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消费者年轻化、消费实力增强、追求高质量消费以及消费潜力下沉等特点,零售商超开启了新一轮的自我升级和迭代,行业进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阶段。
四方的紧密合作展示了全渠道融合的优势和价值,基于全面的开放,线上线下在客群、场景、渠道方面充分互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创新和组合全面提升了体验感、便利性。京东-沃尔玛”这种融合各方核心优势的“盟国模式”是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的鲜明样本,将带动更多零售企业的发展和升级。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趋减
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消费”)来看,增速也在趋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9月,中国社零消费总额为3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9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2018年1-9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今年的消费特征又将如何显现?
目前消费市场和消费行为呈现出的提档升级新趋势,消费者更加享受方便快捷、追求品质生活以及个性订制化的购物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线上线下消费边界逐渐模糊,购物场景日益丰富。
在零售模式多元化且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零售商超进入全渠道融合新阶段。通过企业间的强强合作与互通,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依托技术和零售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步打破线上线下边界、客群边界、供应链边界、时效边界、平台边界和地域边界,让顾客能够真正随时随地、随心所购。
近日,唯品会公开抛出“消费升维”的概念,当前国民消费并未降级,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观念的升级。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注重性价比与质价比,这也将成为零售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消费结构与观念转向
所谓消费升级,并非单纯指消费支出增加,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生态从有形物质品转向无形服务品、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这一方向切换。
从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趋势。尽管当前食品、服装、居住、交通通信等传统消费领域依然占据国内消费大头,但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新兴消费正在崛起。2017年,国民新兴消费占比达25%,相较2013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
当前消费正在从商品向服务消费升级。她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者人均消费支出当中,用于服装消费支出的比例占据人均支出消费的7.4%,而用于教育、文化、娱乐这三种服务消费支出占比9.2%。消费者对“内在美”支出的占比呈逐渐上升趋势,甚至超过了外在服装方面的消费支出。
十多年前,整个中国的消费结构中,旅游、休闲娱乐类支出较少,大量的支出是在实物上。当下消费者的支出品类宽度在变化,有更多科目需要支出。
当前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在消费时除关注产品质量及时间外,有73.8%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关注商品的性价比。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等消费观念已被‘买精买好’的观念所取代,品质的对应商品不再与最贵挂钩,追求以合适的价格高效选到有用的好东西,是当前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观。
消费渠道升级
除了消费结构和观念在逐渐调整之外,当前的消费手段也在升级,这也是整体消费呈现升级的一个突出表现。
消费者的消费手段也在日渐丰富,过去的消费途径是传统而单一的,仅限于线下、现金、现货、现场交易,如今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可以在线上也可以在线下,甚至可以线上线下融合,形成更好的体验与更低的价格。
事实上,线上与线下优劣势各异,在客群、场景、渠道三大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线上渠道方便、快捷,但线下的体验及信赖度优势同样无法取代。因而,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不断提升与线下业绩的持续下滑,线上、线下零售企业更加注重商业本质的回归,开启创新、融合之路。
而就实现形式而言,当前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基于供应链效率提升的融合,基于消费体验重构的融合以及基于会员与营销一体化的融合。
整体来说,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打通了线上、线下资源,提升了线上线下商家的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全渠道融合的多场景、多种方式的购物体验,极大丰富了零售供给中的服务内容,从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向享受/服务型消费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