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中国转会窗口一开,以广州恒大淘宝、河北华夏幸福、北京中赫国安为代表的私企球队挥舞支票、狂撒金元,大肆抢人:
华夏幸福即将签下可能是标王的姜至鹏,然后再跟巴萨名将马斯切拉诺眉来眼去;
北京国安更狠,一口气揽下刘欢、胡延强、池忠国、韦世豪四位实力悍将,又买入西甲神锋巴坎布。
而以上海上港、山东鲁能、上海申花为代表的国企却按兵不动、韬光养晦、低调潜行:
私企、国企,两种主体性质不同球队之间引援策略的大相径庭且泾渭分明,是巧合?还是内藏玄机?
就在2018赛季之前,国企的上海上港、山东鲁能、上海申花也同私企一样疯狂烧钱,上海双雄像搞军备竞赛一样狂买大牌,孔卡、埃尔克森、浩克、奥斯卡、阿内尔卡、德罗巴、登巴巴、特维斯,一时间上海滩群星荟萃、星光熠熠。而山东鲁能这边,勒夫、塔尔德利、吉尔、佩莱,风头亦是不遑多让。是什么让这些国企豪门一夜之间,收缩银根,艰苦朴素起来了呢?当然是中国足协以征收外援调节费为手段,控制引援泡沫的政策意向决定的。
可是,同样面对这个政策,为何私企和国企有着迥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呢?
窃以为,广州恒大许老板是久经沙场的一方豪强,他玩球队的策略不仅仅是补充实力、提升自己,而是着眼全局、提前落子,草蛇灰线下,伏行千里的是储存年轻球员以备将来,豪购高价外援以触碰足协底线,从而惹怒高层,下达更严苛的外援政策,以此从中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