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
又一次把演技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我们总说,xx小鲜肉演技差,xx演员堪称戏骨。
可到底演技这个东西,该怎么评判呢?
▼
最近,编辑部经常为《演员的诞生》上“谁演技更好”掀起口水战。
这个节目踩的点就是“演技”这件事情。事实上,表演艺术近年来其实是备受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
你会发现这个节目很有意思,从选手PK,到第二环节的即兴表演,以及最后挑战导师…备选的片段,总是一个影剧中冲突最激烈的桥段。
章子怡刘芸选段,《青蛇》姐妹反目
因为这种全剧矛盾的高潮,往往也是最能展现演技的时刻。 因为这个时候角色情绪表现最强,观众的注意力也最集中,天然就给表演留下了很多空间。
▼
我们大概总结了这三种冲突场景:
1.心机试探,算计重重
2.悲伤情绪的层层释放
3.怨恨的释放和碰撞
比如第一种,古装剧中最常出现的,女人间的心机与城府。
第二期舒畅和辛芷蕾这段改编版的《金枝欲孽》,两个人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虽然最后是舒畅获胜,不过就我看来,还是辛芷蕾把一个爱而不得的高傲妃子演绎的更为完整、流畅。因为她有个细节一直贯穿始终。
丫鬟侍寝归来,她是这样表现的。虽然和丫鬟对话,但眼睛没有看人,没有焦点,目视前方。说不出的高傲和冰冷。
而等到丫鬟被封答应,自己被贬为庶人时,仍然是眼睛没有视人。虽然身体、神态已经是颓态,但这样的表情,却仍让她保留着最后一口傲气。把角色骨子里的强势贯穿始终。
标签网上很多人对辛芷蕾评价是,像华妃。 因为,蒋欣其实也有一样的细节。
同样是自己的丫鬟侍寝归来,华妃看到她的时候,
临死之前和对手甄嬛对话的时候。
同样都是眼睛不看人,却能表现出人物在盛和衰两种境遇下对比的强势、不甘, 从而把这个角色身上的悲剧感推向了极致。
标签而第二种表现力极强的,就是那种展现悲伤的大悲剧。 不只是单纯要把眼泪流出来而已,是要把千言万语都融进泪里去。
比如说《唐山大地震》的高潮,曾被妈妈放弃的方登回到老家和母亲相认。
节目中扮演妈妈的于凤仙是这样处理的。
想关心女儿却被拒绝,开始哽咽,
向女儿道歉,愧疚地蓄泪,
得到女儿原谅后的涕泗横流。
层层递进。
标签回过头来看原片,你会在徐帆老师身上找到相似的处理方式。
刚见女儿时的不敢相信,只是有些哽咽,
确信了女儿没死,祈求原谅,
最后相认谅解,多年郁结释放。
虽然在舞台上,演员全场近10分钟都在哭,却不会让人觉得矫情。 而且这些哭戏也把母女关系从隔阂推动到相互原谅,解决了这个故事中最核心的矛盾。
除了哭戏的大悲,第三种冲突就是怨恨情绪的碰撞。
节目中这类戏的代表,是改编自《绣春刀》里魏忠贤和义子对抗的戏码。
不得不说翟天临演的内心复杂的锦衣卫非常好。但对比看来,余少群的魏忠贤却让人印象更深刻。
虽是失势,但仍气焰嚣张的出场,
强压怒气时尖锐阴柔的大笑,
标签以及贪生怕死的跪地求饶。
余少群对这个角色的特点把握的很准,他在表演中加入戏腔和身段,更显阉党之首阴柔中狠毒的特点
回观原作中金士杰老师的表演,
缓慢而嚣张的出场,
强制义子时的尖锐笑声,
以及贪生怕死时的慌张。
标签你会发现金士杰和余少群的风格不同。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心中的魏忠贤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跋扈、怒笑、生死之间的懦弱,都按照他们心中的“魏忠贤”来进行。
同样是嚣张,和锦衣卫的嚣张就不一样,“魏”是阴冷而压抑;同样是怒笑,和正常臣子的大笑不一样,“魏”是尖锐且阴柔;同样是面临死亡,和急切求生的仆人不一样,“魏”是自私而狡猾。
▼
经过以上的分析,你会发现真正好的表演,其实都是有共通点的。
有细节且连续性高、有层次、有设计感,一个表演如果能达到三种维度中的任意一种,结果都不会太差。
1. 人设要合理。 所谓“合理”,是让观众看起来合理,它讲究“连贯性”。
如果是从连续性这一点来讲,舒畅和辛芷蕾相比略逊一筹,是因为虽然她每个部分细节都极其到位,
从被主子拿簪子威胁性命时,眼珠都在跟着利器转的极度惊恐
到接到老佛爷送来人参时暗暗得意的笑容
