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变相融资的骗局:斐讯“0元购”翻车后,极路由的“0元购”也陷入了挤兑危机。尽管早有征兆,可是还有大批人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这种门槛不高的“0元购”模式发家致富。只是,很多人的发财梦还是落空了。
经过多家媒体抽丝剥茧的调查后,“0元购”背后的P2P平台浮出水面。在很多人看来,P2P平台才是罪魁祸首。殊不知,“0元购”玩家们空手套白狼的贪婪心理,加速了“0元购”骗局的灭亡。
“0元购”滋生灰色利益链
早在去年的时候,斐讯0元购是骗局的消息就在坊间流传。只是,这些传言并没有警醒那么借斐讯0元购发财的淘金者。在笔者接触的一批人中,陈生(应当事人要求隐去姓名)是最早利用斐讯、极路由0元购发家的人。
互联网的发达,衍生了一些更新颖的致富手段,0元购滋生的灰色利润链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斐讯和极路由所倡导的0元购模式,如何发家致富呢?作为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福建人,精明的陈生早就发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以斐讯的0元购来说,一台K2路由器原价399元,活动价359元就能买下,附带一枚K码。激活K码后一个月可以提现399元。K码提现后,再把K2路由器拿到市场上出售,又可以获得50元。这样算下来,一台K2路由器一个月就能收益90元。从理财角度来看,投入本金359元,一个月收益90元,年收益率300%,是余额宝的70多倍。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也不过5%左右,特色出色的基金年收益率也不过160%左右。
在年收益率300%的诱惑下,陈生和朋友去年筹集了10多万资金,买入了300台斐讯K2路由器。半年下来,陈生最初投入的10多万资金已经赚回来了。为此,陈生的很多朋友,纷纷把自己手头的闲置资金交给陈生,利用0元购赚钱。后来,陈生为斐讯0元购搭建了一个30人规模的团队,有人专门负责搜集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有人专门负责销售激活的斐讯路由器,还有人专门负责套现。
后来,斐讯还推出了体脂秤、空气净化器和网络硬盘等产品,同样是0元购的模式。不同的是,售价高达1799元的空气净化器,资金要12个月才能套现,风险可想而知。精明的陈生,只是炒了一个K2这些套现周期短的产品。据陈生透露,一些大黄牛,手头囤积了十几万台斐讯路由器,还有几万台空气净化器。现在斐讯0元购翻车,一些黄牛想跳楼的心都有了。
斐讯、极路由0元购相继翻车,借用商业漏洞炒作的灰色利益链自然成为一个骗局。事实上,在斐讯刚提出0元购时,就有多家媒体提醒这有可能是一个骗局。现在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会上当,还是贪婪的心理在作怪。
贪婪心理助长了0元购骗局
在斐讯0元购这场骗局中,有多少人上当受骗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利益的诱惑之下,那些借炒货谋取暴利的黄牛们,有的实现了发财致富梦,有的因为斐讯翻车血本无归。虽说斐讯很可恨,但贪婪的黄牛们,才是助长0元购骗局的最大元凶。
据陈生透露,真正买斐讯产品自己使用的人很少,都是投机者居多。自去年年底开始,中国联通与斐讯达成战略合作,很多地区的联通营业厅开始销售斐讯的产品,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联通工作人员的推荐下购买了斐讯的产品。现在看来,斐讯0元购上当的个人不在少数,这都是因为联通这个合作伙伴的卖力推广。在联通和斐讯的合作中,利益分配我们尚不得知,但0元购骗局中,联通已经成为一个主流的销售渠道。
如果说联通是斐讯0元购骗局的一个帮凶,那么京东商城也成为受骗者声讨的对象。一部分人通过京东购买了斐讯的产品,结果现在K码无法返现。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上当受骗的个人,还是被斐讯和极路由套牢的黄牛,贪婪的心理让0元购这个骗局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客观地说,0元购是一个漏洞百出的骗局。
以斐讯K2路由器来说,这是一款非常普通的百兆无线路由器。去年,一款普通的百兆无线路由器售价不过几十块钱,既便是华为、360、TP-Link等知名品牌的无线路由器,售价也不过100块钱左右。疑问来了,斐讯K2路由器为何卖到399元?或许有人会说,斐讯K2路由器的一个月后,能够全部返现,这相当于斐讯免费送消费者一台无线路由器,还有40元的收益。坦白说,这种天下掉馅饼的事情很少。
出于好奇,笔者去年也购买了一台399元的斐讯K2路由器,一个月后成功返现。在激活K码时发现,需要下载一个叫“联壁金融”的APP,这才能套现。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斐讯0元购就是P2P平台的一个融资工具。当有些人看到斐讯和极路由0元购能够赚钱后,大量资金迅速进入这一行业,0元购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归根结底,黄牛的贪婪心理,让0元购的泡沫越来越大。遗憾的是,残酷的现实戳破了这个泡沫。
写在最后:在政府监管部门的严厉整顿下,很多人对于P2P平台已经失去了信任。于是,一些不法P2P平台开始利用斐讯、极路由0元购的伪装,进行变相融资。这个看似简单的骗局,用巨大的利益成功诱惑了一批投机者。
在笔者看来,斐讯、极路由0元购翻车,这不过是P2P行业洗牌的一个序曲。当P2P改头换面骗融资成风后,互联网金融行业或将面临又一轮严厉的整改。最后,笔者提醒消费者,对于披着伪装的P2P平台要提高警惕,更要谨慎看待天下掉馅饼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