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11月26日电(记者贾兴鹏)“以前的工地到处都堆满了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现在的工地干净得像个校园。”
11月21日,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项目,中建二局项目经理苏宪新告诉人民网记者,7天就能精装修一套房成为可能,像“搭积木一样建房”的梦想,已在这里变为现实,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建筑行业的主动创新。
苏宪新正在介绍如何像“搭积木一样建房”
精装修一套房仅需7天
11月21日,人民网记者来到南京丁家庄保障房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建设的几幢二、三十层的楼房,外立面看不到脚手架,也看不到任何建筑垃圾,只看到几个吊机在作业。
苏宪新告诉记者,所有的外墙板和楼板,都是在工厂预制好了再拉到建筑工地的,然后由吊机把一块外墙板提升到对应楼层,卡入预留的钢筋槽内,进行浇筑固定。
这块外墙板就是他们称为“三明治”的创新技术,“三明治”将剪力墙、保温层和外页板合为一体。其中的铝膜剪力墙免抹灰工艺,将外窗企口、阳台栏板、门过梁等也在工厂一次性浇筑完成,节省了抹灰费用。
据介绍,丁家庄装配式保障房每层采用预制构件75块,6幢楼总共需要1万多块构件,总体装配率在67%。
“不抹灰还为每户平均增加使用面积近2平方米。”苏宪新介绍,使用这种“三明治”,内外墙施工工期缩短了近100天,而且新工艺还将过去因抹灰带来的空鼓、开裂等风险彻底消除。
在一套新装修的样板房,记者看到,白色的墙面,木质地板,栗色的房门和门套,卫生间内马桶、洗脸池、不锈钢置物架、墙面马赛克瓷砖等一应俱全。
据现场人员介绍,房间内从地板、装饰墙到厨房卫浴设施等等,全是预定成品成套安装。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平均精装修只要7天时间,基本可实现10天以内拎包入住。
这比传统新建商品房装修至少节省两三个月,大大节省了保障房的交付时间。苏宪新告诉记者,这些都归功于7年前他们在建筑工地摸索的创新实践。
南京上坊保障房让当地老百姓“诗意地栖居”
建筑工地上的“创客”
众所周知,传统建筑行业面临着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技术集成能力低,污染、能耗高等问题,建筑业已难以维持以前的高速增长,以装配式建筑模式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支持和推广。
带着对建筑工业化的畅想和追求,2011年4月,苏宪新在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很多人疑问,在建筑工地搞创新工作室还能搞出什么名堂?无非就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然而,苏宪新用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在建筑工地搞创新,不仅能够搞出名堂,而且大有可为。”
创新工作室的第一个创新梦想,便是深研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使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变为现实,开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试验田—南京上坊保障房6-05栋楼的建设。
“当时,国内可参照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苏宪新介绍,开始的探索困难重重,随着过程经验的累积和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积木”的“组装”过程也逐步进入“快车道”,现场施工仿佛被按下了“快捷键”。
成千上万块的预制构件,从工厂运输到现场后,经过施工人员的周密计划,有条不紊地“登场”,又分毫不差地“就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工期缩短近百天,并完全消除了现场湿作业,使“房子部件”在流水线上流动起来,实现了“搭积木式”建房的梦想。
据介绍,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整体预制率达65.4%,装配率达81.3%,成为当时全国已建成的框架结构中高度最高、预制率最高的工程。
此外,整个施工过程无须搭设脚手架,大量节地节材;苏宪新提供的数据显示,该项目节约木材约90%;节水约65%;节约钢材5%-8%;节约水泥约20%;减少现场施工垃圾约80%;施工阶段,现场基本无粉尘污染;减少现场作业人员50%以上;减少现场生活垃圾50%以上,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并产生经济效益886万余元。
“户型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高”的保障房质量“刷新”了人们对于保障房的传统印象。不仅收获了社会的掌声与赞美,更收获了百姓的微笑和肯定,同时还获得鲁班奖与詹天佑奖两项大奖。
而就在几天前,中建二局苏宪新创新工作室凭借在南京上坊、丁家庄装配式建筑上的施工创新,又获得了“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全国仅100家创新工作室获此殊荣。
工作室研发的全预制装配式综合施工技术被评为中国施工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一大批科技成果被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已在我国多个大型装配式建筑领域推广运用,累计创效近六千万元。苏宪新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也从“庄”里走向了全国,乃至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