标签但连在一起看,却缺乏整体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前面的柔弱和后面的黑化衔接的不流畅,会让人对于她反转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好的细节除了统一人物的形与神,在剧情的走向上,还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观众在人物之外,解读出更多讯息,更显含义丰富。
像《无间道2》里,倪永孝(吴镇宇饰)死之前,韩琛(曾志伟饰)去找他。吴镇宇在这场戏中,加入了剧本上没有的一个细节,边劝对方和自己合作,边拿起桌上的酒瓶斟了两杯,一杯送到曾志伟面前。
而曾志伟的动作是,把酒直接拉向和吴镇宇相反的方向:
这代表着两人谈判的失败,为之后人物的悲剧,倪永孝之死埋下了预设。也是从此刻开始,气氛从暗流涌动直接转变为剑拔弩张。
一个细节到位且连续性高的表演,除了会让人物立体、饱满,更重要的是,角色不会散。所谓形神统一,莫过如此。
2. 表演有层次。 人设合理丰满之后,则是情绪的展现。有层次感的表演,能把情绪表现的更加深刻。
标签很多人对于演技有一个误区,认为情绪越有爆发力演技越好。哭的时候大哭,笑的时候狂笑。爆发力没错,但好的演技是不会随意使用这种情绪炸弹的。因为这样很可能是,演员自己沉浸在情绪中无可自拔但观众却一脸尴尬。
真正会刻画情绪的表演,是在你不设防的时候悄悄展露端倪,让你慢慢沉溺,最后跟着演员一起无可自拔。
比如张曼玉在《甜蜜蜜》中这场哭戏,堪称层次感教科书级别表演。
乍看到豹哥的尸体,她眼里还没有泪。因为突遭变故,情绪不可能一下上来。状态还是懵的。
豹哥的尸体翻过来,看到了那枚米老鼠纹身。确认无疑。然后你看她的反应,她居然先笑了一下,左顾右盼。好像在说,不可能是他。又好像在跟旁边的警察调侃那只米老鼠。
下一秒,眼眶充满泪水,再多的笑也遮掩不了悲伤。
然后一面哽咽,一面几番抬头低头,仿佛怎么样都接受不了事实。终于,在能正视尸体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标签3. 角色有设计。 因为有的时候情绪的表达也并非越深越好。这就要谈到第三个维度,设计感。
角色设计来自于演技流派中的表现派。所谓的设计,是说演员在塑造一个人物之前,预先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一个“角色形象”,仔细拿捏, 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哭一笑都要在这个角色的范围中。
比如说《胭脂扣》中梅艳芳塑造的妓女如花。如果你仔细看过这个电影,会感觉到如花其实骨子里是很痴狂刚烈的女子。但是在这之上别忘了,她是来自于二三十年代传统思想很浓厚的女人。
所以纵观全片,你会感到如花一直都很温柔、顺从,笑是压着的,愁也是压着,整个人的情绪都是压着进行。都在旧社会妓女“如花”这一角色应有的范围之中。
她最激烈的反应,也不过是听到十二少当年负她后一瞬间情绪的爆发。
也就只一瞬,下一秒又回到自怨自艾的哀愁。
标签但是这样的压抑,却像海中的冰山,比单纯的哭喊更让人感到海面之下巨大的不平静。
▼
其实在之前,我们曾经做过一篇谈演技的文章( 深夜食堂:看你演技那么差,是泡面吃多了吧 )。
在那篇推文里,我们说表演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体验派的“你活成了那个人”。
哥哥的程蝶衣
确实,和真正的体验派相比,我们今天所谈的细节也好,层次感也好,甚至角色设计,其实都只停留在“技艺“的阶段,还远没有达到背后“道”的层级。
因为天赋之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最后能被尊为大师的人,除了那点天赋,更多的是技艺上经验累月的苦练。就像《演员的诞生》中,青年演员周一围所说的, 让技艺磨炼的更成熟,通过这些技艺,扔掉这些技艺,然后,打动台下的观众。
所谓道艺合一,不过如此。
▼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这档节目,你会发现它的出现其实是个好事,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整个行业逐渐端正的态度。
毕竟,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没到拼天赋。 在这之前,还是先像这个舞台上出现的那些好演员一样,认认真真提高技艺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