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政策、人才、资金的支撑下,我国生物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生物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昨日,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广州开幕,展望生物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本届生物大会以“促进生物产业新发展培育生物经济新动能”为主题,围绕着生物产业政策、基因技术、精准医疗、再生医学、生物材料、中药创新、产业投资等最新最热、最具吸引力的议题,讨论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广州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办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投入巨大。近日,广州市正计划出炉《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广州在体外诊断方面拥有优势,达安基因处于分子诊断国内行业第一,通过美国CAP和ISO15189的认证,与国内近500家医院合作,提供临床检验服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生物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2016年全省生物产业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排在全国前列。初步统计,目前生物产业占全省新兴产业比重约10%,已经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先导型的支柱产业。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将生物医药作为主要产业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近200家,对全国生物产业产值的贡献度超过30%,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以及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尽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但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是高端高附加值的部分基本被国外的跨国公司所垄断,终端的各种非专利药则处于没有统一标准的混乱状态,要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还需要国家和企业在高端市场加大技术及资金投入。
我国生物产业可以说具备政策、人才和资金的条件,加快推动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成为国民支柱产业,还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