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 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夏季反击战役。在石砚洞北山某高地上,敌人的3辆坦克严重的威胁着志愿军的阵地,必须先拔掉这颗钉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某部2排排长兼215号坦克车车长杨阿如。上级指示他务必在8日晚9点30分之前消灭346高地上的3辆敌军坦克,配合步兵争夺石岘洞北山。
7日夜里,杨阿如奉命率3辆坦克,冒着暴雨开赴前线。前进的道路泥泞不堪,在距敌人1200多米的地方,215号坦克陷进了泥坑里,战士们迅速跳下车,进行抢挖,可是坦克还是一动不动。怎么办?杨阿如及时向指挥所报告了情况。了解到215号的处境后,指挥所断然下达命令,陷在泥里也要打!这3辆坦克对反击部队威胁极大,在战斗发起前5分钟内必须消灭掉。
接受命令后,他们当即决定,后边两辆坦克先退回去,由215号坦克单独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此时,天色已晚,夜幕成了最好的保护网。大家分头找来了各种草木,用泥土将215号坦克隐蔽的像小山丘一样。战士们躲在坦克掩体里,对敌人的3辆坦克进行认真观察。次日度过了漫长的白天,敌人丝毫没有发觉。黄昏时分,车长指挥215号坦克开火了,连续准确地射击,击毁敌人的M26坦克2辆,击伤1辆,完成了消灭敌人坦克的任务。
趁着夜色,他们马上把215号坦克隐蔽起来。第二天,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了,硝烟和焦土笼罩着阵地。坦克上所有的窗门都关起来,偶尔只能打开驾驶窗,呼吸一点新鲜空气。无线电员、炮长、驾驶员相继昏倒了。指挥所要求他们留下两个人,把其他人员撤下去。可谁也不肯离队。就这样全体乘员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在215号坦克上,共同度过了生死攸关的两天两夜。
紧张的抢救坦克工作开始了。排障救车的关键是伐木。只有把路垫好了,坦克才能开出来。已经十分疲惫的乘员们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先将自己伪装起来。把泥和草捆在身上,然后爬到几百米以外的山上把被敌人炮火炸断的树干,用绳子栓住,然后捆在腰上往回拖,有时连滚带爬,就这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往返数次,终于在临近傍晚时聚集了70多根木头,垫平了道路。
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紧张的炮击准备工作,预备炮长师凤山担任炮长射击。战斗打响了,师凤山以准确的技术,仅用了11分钟,以44发炮弹的代价,击毁敌M46坦克2辆,地堡12个,机枪巢3个,小口径炮3门。就这样215号坦克的乘员们在坦克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不畏艰难、沉着应战,顽强坚持战斗3天3夜,并胜利地完成战斗任务,安全地撤回了后方。在英雄坦克的有力配合下,志愿军最终完全控制了石岘洞北山阵地。
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毁敌M46坦克5辆、击伤1辆、摧毁地堡26个、击毁敌迫击炮9门、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汽车1辆,出色地完成了七次配合步兵的作战任务。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光荣称号,全体乘员记集体特等功一次,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陈文奎和师凤山记二等功一次,徐志强记三等功一次。
就历史而言,上世纪我军的重装备严重缺乏,作战的武器配置和后勤保障等体系均不完善,很多历史迷都知道,上世纪的很多有名战役的胜利是靠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若重武器充足,多少的好男儿可以不用生命的代价赢取胜利啊!所以,就是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军依然需要庞大的军备研发来弥补军备上各方面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