要素。目前深中的硬件设施状况如何?未来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
客观而言,深中冲刺世界一流名校,目前最大的“短板”是硬件设施。我们的基础设施,包括校园、宿舍、食堂等,都还比较简陋。但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深中的发展,目前正以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学校硬件建设。当前,学校总体改造进入关键阶段,五大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这是新一轮高规格、具有深中特色的校园建设,必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深中泥岗校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五大理念:“以人为本”、“资源充分使用”、“全人教育”、“开放”和“独特审美体验”。泥岗校区将建设成为深圳未来校园规划与建设的样板,引领中小学校园的规划与设计,与世界发达地区的教育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泥岗校区的建成,将是深中迈向世界一流高中的重要一步。
正如您刚才所说,深圳对深中厚爱有加,也有很高的期待。作为深圳唯一一所以城市命名的中学,深中对于深圳又意味着什么?她能够给深圳带来什么?
教育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深中与这座城市血脉相通、相伴相生。没有深圳城市的发展和支撑,就没有今日深中的辉煌成就;而一代代深中人,也在各个领域为深圳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基础教育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来深圳市创业、投资、安居,都离不开这座城市强大的基础教育根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会先考察当地是否有适合子女就读的优质中学,再决定事业的重心放在哪里。
所以说,优质的基础教育,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优质中小学不断涌现,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