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医疗服务
发展刺绣产业
又一个三年,又到别离的季节。“真舍不得你们走。”在元阳县攀枝花乡保山寨村委会猛弄村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乡宣传委员曾国丽摆弄着绣片,满心不舍。
“我们回去了,第十一批马上就来,相信会一批干得比一批好。最近和上海的企业对接得怎么样?”上海市对口红河州扶贫协作联络小组组长、第十批援滇干部蒲永锴一边宽慰,一边了解合作社近期情况。
2016年6月,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中的8名干部来到红河。3年来,他们聚焦主业主责,深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贫困山区,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先进理念,更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层层对接 交流合作结对帮扶
5月初,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的单位部门与企业密集来到红河州。
徐汇区文旅局带着旅行社遍访屏边、泸西、元阳等6个市县,考察对接旅游线路;上海侨爱公益发展交流服务中心与云南省儿童医院携手开展先心病儿童筛查;徐汇区人社局开展转移就业招聘活动,计划在今年内针对红河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40场招聘活动……
8名挂职干部,是徐汇区、长宁区与红河扶贫协作的神经末梢,更是交流合作的桥梁。
上海市徐汇区和长宁区分别结对红河州石屏、泸西、屏边、元阳、红河、金平、绿春7个县。“红河联络小组结合挂职州、县的工作实际,密切联系当地党委、政府和受援部门,将援建工作纳入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了强有力的合力。”蒲永锴介绍,联络小组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做好对接,让扶贫协作畅通无阻,形成高效高质的立体合作机制。小组成员围绕挂职的州县脱贫攻坚中心工作,以落实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和年度资金项目计划为抓手,主动加强与派出区和派出单位、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对接,积极开展扶贫协作各项工作。
高层对接,三地党政代表团定期互访,并召开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形成扶贫协作框架协议;部门对接,探索建立部门扶贫协作长效机制;企业对接,3年来,引导上海本土知名企业与红河州7个结对县精准对接,贫困乡(镇)结对数47个,贫困村结对数403个,参与结对的企业、社会组织数274个。另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200次,开展项目300多个,获得社会捐赠资金近300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近20万人。
立足当地 携手互动产业兴旺
前不久,石屏县异龙镇迎来了徐汇区妇女联合会的“亲戚”。“徐汇区妇联为我们引入了妇女发展循环资金。”当地刺绣带头人张华说,正是在这笔循环资金的助力下,她们成立了绣美彝山刺绣专业合作社,签约200余名绣娘,变零散加工为规模制作,将花腰彝刺绣产业发展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项目。
徐汇区妇联副主席张美华介绍,结合结对共建的特点,徐汇区妇联在泸西县、石屏县、屏边县、元阳县打造了妇联特色扶贫模式,目前已完成160万元资金投入。
拔穷根,发展产业是根本。而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联络小组的援滇干部根据红河州的自然禀赋和实际,创新探索出多种扶贫协作模式及稳定长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元阳,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开展梯度产业扶贫,在低海拔位置发展水果种植;在中海拔开发“梯田鸭”引入上海市场;在高海拔位置开展板蓝根靛蓝提取;在屏边,发展紫黑糯玉米、猕猴桃、荔枝等种植和山地鸡养殖,推进特色农副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在泸西,发展生猪养殖和牧草饲料种植,积极推进云花科技产业园和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设;在红河,牵线长宁区九华集团入驻红河县,专门收购特色农产品供应上海市场;在金平,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农户发展本地土鸡;在绿春,联系长宁区临空园区开展“百亩生态红米稻田公益认领行动”,发动园区15家企业认领平河镇略马村农户红米稻田,通过订单式农业、消费式扶贫,打造生态有机红米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石屏,引入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石屏农业产业发展添上了翅膀,石屏蓝莓、杨梅、豆制品已成功进驻上海市场。
同时,联络小组还积极开展云品入沪工作。2018年,联络小组组织红河州贫困县的29家企业到上海开展展销活动,期间销售额113万元,签约额达971万元。如今,元阳梯田鸭、屏边林下鸡、泸西蜂蜜、石屏豆腐、金平诺玛飞鸡、红河冰糖橙、绿春石斛已成为上海市民喜爱的标志性农产品。
人才培养 注入发展源头活水
几乎每一天,元阳县俄扎乡党政办工作人员李刚都要把去年到上海参加扶贫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笔记读一读,结合工作实际,产生新的思考。谈起那项培训,他用“新鲜、精彩、差距”3个词来概括,“老师们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他们开设的‘互联网+扶贫’‘旅游+扶贫’等课程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维。”
他说:“回来以后,我们一直在思索,元阳出产的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独具特色,由于与市场连接不够紧密,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缺乏拉动。今后我们要向先进地区学习,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科技研发等功能板块,让优质农产品致富元阳各族群众。”
既扶贫又“扶智”,授艺更育人,在联络组的对接帮助下,上海与红河通过教育协作、劳务协作等,不断补齐教育短板,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脱贫带来强大的内生动力,为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徐汇、长宁两区共与红河州结对学校16个。徐汇区教育局在结对的4个县设立教育基金,每年对40名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并捐助图书5万册;长宁区开展涵盖小学、初中、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的结对帮扶。
在医疗卫生方面,两区与红河州结对医院40个。徐汇区在4个县安装“云医院”和远程医疗设备,使得患者不出大山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长宁区在征询专业需求的基础上,向对口县派出11名医生。同时,安排红河州贫困县的150名全科医生到上海进修。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引领力量。
聚焦精准培训、双向交流、能力提升,脱“能力”之贫、脱“思想”之贫、脱“眼界”之贫。3年来,红河联络小组与当地党委、政府一同努力,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仅2018年就创设公共服务岗位9390个,帮助贫困人口11196人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转移就业1556人。
3年来,在上海开办11个干部培训班,帮助红河州贫困县培训干部300名,干部挂职10名,培训基层教育专业人才953人,基层卫生专业人才336人,农业科技等专业人才484人,乡村基层干部、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等干部9227人。
》》》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