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三月到1645年五月间,一年多的时间明朝接连丢掉了北京和南京两座首都,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而在南京即位的弘光皇帝也被清军俘虏,之后在杭州监国的潞王则坚持了没几天,就投降了清朝。在清朝统治者的眼中,明朝两京都已在手,明朝的其他疆域传檄可定。
在弘光皇帝和潞王政权相继倒台之后,明朝又一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而很多当时流亡浙江一带的藩王都已经投降了清朝,只剩下一个鲁王朱以海,是朱元璋的十世孙,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后裔,而鲁王也有意抗清,所以朱以海于1645年闰六月被拥立为监国,率领浙江一带的抗清力量一致抗清。
1646年二月,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率军前往江南,调集江南一带的汉奸部队,准备进攻浙东地区的鲁监国政权。跟随博洛前往浙东地区的汉族军队超过一万多人,日后嘉定三屠的刽子手、又反清复明的李成栋也在其中。
标签五月十五日,博洛抵达杭州,五月二十五日博洛所部兵分两路,进攻钱塘江以东,一路从陆路过江,另一路则从海路迂回包抄。负责钱塘江防务的越国公方国安率领七千余名官兵不战而降,清军得以渡过钱塘江。无险可守的鲁王只得撤退,五月二十九日晚,鲁监国离开绍兴,乘船逃亡海上,逃到了福建厦门一带。
随着鲁监国的逃跑,鲁监国政权的高官们纷纷投降清朝,内阁大学士、吏部、兵部和刑部的尚书都投降,大奸臣弘光朝的兵部尚书阮大铖也投降了清朝。只有鲁王所封的兴国公王之仁坚持抗清,但是他孤掌难鸣,只得率领自己的兵员乘船撤退,他退到舟山准备与驻守该地的南明隆武政权的肃虏伯黄斌卿会师。
王之仁一心想着抗清大业,而黄斌卿根本不顾民族大义,只想着吞并王之仁的军队,守住自己的地盘,黄斌卿先是假装答应王之仁的会师请求,结果王之仁刚刚到海上,就被黄斌卿的部队用大炮轰击,面对黄斌卿的背信弃义,王之仁心灰意冷,欲求保存实力而不得,西向抗清又无异于送羊入虎口,所以王之仁选择了自己一个人舍身取义。
根据计六奇《明季南略》记载:“兴国公王之仁,载其妻妾并两子、幼女、诸孙等尽沉于蛟门下;捧敕印北面再拜,投之水。独至松江,峨冠登陆;百姓骇愕聚观。”王之仁将家属九十三人所乘的船凿沉,只留下一条大船,独自一人大张旗鼓的来到松江,到清军大营自投罗网,清军以为王之仁前来投降,不敢怠慢,赶紧将其送往南京洪承畴处。
洪承畴希望王之仁回心转意,劝其剃头投降,但是王之仁毫不领情,因为他此来不是为了投降,而是为了求个死在明处,让大家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畏惧清军威势,汉人还是有骨气的。“闻之仁骂承畴曰:‘昔先帝设三坛祭汝,殆祭狗乎’”,王之仁痛骂大汉奸洪承畴,当年先帝崇祯皇帝误以为洪承畴已死,特地设坛祭奠洪承畴,极尽尊荣,而之后洪承畴却投降了清朝,真所谓不如狗也。
被羞辱的洪承畴恼羞成怒,也知道王之仁不会回心转意,于当年八月二十四日将其杀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