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敲黑板!BBC称教师是最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之一!这是为什么? | 特别关注

2021-11-07 14:49    

最近,中教君在ELLEMEN睿士杂志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说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在人事、客服、政府职员、会计、银行职员都高于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师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会变成什么样?教师职业凭借什么成为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之一呢?

BBC分析了365种职业,

教师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

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种职业未来在英国的“被淘汰概率”。

1、电话推销员:99.0%

2、打字员:98.5%

3、会计:97.6%

4、保险业务员:97.0%

5、银行职员:96.8%

6、政府职员:96.8%

7、接线员:96.5%

8、前台:95.6%

9、客服:91.0%

10、人事:89.7%

11、保安:89.3%

12、房地产经纪人:86%

13、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80%-60%

14、厨师:73.4%

15、IT工程师:58.3%

16、图书管理员:51.9%

17、摄影师:50.3%

18、演员、艺人:37.4%

19、化妆师:36.9%

20、写手、翻译:32.7%

21、理发师:32.7%

22、运动员:28.3%

23、警察:22.4%

24、程序员:8.5%

25、记者:8.4%

26、保姆:8.0%

27、健身教练:7.5%

28、艺术家:3.8%、音乐家:4.5%、科学家:6.2%

29、律师、法官:3.5%

30、牙医、理疗师:2.1%

标签

31、建筑师:1.8%

32、公关:1.4%

33、心理医生:0.7%

34、教师:0.4%

35、酒店管理者:0.4%

以上数据显示,教师这个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仅为0.4%。

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恰恰是机器所无法传道授业的。

虽然这只是对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是中教君查阅了多个资料,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一个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会变成什么样?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

所谓“精准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无疑是对孩子们更有利的教育方式。这就体现为人工智能在冲击传统课堂时,在另一方面却是对教师、学生、学校的一种颠覆。

教师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创新;学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率;学校也不再是为未来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而准备。

就在今年5月10日,记者走进了合肥八中的“智慧课堂”,在这里,学生英语口语测评、作业布置批改、分数统计、教案分享都变得“智能化”。学生杨益冉现场为大家演示阅读了一段英语,智慧课堂系统就立即从流畅度、发音、准确度等多个维度给出测评,帮助她提高口语。

如此一来,“哑巴口语”的现象也将会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消失,正是所谓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口语啦”!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

都说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也正是这样,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得以在孩子身上体现。孩子们学习的重点将不在于“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就学会这个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是将会在个性化的学习中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强大的思维能力等。

其次,孩子们的自我主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觉醒。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会是大量的繁琐的信息,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这时孩子们将会在众多智能中学会冷静下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为了说不要而不要,这便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一个表现,也就是将来孩子们自我主动性的表现。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将会培养孩子们与人连接的沟通能力。就像撒贝宁在《开学第一课》中所说:“‘阿尔法狗’赢了,人输了围棋,可能我们会因为遗憾而流下眼泪,但是‘阿尔法狗’就算赢了棋也不会笑。”在人工智能盛行时,孩子们必然会增加情感与交流,这是人对于精神共鸣的向往,对于群体的一种归属感。

人工智能时代,课堂能更精细、精准地了解学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老师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精细、精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上的需要,在了解更真实的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也能够做出相对应的更精准的教育。

就像中教君先前提到的“哑巴口语”,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大致知道孩子们在这方面的弱势,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语音分析智能软件,学生跟着讲一句,软件就帮助教师指出学生的发音问题在哪里、需要怎么改正。

标签

如此一来,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学生也能在更精确的指导下学到知识。

人工智能对老师有什么影响?

在数据、量表、AI当道横行的大形势下,教师真的就要下岗失业了吗?

