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以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症。
糖尿病用药行业定义与分类
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以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症。
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量不足,所以只有补充相应数量的外源性胰岛素才能使病情得以控制,医学上称为“替代疗法”。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以越早使用胰岛素越好,不可久拖不决。此外,对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如果体格明显瘦弱或有感染、发热及酮症酸中毒的症侯,或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或妊娠妇女等情况,也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有四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
糖尿病用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糖尿病是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患者总人数超过9000万人。为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条件,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
图表:糖尿病用药行业相关政策政策 | 颁发部门 | 实施时间 | 与糖尿病相关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甲类药品于2009年12月开始,乙类药品各省(市、自治区)可按规定调整后实施 | 动物胰岛素进入甲类;重组人胰岛素进入乙类;超短效及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进入乙类(设有严格限制使用对象,对有反复低血糖之1型及严重并发症之老年患者)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 | 卫生部 | 2013年5月1日 |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短效、中效和预混30R):规格300单位、400单位,进入目录 |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糖尿病药专利技术总体申请量变化趋势来看,1999年之前,我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均不超过3个;1999-2004年,专利申请量总体呈上升态势,是该技术的起步阶段,2001年的申请量达到14个;2005年开始,糖尿病药技术步入成长期,2006年突破20个,2012年达到25个。截至2013年5月,我国糖尿病药专利申请数量为4个。
图表:1991-2013年糖尿病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个)(2)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从我国糖尿病药专利技术总体公开数量变化趋势来看,1993-2003年,公开数量相对较少,均不到10个;2004年开始大幅提高,由2003年的6个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15个,此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糖尿病药相关专利技术公开数为27个,较上年减少了1个。截至2013年5月,糖尿病药相关专利公开数量达到15个。
图表:1993-2013年糖尿病药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图(单位:个)(3)行业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从我国糖尿病药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复旦大学申请的专利最多,达到12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三位,其专利技术分别是为9个和8个;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数也均在7个以下。
图表:1991-2013年我国糖尿病药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图(单位:个)申请人 | 专利数量 |
复旦大学 | 12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9 |
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有限公司 | 8 |
乐益 | 6 |
舒刚 | 6 |
颜怀玮 | 6 |
中国海洋大学 | 4 |
史密斯克莱·比奇曼公司 | 4 |
合肥博太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4 |
陈记 | 4 |
申请人 | 专利所属国家 | 专利件数 | 占本专题专利百分比 | 申请人研发能力比较 | ||
活动年期 | 发明人数 | 平均专利年龄 | ||||
复旦大学 | CN[12] | 12 | 19.05% | 2 | 8 | 6.58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CN[9] | 9 | 14.29% | 3 | 11 | 3.78 |
史密丝克莱恩比彻姆有限公司 | CN[8] | 8 | 12.70% | 3 | 12 | 13 |
乐益 | CN[6] | 6 | 9.52% | 1 | 2 | 10 |
舒刚 | CN[6] | 6 | 9.52% | 2 | 2 | 6.33 |
颜怀玮 | CN[6] | 6 | 9.52% | 1 | 4 | 8 |
中国海洋大学 | CN[4] | 4 | 6.35% | 2 | 11 | 5.25 |
史密斯克莱·比奇曼公司 | CN[4] | 4 | 6.35% | 2 | 5 | 11.75 |
合肥博太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CN[4] | 4 | 6.35% | 1 | 1 | 1 |
陈记 | CN[4] | 4 | 6.35% | 1 | 1 | 2 |
糖尿病用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目前,糖尿病药物增势良好,七大系列各领风骚,分别是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肠降血糖素类似物、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和胰岛素。不过,目前糖尿病治疗用药市场呈现出“外资品牌主导,国内企业加快追随步伐,降糖中成药潜力不容小觑”的态势。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在全球糖尿病药品市场上,胰岛素约占50%。而在中国,由于内分泌医生数量和水平的限制,以及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不够等原因,这一比例仅为37%左右。
2011年,我国重点样本医院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约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17.87%,且糖尿病市场规模的增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3-2011年,样本医院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4.56%,按此保守估计,2012年的规模已经超过150亿元。
图表:2003-2012年我国糖尿病用药样本医院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国际糖尿病用药行业知名企业
德国默克公司
美国辉瑞公司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瑞士诺华公司
法国赛诺菲
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领先企业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