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商 >电商新闻 >正文

七大主流生鲜O2O模式 生鲜O2O终极战

2023-05-03 03:51    


  详解七大主流生鲜O2O模式,各有利弊孰胜孰输?

  
  在去年,人们还在争论生鲜O2O是不是伪命题,如今生鲜O2O已经遍地开花,传统的B2C垂直生鲜电商纷纷借O2O完善服务和拓展市场,新入局的也借O2O快速杀入生鲜电商的蓝海市场。

  生鲜电商O2O的模式因为终端多样性、供应链的复杂性可以有多种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整个O2O的商业模式中:前端是客户在线下单,端口可以是电脑、手机或者移动智能设备,通过这些设备上的网站、手机应用、微信、微店和O2O平台来产生订单;服务商收到订单后整合供应链,通过多种终端(快递包裹、自提柜、便利店或商超)将商品交接到客户手中。

  
  生鲜电商O2O模式可以是上面的不同组合,再加上生鲜品类多样、消费需求多样、供应链复杂,整体的生鲜电商O2O就会有更多的模式。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国内七个主流生鲜电商O2O的例子来为大家分析不同模式的利弊。

  Dmall

  模式:手机App选择附件门店下单--->配送员去合作超市拣货--->配送到客户家里

  Dmall是前华为荣耀的掌门人今年初离职创办的一个基于本地生活的生鲜电商,不同于其他的生鲜电商,Dmall是完全基于服务商角色的模式,跟物美、麦德龙、良友便利、农工商超市等合作,自己不做采购、仓储,完全由合作超市提供商品。客户在Dmall的App上选择就近商超的产品,下单后,Dmall的配送员去超市拣货然后配送到客户家中。

  Dmall没有选择全产业链的去做生鲜O2O,看似轻模式风险小,而且规避了垂直生鲜电商在采购及仓储物流方面的各类问题。但是对于生鲜这种非标准产品,这种多环节的操作,衔接上很容易出问题。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间的流程衔接都容易出错,更何况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衔接。另外Dmall目前的这种模式是不盈利的,这种前提下非本企业内部的合作前景并不乐观。

  食行生鲜

  模式:网站/App/移动终端下单--->小区自提柜提货

  食行生鲜是2012年苏州起家的生鲜O2O电商,如今已进军上海和北京。食行生鲜的做法是客户线上下单,运营商收到订单后组织订单配送到相应的小区自提柜,然后客户到自提柜提取自己的货物。食行生鲜也曾经提供配送到家的服务,但是配送+自提同时开展费用太高,目前终止了配送到家的服务。

  
  自提柜是生鲜O2O落地的一种方式,不只是生鲜电商,京东也在多个小区和商务楼摆设了自提柜。生鲜自提柜比其他商品的自提柜成本要高,且对于体积较大但单价不高的生鲜产品来说空间利用率低,成本分摊下来就太高了。比如10元一个的白菜就暂居一个柜子,很多10元左右的叶菜一个柜子还不一定够放,这样的话这种自提方式就不划算了。食行生鲜或许会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对选品进行调整,或者对不同品类采用不同的终端配送方式。

  本来生活-本来便利

  模式:微信或App选择附件门店下单--->就近店铺装备订单--->自营物流或社会运力结合配送到客户家里

  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的做法是推出本地生鲜O2O购物平台“本来便利”。本来便利是独立于本来生活的App,客户可以通过App或者微信下单。在商品的供应链上采取的复合模式,一方面,本来生活把销售预测的畅销款配送到不同便利店(自营或合作便利店);另一方面,一些非生鲜类的标准化产品则通常由合作便利店提供。在配送方面,也是复合模式,由本来生活的物流或社会化物流配送。

  这种做法对于其畅销生鲜品类来说提升了服务也拓展市场。但是这种复合的终端配送模式选择容易产生衔接问题,尤其是跟合作的便利店之间的衔接。比如生鲜产品是否按照要求存放,损耗如何计量,社会物流的配送售后如何处理等。另外每个店各款食品的销售预测非常重要,放多了是损耗,放少了,客户没啥买也不满意,造成客户流失。

  许鲜

  模式:网站或App下单,每日凌晨1点截单--->统计订单采购商品,然后配送到直营自提点--->客户第二天11点后到直营自提点取货

  许鲜是去年年底才成立的一个O2O模式的水果生鲜电商。许鲜的市场定位很明确:作大众消费的水果,先做白领和高校市场。目前许鲜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的高校及一些商务区开设直营店铺,店铺面积很小,但是因为只做订单销售,库存和配送好控制。

  
  许鲜的做法比较适合高校这个特殊市场,这种订单销售的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和损耗。但是这个模式很难在非高校市场推广,因为许鲜的购买行为在消费者方面是一次订单两次操作。比如我想吃苹果和香蕉了,那么要先通过手机或者电脑预定,然后还要记着第二天去自提点提货,这或许对于生活规律且提货点就在教学楼下的学生而言不算麻烦,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消费者来说就有点麻烦了。因为大众消费类水果人均一单也就20元左右,又不见得比超市或水果摊便宜,犯不着这么麻烦。