答案显然是——不会。

至少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彻底取代老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人工智能对这个行业至少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冲击。

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任何重复性的基于知识积累的教学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简而言之,教师不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知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来习得。

而教师则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分析报告,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教育基础的改变

在线课堂,英语口语APP等等,不得不说,这些当下在家长和孩子中盛行的教育类应用为孩子们真正进入课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利用这些应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孩子们身上,认识汉字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从前的孩子。不仅如此,还包括计算能力、绘画水平、英语口语以及其他的综合素质。

在这些孩子进入校园之前,他们就已经在跑道上朝着终点的目标出发了。而处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孩子,也在这些应用的帮助下省去了先前由教师所需要进行的重复性的工作。

教育目标的改变

教师在40人、甚至70、80人的大班中本身就已经是精疲力竭,而还要再抽出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方法等其他琐碎的事情上来进行教育教学。在适应人工智能之后,教师就不用每天愁着钻研“分身术”了,基础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会帮助教师全部完成。

而这时候,从繁重的重复性分析型工作中解放出来的老师们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他们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比如教学创新、经验传授、情感关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等。

标签

教师将会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从而来塑造不同类型的人才。

教育人工智能,大家怎么看?

人工智能到来了,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教师压力增大

@宁宁:互联网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教师却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了。

@W.AJ:在课堂中遇到学生不认真听讲等等一系列问题,人工智能机器人怎么办?人工智能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教师需要给自己“充电”

@小刺猬:人工智能可以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看来教师不给自己“充电”都行不通了啊,只有开拓知识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我爱我家:希望人工智能早点进校园,让孩子们早点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光知道玩游戏,得知道游戏是怎么做出来的。

人工智能无法教给学生“美”

@小海螺: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教学方法,但是他无法替代教师教给学生“美”,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郝:老师像妈妈,机器无法代替妈妈温暖的怀抱。

为什么老师不容易被取代?

教育的本质不变

人工智能成为新一代“网红”,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上的更加个性化,同时也对老师们发出了质问:究竟什么才是教育?

没错,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为成人、育人而生的。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品质等。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形象地将真正的教育描绘为,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教育是从心灵出发的一份伟大的事业,而教师拥有着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特质,教师是富于感情和智慧的,教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体,教师更是懂得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品质融入教育并帮助孩子们培养自身人格。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授业”,但是基于情感出发的“传道”和“解惑”却是它所无法替代的。

标签

正如福建教育学院教授黄家骅在《人工智能重构未来学校》一文中提到,机器人只是替代教师的部分劳动,并不能取代教师的角色。这是因为,虽然机器人也有对话、写作、动作等交流功能,并且也将有相应的“表情”或特殊的感情表达,但和人类丰富细腻的感情相比差距甚大,更不用说达到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境界,以及“以理服人、以情感育人”的大爱境界了。

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变

在孩子们踏入社会之前,他们还需要获取除了知识以外的东西,他们需要有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社会。

而在获取这些的过程中,必然是需要教师的陪伴。教师是这条路的引路人、是孩子们路途的互动者,更是作为帮助者的角色一直陪伴在孩子们身边,这便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中所承担的角色。

在人工智能面前,学生们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理智、勇气去在浩瀚繁琐的选择里做出自己的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不可替代的自主、自立、自强和自由的能力。

教师的工作责任不变

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就要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机器没有感情,影响不了人,但是教师可以。

因而,在人工智能“授业”时,教师就承担着“传道”和“解惑”的责任。从这两点出发,教师必然是带着感情来教育影响学生的,人只能通过人来培养。

那么,关于孩子未来的人格素养构成,便都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得以展现。所以,教师最终只会将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能够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有用的人才。

即使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教师也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思考如何提高教师这个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思考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等问题。只有朝这些方向努力,才能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转变为变革传统教育、创新未来教育的机遇。

本文编辑 | 马学红(实习) 贾文艺

责任编辑 | 齐晓君 贾文艺

参考资料 |

ELLEMEN睿士《抱歉,你被开除了》

中国教育报微信《国务院说中小学要开人工智能课程,未来老师会被取代吗?》

搜狐媒体平台《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人工智能+教育四大困惑解答》

中国教育学会《对于老师来说,或许人工智能是“解放”,而非“替代”》

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21日第6版《人工智能重构未来学校》作者:黄家骅

人民教育《人工智能来了,教师会被取代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