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许多钓友都首选夜钓。其实夜钓的优点不仅是相对的凉爽、不晒、小杂鱼缓解、更是许多上班族少有的钓鱼时间。但是夜钓就一定鱼口好、鱼获多吗?简单来说,相对普遍的现象而言,可以这么说。但也有一些水域反而一到天黑就没口,甚至出现夜钓反而不出鱼的现象。这种地方钓友就要特殊注意了。可都说夜钓好,为啥就有些地方夜钓不出鱼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其中的原因。
引言首先说,凡事没有绝对,结果都是必要前提下的产物。切忌看到一些东西断章取义甚至忽略前提。固有思维太多,甚至什么事都过分“想当然”反而常见是容易上当受骗的。许多误导就是抓住一些错误认识,形成认同心理。比如达奇老牛常说的2个例子:一个是指着化学饵料、小药忽悠钓友,什么味就是钓什么鱼的。这不光是误导钓友对鱼饵的认识只停留在人的嗅觉,更是误导什么味的化学香精就是钓什么鱼的。甚至利用想当然的心理,比如类似说饵料密度和浆层的常见:一个棉花球和一个苹果,就忽悠说苹果太重会陷入水底浆层,许多人一想还真是,苹果多硬、多重呀?。。。实际呢?苹果入水是漂浮的,而棉花团是能到水底的~ 这个引言奇特吗?其实是为了下边许多人可能看不懂或感觉成因复杂,做的铺垫。因为好多事如果真说本因,都不是简单的“苹果和棉花”。能看懂的自然有个提醒的作用;名词都看不懂的那就略过吧,下边咱们就进入正题~
1,藻类导致水质过肥,夜钓就容易没口本文不说大家常见的水压、气压、进水、天气这些外因。今天咱们主说导致夜钓没口、夜钓反而不出鱼的水质内因,即,水质自身的因素, 因为这类因素导致的夜钓不出鱼,经常被人曲解为其他原因。说起水质,许多钓友第一反应就是“肥瘦”。水质的肥瘦,简单说就是水质中藻类和浮游生物程度的表述,或者这种程度导致水体能见度的表述。比如,我们经常把能见度超过30公分的水质称为“瘦水”;而把小于这个能见度的水质称为“肥水”。其实这只是个能见度的表述,而和水的酸碱度、氮氨、硝酸盐等等几十项指标无关。藻类属于植物,那么其特性之一就是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又表现出趋光性。会明显的白天升到水上层,夜间沉下去。比如大家垂钓常见的日照下水质明显呈现一些颜色变化,甚至太阳出来一定时间感觉大线都切水不好了,这常见就是藻类和浮游生物趋光到水上层导致的原因。藻类虽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夜间沉底,消耗氧气,所以,水质过肥的水质(藻类严重超标),一到入夜水底层就处于较严重的缺氧状态,程度严重就会导致夜钓没口。
2,藻类死亡、有害藻类引起的夜钓没口藻类死亡所产生的的系列问题,业界专业名词叫“倒藻”。简单说就是藻类死亡分解会产生毒素,而且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明显的夺取水中的氧;或者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如一些蓝藻类、鱼腥藻、膝藻等等,都是被公认对鱼类有害的藻类,此类藻类活体毒素就对鱼有害。这种藻类过多,入夜沉浮在水下层,势必导致鱼没口。早晨,这种坑塘还常见没口,甚至水面有鱼,直到出了太阳才会好转。如遇桑拿天或气压低,早晨又成了最容易翻塘的时间,即进一步会引发“倒藻”现象。(许多钓鱼人应该都发现了,早晨其实是相对最容易翻塘的时间段)。此类现象时间长了,不仅是翻塘概率增加,鱼体更容易出现病变和一些寄生虫。这种坑塘常见夏季夜钓没口,甚至早晨都鱼口不好。 3,微生物毒素导致的夜钓没口这就更相关水底的环境了,一些水域由于自身净化循环功能差,池底常年积存饵料等腐殖质,导致病原细菌的内外毒素和真菌毒素产生。甚至产生我们人类谈之色变的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加之入夜上层水温变化快、降温快,下层水温高,微生物就会造成氨氮和亚盐类物质富集,此时鱼没口是必然的。进一步反应还有更多厌氧菌的作用等,更复杂,不利于钓鱼人阅读,这里就一带而过了。上边说这么多许多人一定觉得费解了,废话吗?其实不是,或者就看怎么理解了。着重说明,其实这也是许多人感叹换季不好钓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