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作家贾平凹《高兴》英文版。 ( 亚马逊中国供图 ) ;图②:作家小白《租界》德语版。 ( 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供图 )
日前,作家张炜长篇《古船》输出泰米尔语、印地语版权,这两种语言使用人口超 5 亿;亚马逊以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步推介贾平凹小说《高兴》英文版《Happy Dreams》,遍及 183 个国家的读者可一睹,这也是亚马逊首次为华人作家作品英文版举办全球首发式;阿乙新作《早上九点叫醒我》中文版今年底出版、瑞典语译本明年问世……几则消息透露出共同的信号:中国当代文学正加快海外传播步伐," 国际能见度 " 显著提高。
有相关数据显示,与十年前的逆差数字相比,中国引进输出比例结构已不断改善优化。无论是金秋闭幕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图书引进输出比约为 1:1.5;还是今年北京图博会上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 5262 项,同比增长 4.9%,其中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超 3200 项,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5.5%,当代原创文学类别都排在输出前列。
曾经,中国文学在海外只是学术圈内的品读研究对象,而如今借助整合推介渠道 " 立体走出去 ",影响力日益提升。从作家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作品获国际认可,带动当代文学在世界舞台赢得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网络文学纷纷 " 出海 "," 武侠世界 "" 引力世界 " 翻译网站上近 400 万活跃用户 " 追更 " 中国网络小说,国内当代文学突破了此前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状态," 可持续输出 " 前景令人期待。
书系纵深度:强化选题策划和作品遴选导读
当下,越来越多中方机构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版权贸易、实物出口,一改 " 有什么就往外推什么 " 的分散式输出,而是加强选题策划和对作品的精挑细选,集中力量向海外译介,形成当代文学书系的专题化、系统性、纵深度。
北京出版集团遴选《平凡的世界》等 70 部当代原创经典,翻译成英文样章,向全球出版商和书评人推荐。作家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张翎《金山》、徐则臣《跑步穿过中关村》等小说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出版,其中《跑步穿过中关村》在书名翻译时将 " 中关村 " 替换为辨识度更高的 " 北京 ",因为《Running through Beijing》的书名更能引起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
曾经一段时间,推广力度不足、文化差异、翻译队伍单薄让中国文学 " 走出去 " 的步伐有些艰辛,如今国内出版方开始注重集结专业力量布局海外市场。人民文学出版社自 2009 年成立对外合作部,专门推广国内作品的海外版权,迄今输出语种 20 多个。格非《隐身衣》输出到英、法、西知名文学出版社,铁凝《永远有多远》在泰国销售逾两万册,阿乙《鸟,看见我了》《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译介到英、西、瑞、意、韩语等多个市场,并在意大利、阿根廷协助当地出版机构首发。
除了原创小说,文学评论的输出也让读者有了文本 " 导读 "。中国文化译研网从 651 部当代文学作品中精选具有海外传播价值的长、中、短篇,组织 20 位批评家编写《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指南》。评论家陈思和等主编的《中国文学研究指南丛书》输出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英文版则签约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李广良告诉记者,版权输出要深刻理解国际出版形式,《中国文学研究指南丛书》正是按照国际大型学术出版商的图书产品类型,有针对性地展开策划,这一类型的通用名称为 "companion",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劳特利奇出版社等都有 companion 系列,类似《莎士比亚研究指南》等 " 拳头 " 书系。
辐射辽阔度:小语种及 " 一带一路 " 沿线飘书香
继走进欧美图书市场后,不少作品陆续输往小语种国家," 一带一路 " 沿线地区成热门地。比如,莫言 2012 年获奖后作品曾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等 40 余种语言,目前浙江文艺出版社确定了以莫言、麦家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全球推广工程,主打面向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推广。
而网络文学的密集 " 出海 ",更是成了当代文学输出中不容忽略的一大现象。阅文集团旗下的 " 起点国际 " 上线后,逐步覆盖了泰、韩、日、越南语等多语种阅读服务,《甄嬛传》《芈月传》的泰语、越南语等译本热销,掌阅科技与泰国红山出版集团合作,后续将有 40 部网络小说输出泰国。光是过去几年,越南翻译出版中国近千种图书,其中网络文学就高达 700 余种。网络作家苏小暖《废材逆天小姐》在海外站便实现了同步阅览翻译,并将出版越南、泰语实体读物,加速了网文的落地化。
据悉,亚马逊全球出版已将贾平凹、陈忠实、冯唐、路内等多位知名作家的 19 部中国文学作品纳入翻译出版计划。此外,印度阿奇出版社今后将继续翻译引进《张炜文存》作品,在 " 一带一路 " 大背景下,版权输出对推动中印文化交流也具有积极意义。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