  沱沱工社-京东到家-百度外卖

  模式:跟O2O平台合作,提供商品到合作的线下店铺,由平台或线下店铺完成配送

  专注有机健康食材的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的做法是跟现有的O2O平台合作,分别跟京东到家和百度外卖合作,希望借助大平台的流量来为自己拓展市场。沱沱工社针对不同渠道选择不同的品类:在百度外卖上主推办公室生鲜和休闲食品,贴近白领需求;而在京东到家,沱沱工社提供的产品则主要是以家庭的生鲜需求为主。沱沱工社每天把预计销售的产品配送到各个合作的店铺,消费者在京东到家或者百度外卖平台上下单,有平台或者线下店铺完成配送。

  
  沱沱工社这样的做法相对风险较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但是同样面临着销售预测和生鲜产品衔接的问题。

  天天果园-天天到家-自营店

  模式:天天到家-重点商圈2小时配送,开设线下自营店铺

  国内最大的水果垂直电商之一天天果园专注高端水果市场,80%的产品是进口水果。天天果园也是今年才开始O2O方面的尝试,先是在一线城市不断地开设自营实体店,最近又悄然上线天天到家2小时配送服务,目前已在北上广重点商圈试运营。

  天天果园的优势是专注高端水果细分市场,这样有利于提供运营效率。同时天天果园的全产业链运营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在试水O2O方面也是采取自营的方式,不管是线下实体店还是2小时配送。只是对于天天到家而言,这样的自己限时配送团队或许成本太高,不知将来是否会跟京东到家业务整合。

  我厨

  模式:手机App下单--->根据下单时间当日或次日配送(送货+门店自提)

  我厨是今年初在上海新成立的全品类O2O生鲜电商,定位大众消费。我厨成立之初在上海地区推广力度很大,声称比菜场便宜,跟多家线下店铺合作,客户通过手机下订单后,可以选择就近合作店铺自提或者配送到家。但是近期,我厨暂停了门店自提的模式,全部改为由配送人员配送到家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合作门店非直营,衔接经常出问题,比如生鲜产品的保存。

  
  我厨在选品方面选择了不太适合作生鲜电商的大众生鲜产品,尤其是蔬菜,即使O2O模式也很难解决这种毛利率低且仓储物流成本高的品类。好在我厨的股东之一是望湘园,每日超过销售预测的产品可以转送到望湘园,降低了损耗。

  生鲜O2O终极之战,阿里京东百度都不愿错过

  
  生鲜电商已算老话题,但遇到了生鲜O2O,再现“老树开新花”。尽管O2O已不被投资者追捧,不过披上“生鲜”的外套,依旧余热不减,仅在过去半年多涌现了名企高管离职创业,扎堆生鲜电商、生鲜O2O。

  前华为荣耀掌门人刘江峰创业生鲜O2O项目Dmall,在没有BP,没有LOGO的情况下,就拿了1亿美金天使;前易迅网联合创始人林敏、邹志俊和陈勇创办的生鲜O2O平台“妙生活”,并于近期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前搜狐联席总裁王昕低调创办了生鲜电商春播网,据说已获得外部3亿人民币注资……

  这些大咖不仅拉高了生鲜电商、生鲜O2O的创业门槛,也引起了我们对生鲜O2O重视。BAJ也从观望中进行积极布局:

  2014年底,阿里巴巴千万美元级投入易果生鲜。

  2015年5月,京东联合SIG、锴明资本7000万美元投资天天果园;8月,京东又以43.1亿元人民币(约合6.8亿美元)入股永辉超市。

  2015年10月,百度联合泰康人寿2.2亿美元,投资中粮我买网。

  
  一方面,盈利问题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课题,即便线下生鲜品类已经做得十分成熟的永辉超市,在2014年,生鲜类目毛利率仅为12.79%。生鲜电商在客单上普遍高于线下,但分摊仓储、包装、运输成本后,多半处于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已从妆扮向饮食延展,吃是人类高频生理特征,生鲜对BAJ电商而言,就成了“尿布+啤酒”式的流量型入口。此外,生鲜电商对供应链、品控要求极高,BAJ自营生鲜板块,只会九死一生,战略投资生鲜电商,“攻”形成品类互补,“守”战略防御亦有博弈筹码。

  接受了投资的生鲜电商一般都会选择慢烧钱,长时间熬,谋求未来生鲜电商格局中的霸主地位。生鲜电商将另一只脚伸向生鲜O2O,一则看到移动消费的机会;二则生鲜电商普遍高客单将用户锁定在中产阶级之上,大众用户需求并未被满足;三则O2O服务方式的在末端的效率可以改善前端供应链。

  不过,站在用户观念上来看,他们不会管你是做O2O还是B2C,在感知上只在乎商品与服务。针对生鲜O2O,虎嗅采访了一批从业者,发现他们共同点在于,O2O物理布局上主要聚焦在一二线城市高校、社区、商圈;选品上侧重高频消费水果、奶制品及零食,而涉及冻品、叶菜品类较少;生鲜O2O平均客单低于生鲜B2C业务平均客单价的近两倍;对于补贴烧钱的态度,相比上门服务O2O理性得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