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诱惑:从小众到民间滑雪热
“林子里挂着雪挂,雪挂又映着蓝天,那种感觉就像在天堂。”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符遥
刘继元还记得19年前第一次滑雪的感觉。
那是1998年,他在北京机械工程学院读大二,寒假期间和朋友开车去河北登山玩,路上发现塞罕坝有家新开的滑雪场,就在返程时去体验了一次。
这一体验,就是整整一天,也自此转变了刘继元后来的人生。
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风驰电掣的感觉,刺激。”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他对滑雪还一窍不通,也不知道应该请教练,“完全是自己瞎滑”。不过,他之前玩过速降自行车,两项运动都要求在迅速下降的过程中控制重心和平衡,摔了两三次后,刘继元就找到了感觉。
从雪场回来,刘继元就斥资1000元托朋友从国外买了一副法国金鸡牌双板,第二年雪季就跑到了吉林北大壶雪场。
北大壶滑雪场因其较大的落差和多样的雪道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雪场之一。滑雪是一项由势能转换成动能的速度型运动,雪道落差越大,这种转换带来的快感也越强烈,同时,也更能体会由肌肉力量控制身体和速度的主宰感。当时,中国落差最大的长白山万达滑雪场(950米)尚未建成,北大壶滑雪场以870米的最大落差,排名仅次于哈尔滨亚布力的滑雪场(885米)。
正是在那里,刘继元见识到了单板滑雪。他想,双板练得再好,也比不过专业运动员,玩单板或许还有机会成为“顶级玩家”。“在当时的北大壶,我是第六个玩单板的人。”
直到滑雪在2013年被认定为“高危运动”前,中国只有大型雪场才有很少的教练,和许多发烧友一样,刘继元尝试了各种自学方法:请教雪圈高手,浏览国外滑雪网站,研究运动员动作,拜托朋友从国外买回滑雪的相关教学书籍、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