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阿里十年前埋下的云计算梦想,在蛰伏、萌芽后,迎来了茁壮。
历史总是相似的。
1913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的高地公园,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出了第一台T型车。这种生产方式,让每辆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
很快,这种全新的技术方式,引来了雷诺、奔驰、雪铁龙、标致等同行的参观、学习,这种生产方式构成了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雏形。
在数字与智能时代,外观虽然还是这样的流水线生产,但内核已完全改变。在不断滚动着的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部件、半成品、成品都有自己的数据标识。通过虚拟的云与后台,每一件商品可能对应着特定的需求与消费者。
这是DT时代下经济新范式的一般样貌。在这个由大数据、云计算等驱动的新时代,商业的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是经济形态、商业范式等焕然一新,社会经济以一种全新范式运行。
提出DT这一概念的阿里,是这场新经济、新商业变革的领头羊。在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等领域,打出云计算、大数据等组合拳的阿里,也正在像一辆无坚不摧的战车碾碎大众心中布满尘埃的商业常识。
1月30日,阿里交出了一份仍然可以说高增长的业绩答卷:2019财年第三季度,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1%达1172.78亿元,净利润增长37%至330.5亿元,这是中国首个互联网公司实现单季营收破千亿。
股市应声上涨,截至收盘,阿里股价上涨6.3%,总市值约4324.3亿美元,超越腾讯再次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其中,阿里云同比增长84%至66.1亿元。以此计算,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4年间增长了约20倍,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10年前开始的阿里云,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全新角色出镜,于单纯的工具与技术之外,成为了阿里向旧商业推行新思想与全新方法论的最佳载体。
01|云上阿里云
在阿里集团整体41%的营收增速中,阿里云的表现颇为抢眼。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4年间增长了20倍。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公布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市场份额数据,在过去5年中,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市场份额超过谷歌和IBM等公司,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共同居于全球前三大公有云厂商的位置。
图 | 全球云计算市场头部玩家出现5次迭代。来源:IDC全球云市场调研数据,2014-2018
在3A之中,阿里云从诞生之初就有不一样的世界观。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在《智能商业》中讲述了它的缘起:2007年9月,阿里高层在宁波开了一次战略会,可以说是 “阿里巴巴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会”。
在曾鸣的回忆中,当时,阿里巴巴的情形并不容乐观:市值至多100亿美元,淘宝在寻求下一步的发展,甚至就是否独立这一问题与支付宝吵得不可开交,收购2年的雅虎中国没有起色,阿里软件没有找到方向,“集团的发展还是相当迷茫的”。
那次会议上,核心的议题就是探讨阿里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最终,在“到今天都没有太理解,在会上发生了一些神奇的事情”的情况下,阿里得出了一个未来十年的战略,即建立一个以智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接下来的2008年,阿里找来了在微软北京研究院工作的王坚,确定了云计算、大数据两大战略,并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操作系统“飞天”。2009年2月,“飞天”团队在北京写下第一行代码,9月阿里云正式成立。
在内外争议与靠人来填的巨大压力下,阿里云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2013年,飞天5K,云基础建成;2015年,中台战略,智能成形。
这时的阿里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2014年,阿里云收入11.0亿元,到2018年,其营收已达到213.6亿元,四年间增长了约20倍,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提到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对手时,也不得不将阿里云列出。
虽然在中国市场上市场份额相当于第2到9名的总和(IDC数据),但是阿里云并未止步。过去10年间,阿里巴巴对阿里云累计投入超过430亿元。这样的战略背后,是阿里云更大的市场野心。
“我们对云的战略方向充满信心,已经为未来十年做好准备”,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说。
一方面,阿里云将自己的市场版图进一步向东南亚、欧洲等地拓展;另一方面,与中小企业合作中成长起来的阿里云,如今正在将更多的大企业纳入自己的版图。
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的强劲增长得益于大型企业的收入提升。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在使用阿里云,福特、亿滋、海底捞、蒙牛、特步等正在利用阿里云进行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8年全球公共云市场整体增长为21.4%,从2018年91.2%的增速来看,阿里云正以远高于市场的增速加快在全球云市场跑马圈地。
02|无处不云
2009年6月1日,马云找到胡晓明进行谈话,要求他必须创业:“你一定要考虑,如何解决我当年在做阿里巴巴的时候借不到钱的时候痛苦,你必须去解决,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这就是后来的阿里金融。在以金融贯彻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之外,当时的阿里金融还背负着另一项任务:必须与刚成立的阿里云一起发展,先天的系统架构必须基于阿里云搭建。
阿里云与阿里金融,曾经难兄难弟式的两项业务能够取得双双成功,从今天来看,原因之一正在于这样的“捆绑”。
云计算的基础在于数据,而阿里集团庞大的商业体系构成了智能天然的孕养池,也构成其发展云计算的必然。
从最开始解决沿海外贸企业的B2B,到后来为万千小生意从业者服务的C2C,再到为品牌和企业提供电商销售路径的B2C,一直变化的阿里不变的正是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当下其使命变成了“在数字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2007年的宁波会议上,据曾鸣回忆,在昏天黑地的讨论中,最后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回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在云计算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智能。
