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划归银保监会监管,市场普遍认为监管收紧是大势所趋,唱衰融资租赁行业的声音不断出现。不过,单纯从注册的公司数量看,融资租赁业似乎仍热度不减。近日,由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租赁蓝皮书——《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11565家,较上年底的9676家增加了1889家,增长19.5%。
分类来看,进入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尚未审批新的企业,截至9月底,已经获批开业的金融租赁企业仍为69家。在融资租赁企业中,内资租赁增长最快,进入2018年以来 ,天津、陕西、辽宁、广东等地自贸区继续审批内资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截至9月底,全国内资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达到397家,较上年底的280家增加了117 家,增长41.8%;外资租赁、注册企业继续增加,截至9月底,全国共11099家,较上年底的9327家增加了1772家,增长19%。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蓝皮书主编、经济学家杨海田表示,进入2018年,在行业监管体制处于重大转变、政策尚不明朗、新的税收准则即将实施细则尚不清楚、资金供给渠道收窄尚无改观迹象的情况下,融资租赁行业仍逆势上扬,充分显示了行业的生机活力。
但从业人士却直言“行业很冷”。从数据表现来看,融资租赁增长速度放缓。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6.35万亿元,比2017年底的6.08亿元增加约2700亿元,增长4.4%,较2017年上半年同期的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而2017年上半年增长速度较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7%。
在今年4月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三类机构的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归银保监会后,监管部门已开始接手,开启摸底排查。在市场看来,融资租赁划归银保监会,监管收紧是大势所趋。
在今年5月前后,融资租赁公司注册已出现异动。珠海港、世联行等多家大型公司纷纷抢设融资租赁公司。对此有分析称,融资租赁业将由银保监会统一监管,大公司除了转型和培育新盈利点之需,在监管细则尚未明朗之时,抢滩融资租赁,意欲掌握先发优势。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融资租赁行业充斥着大量的融资租赁牌照转让或代办外资租赁公司的情形,目前此类中介都在借监管趋紧、注册难度加大来推销手中的壳资源。有市场人士指出,现在融资租赁企业没有出现数量急剧减少,是因为注销麻烦。
目前,融资租赁的监管尚未落地,各方仍在观望。业内人士指出,许多租赁公司对于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言已经成了鸡肋,很多也是想等到年底监管落地后看政策走向,如果希望不大,租赁公司会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