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人文 > 正文

明末开封之战:爆破失误,李自成部下伤亡惨重,第二次进攻失败

2022-11-01 04:59     

【崇祯十五年正月初十日,庚辰日】

正月初十,几十名农民军手持利刃督战,驱赶同伴进入开封城墙下面的洞穴,被守在洞中的官兵打出来。这些人转而挖掘新洞,又被城头打下的砖石击退。他们逃回到城壕边,全部被督战者斩杀。

驱赶、退却和杀戮不断重复,《守汴日志》中的说法是:“屡驱屡杀,如是终日,死者万余。”说法有些夸张,也显示出农民军正在做最后一搏。

对于掘城、剜城的农民军,城上的守军除了使用点燃的柴草逼退,还用砖头、石块去砸。砖头、石块成为守城的武器,同时,一些被破坏的城墙也需要用砖石来修补,特别是东北角那一段城墙比较薄,需要赶快加厚到两丈。

如此一来,砖头石块的消耗量就特别大,周王府出钱到民间购买,无论是谁,只要送到城上一片砖头,给钱三文,送去两片,给钱五文。

许多人争着要赚这笔钱,附近的砖石很快运完了,官府又下令说,可以去拆城里观音寺和上方寺里的外墙砖。

有人看到这中间的商机,几位秀才上报官府说,街头有一座隆庆年间的牌坊,是他们祖上参加科考的联名坊,现在愿意半价卖给官府使用。

黄推官就给了他们二两银子,派人拆掉牌坊。但牌坊顶部的刻字显示,这座牌坊当年是用布政司的公款修建的,上面的名字也和秀才们的前辈对不上号,他们没有资格卖,更没有资格收钱,因此被告到官府。

一时之间,开封城里的许多座牌坊都被拆掉,拆下的砖石全部运到城上。

到了正月十二日,城防形势更加严峻,战斗相当惨烈。

《豫变纪略》中说,农民军集中一百多门大炮轰击城墙,坍塌的城墙形成缓坡,步兵蜂拥而上,有一百多人甚至爬上了城墙,摇动手中的旗帜欢叫。

关键时刻,官兵火炮接连炸膛。总兵官陈永福急了,骑坐在一门大炮上,高声命令官兵赶快放炮:“速点!速点!忠臣不怕死。”

城上官兵的大炮一齐反击,“百炮万弩齐发,打死贼成一血胡同”。但农民军的步兵如蚂蚁一样涌上来,陈永福命令士兵在大车上装满泥土,顺着土坡放下去,辗压攻城者。

许多守城官兵受伤倒下,更多的人立刻填补上来,“贼炮中伤我兵亦多,我兵愈厉,拥奋而前,对阵处无一线之隙”。

一番厮杀,攻势终于被遏制,先前攻上城墙的农民军全部被剿杀。官兵们把各处寺庙的大门和周王府的大门拆下来,加护到城墙之上,加一层被打烂一层,再加一层,最多的地方加到了七层。被轰塌的城墙迅速修整起来。

正月十三日,攻城的农民军孤注一掷,在城墙的东北角挖成一个大洞,这个洞比较有特点,就是贴着城墙的外壁一直往前挖,长约十余丈,深一丈多。每天用布袋运送火药到洞里,累积的药量大约有几十石。

火药准备完毕,再从洞中导出两根火线,长有四五丈,如斗一样粗细。显然,农民军准备炸毁这一段城墙,如果成功,大约可以撕开一个十几丈宽的口子。

一直以来,李自成、罗汝才等部的农民军采用的攻城战术,不同于传统的梯冲法,而是在城墙上挖洞,将城墙挖塌。或者在洞中埋放炸药,将城墙炸塌,《明史》中称其为“放迸”。

《流寇志》中进一步分为“小放”和“大放”。“小放”是在城墙上掏一个窟窿,把装满硝黄的酒坛子塞进去引爆。“大放”是挖成一个大洞,里面塞满硝黄,破坏力更大。

十三日这一天的放迸,从用药量来看,规模空前。一千多农民军的骑兵和无数的步兵等候在城壕边,只待炸开城墙之后杀进城中去。城上官兵无计可施,只好躲开这一段城墙,等待即将到来的冷酷厮杀。

十三日上午的巳时,只听城下一声巨响,天崩地裂一般,顿时飞沙走石,磨盘大小的巨石和无数砖石飞入空中,烟尘腾空,天地之间暗如黑夜。

等到烟尘散去,城上官兵发现城墙被炸塌了一长段,但内侧还有一尺多厚的城墙依旧完好,官兵无一人受伤。

城下的农民军可就惨了,原本聚集在城壕边的骑兵、步兵被巨石砖块打得七零八落,“俱为齑粉”,受惊的战马驮着被炸死的骑手狂奔,一片混乱。

《守汴日志》中说,被炸起的砖石最远飞到城外两里处,农民军死伤惨重,并认为这种奇迹是天意,不是人力。

《流寇志》中的说法比较可信。当初金国人重修开封城墙,要求极高,用一种撞竿来检验城墙中的夯土,如果土质疏松,就把负责这一段的筑城者活埋到城墙当中。所以开封城墙的建造质量极高,坚硬如石。

农民军在坚硬的城墙中填入火药,点燃之后,火药向质软的一面喷发,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情况。

前篇:寒冬烈火:崇祯十五年开封城上的洞穴争夺战

开封三围(之十) 于左 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