这就是阿里集团的“奔月计划”,也是阿里云的开始。对当时的阿里来说,用户流、商品流已经形成,资金流、物流正在构建,具有着天然发展云计算的基础。
2008年时,快速发展的淘宝认识到,传统类目的分类方法已无法处理平台上大量的商家和商品,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效率大幅下降,因此以搜索取代了传统的商品浏览。在搜索下,淘宝可以处理大量的商品和用户需求,推动了其数据智能化。
同样,在阿里多种业务的支撑下,阿里云有了天然的练兵场。近期,阿里云再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比如新一代关系型云数据库POLARDB落成,全球首发8K视频直播技术,飞天云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大规模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是这些成绩最大的功臣,在其负责人看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最大的支付平台,还有物流平台、视频直播、地图等业务,阿里集团自身的场景已经足够丰富,“就像是一个很大的预演社会,什么场景都会遇到”。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这相当于“我们在绝大多数公司遇到技术挑战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探路和建路,提前把路上遇到的坑填平了”。
智能化也在阿里内部大规模应用,淘宝的搜索与商品展示大部分日常工作由机器完成,并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2018天猫双11期间,智能海报设计机器人“鹿斑”为20万企业、商家设计近600万张图片。
同时,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在催生着阿里云的升级。比如在直播上,去年的天猫晚会的后台支持就由阿里云提供。
当天全球有2.4亿人收看,仅优酷平台上直播观看人数就近2500万。它对直播场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阿里云将最新推出的广播级直播方案用到了上面,网络抖动时自动选择最佳链路,机房区域发生故障时可实现秒级切换,保证直播的稳定性。
背靠阿里集团庞大的商业体系和数据,阿里云从商业中来,为了解决商业问题而生,也从阿里自己的实践中,找到了解决数字化转型难题的方法。
03|从相信中来,到未来去
2010年03月28日,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BAT齐聚,激辩云计算。李彦宏不客气地说,云计算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说的更为极端,“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时确实有可能,但现在还是过于早了”。
“对云计算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不是觉得这又找到一个新的矿产,阿里巴巴拥有大量消费数据、支付宝交易数据,我们觉得这些数据对我们有用,对社会更有用”,坐在台下的马云同样表到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曾经,信奉基因决定论的旁观者们如此评价BAT三家公司,即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
没想到,反而是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阿里,在十年前正式开始云计算探索,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一直发展到今天。
对阿里来说,阿里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2018年,阿里首次公布了代码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工程师总数超过3万人,同比增长28%。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1%,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2周内交付。
这一报告无疑在为阿里自身的技术实力做背书。从运营到技术的基因转变,是阿里云在以一己之力在做强力扭转,它是阿里技术最强的代言人,也成为当前的阿里技术体向前发展的最大驱动。
到目前,阿里云自主研发了“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POLARDB数据库、神龙云服务器、ET城市大脑、AI芯片NPU等技术和产品。这些产品与技术,以及从阿里各项业务采集而立的数据沉淀到中台,构建了阿里符合DT时代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
在内,数据中台模式下,阿里的聚划算业务从提出到上线仅耗时1个半月,投入包括PD、运营和开发10多名员工;盒马以全面的数据化与智能化,成为新零售模板。
在外,“中台战略”通过阿里云为其他企业提供对外服务。比如阿里云花了5个月时间,帮助海底捞建立起一套智能服务系统,根据每个会员的口味和喜好推荐不同的菜品、促销信息、达人分享内容。其中,整个APP的前端开发仅有12人,耗时三个月。
在数字经济时代,张勇公布了阿里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定位:“运用数字技术帮助更多人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操作系统。
在这个宏大的定位背后,阿里云正是商业操作系统的底层。两个月前,阿里宣布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力量与阿里云全面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仅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阿里云就推出了678种产品和功能,主要集中在数据智能、AI应用和企业解决方案相关方面。
在历史机遇和战略投入之下,阿里探索了一条独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这套方法论正在以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为核心,帮助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这是它所找到的未来十年。在此前十年与未来十年之间,此时的阿里云天高水阔,风正帆悬。
04|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阿里十年前埋下的云计算梦想,在蛰伏、萌芽后,迎来了茁壮。
单纯在云市场上,它也许还面临着亚马逊、微软两大巨头的挤压——在迁移成本极高的云计算领域,马太效应将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但对它来说,阿里云显然并不是终点。
这个起于阿里商业版图的业务,最终也将回归到阿里商业。在互联网走向B端与数据、技术输出的时代,云计算与阿里商业有了最佳的结合点。两相作用下,阿里云无疑有了更大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