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是清朝末年的四大名臣之一。
经济方面,他推动了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军事上,他武力镇压住了反抗清朝统治的势力,建造轮船,修建制造兵器的工厂;
教育上,他极具前瞻意识的安排学生出国学习,培养了一批极为优秀的留学回来的青年,这些喝过洋墨水的年轻人有的建造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有的成为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校长。
可以说,曾国藩对于中国近代发展的推动是有着很大贡献的。但是,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完人的,特别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曾文正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
对于曾国藩,历史自有评价,在此也不多加赘述。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我们都知道曾国藩的家书十分出名,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对他的后世有所了解。过去这么多年,曾家后人没有一个丢了祖先的颜面。
曾国藩在家庭教育方面至今值得很多人学习,他的老婆一共给他生了八个孩子,三个男的,两个女的。作为晚清的重臣,他不但对待自己的事业严格谨慎,对于自己的子女更是如此。曾国藩在自己儿子的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可以说是十分的严格的。
他要求儿子们每天都要勤于学习,虽然经常不在孩子们身边,但是,他一直不忘督促他们学习,只要曾国藩一有时间,他就会给子女写家书,这些家书的内容大多是指点他们的学业。虽然,自己贵为国家栋梁,但是,他却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走与自己一样的道路。
不做官不代表不读书,在他的细心教导下,他的子女在各个行业里都颇有建树。
他的二儿子曾纪泽是他八个儿子里比较有成就的,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二儿子一直想奉献国家实现自身的抱负。
公元一八七七年,他给父亲守孝满三年之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来到京城。一八七八年,他奉命出使欧洲各国,并采购了大量的军火兵器,出使外国的经历使得他更加的了解了欧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同年,清朝皇帝派遣使者前去俄国进行谈判,在敌国的威逼之下,使者竟然签下了一份不平等的条约,其条约的内容是:让中国让出伊犁周围的一大片土地,还要赔付巨款。
面对这样的条约条件,清政府自然是不同意。
一八八零年,清朝政府再次派遣使者前去谈判,不过这次的使者换成了曾纪泽。清朝政府希望他的出使能够迫使沙俄修改一下条约里面的部分内容。
这次跨国的谈判是漫长而又艰难的,曾文正的二儿子在敌国谈判了近一年,正式的谈判会议有51次之多。终于,在一八八一年一月二十六日这一天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沙俄政府同意在条约上进行修改,清朝政府由此收回了被敌国夺取的五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可以说,曾纪泽在其中所做的贡献极大。
此外,在中国与法国的战争中,他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曾对法国政府说:清政府坚决不妥协,就算战败也会再战。正是由于他强硬的态度,清政府可以争回每年两百多万两白银的税收。
曾国藩后代之中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人,就是他弟弟的孙女曾宪植。
曾宪植从小生长在书香大家,这使得她也很喜欢读书。和一般人家的孩子不同的是,曾宪植从小就接受到了西方文化教育,这也影响到她后来的人生路。长大之后,她隐瞒家里人考入了军校,开始了她的军事生涯。
之后,她去到了香港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她结识了叶帅,不久之后,她就嫁给叶帅了。
她是叶帅娶的第三个妻子,此时的她年仅十八岁,这正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二九动乱的时候,她不幸被捕入狱,被释放以后,曾宪植前往日本学习,不幸又被抓住关进监狱,但是,日本人在得知她的身世背景以后就把她释放了,也因此,她幸运的躲过一劫。
她和叶帅结合之后,生了一个儿子。
两人终于在一九四一年又重新相见了,但是,由于聚少离多,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稳固,这时的叶帅又重新娶了一个老婆,两人最终选择了离婚。
从曾国藩及其后代的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家风对于后代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不但做官有一套,对后代的教育也是一点都不马虎。
胡林翼对其评价道: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对其评价道: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对其评价道: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曾国藩“曾剃头”的外号不是因为他杀太平军而获得的外号,而是因为他在长沙开审案局,杀了太多的所谓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