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极抗日的,这是父亲一生光明自私的关键。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点,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又会说出一些很奇怪的话来。有一次,华视播出访问张学良的实况,说到父亲在西安拒绝与杨虎诚、周恩来见面,后来中共非要见面谈一谈,所以父亲才见他们。关于这件事情,节目的旁白居然说:"于是委员长软化了。"这简直是岂有此理,什么叫做软化,委员长软化了什么呢?我对华视非常不满意。总政战部几十年的教育居然是这种结果,如果不是他们的脑子里有一条细菌在作祟,认为委员长是受不了共产党的威胁之后才答应打日本的,否则怎么会说"软化了"这三个字呢?如果要对日作战,首先就要安内,如果内部不安定,如何能对日作战呢?第二,不能两面作战,所以对苏俄方面要百般忍受,使苏俄对中国友善,不会趁火打劫。以战略来讲,绝对不能同时有两个战略目标,就好像以前普奥战争时,普鲁士军兵临维也纳城下,非但不进城,还后退三十里,只要求奥国承认普鲁士在德语国家中执牛耳,其他战胜国的权利普鲁士都不要,为的是等到普法战争时奥国不要从旁边捣乱,这一点在大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父亲把哥哥送到俄国去,让苏俄相信中国对俄国没有任何敌意,其目的就是为了日后与日本作战时苏俄不要从旁干涉。哥哥自己虽然也想去,但是他能不能去,还是要父亲同意。
事实上,当时只有父亲最了解国际情势对中国的影响,五卅惨案发生时,中央及党都主张去打山东的日军,只有父亲坚持要完成北伐任务,因为日本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停止北伐,使中国保持不统一的状态,以便侵略我们。此外,这件事也使父亲一回到南京后就下决心建新军,以日本作为假想敌。可见父亲不是不想打日本,只是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能使国际战争过早爆发。
(一)中日战争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