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9日)日本各大媒体26日纷纷报道,日本政府正在讨论将“出云”号驱逐舰改造成可供战斗机起降的航空母舰,搭载可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F-35B战机,有望在2020年初投入使用。分析人士指出,改造“出云”号可能违宪,将给日本未来的防卫政策带来巨大改变,对地区安全构成不稳定因素。
据日本《朝日新闻(Asahi Shinbun)》26日报道,防卫省正在考虑对“出云”号驱逐舰的甲板进行耐热处理,以便日后搭载可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F-35B战机。防卫省考虑将升级后的驱逐舰定义为“防御型航母”,主要用途定位为离岛防御以及供美军战机油料补给。初步设想是供美军F-35B战斗机使用,通过加强日美合作来应对“威胁”。
日本宪法禁止自卫队保有攻击型航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要采取的举措可能违反日本宪法第九条。中方敦促日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慎重行事。日本《东京新闻(Tokyo Shimbun)》提到,日本2018年度预算的防卫费高达约5.2万亿日元(约合458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冷战结束后,日本的防卫费呈减少趋势,但自安倍晋三上台以来,防卫费不断增长,连年刷新历史纪录。
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认为,日本此举一则可借朝核危机和所谓“中国威胁”扩充军事力量;其二,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倡“美国优先”,注重经济回报,把亚洲防卫更多付托于日本等盟国,使日本获得更多机会;其三,目前日本国内自民党把持国会,社会气氛保守化,也使其有条件突破历史禁区。但朱建荣也表示,改造“出云”号还有很多障碍。和平宪法的限制以及中韩等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使日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敢贸然决定。
“出云”号具有航母式的“全通甲板”,被军事评论人士归类为“准航母”。它全长248米,宽38米,满载排水量2.7万吨。“出云”号最多可搭载14架直升机,可实现5架直升机同时起降。“出云”号的舰载直升机主要包括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MCH-101扫雷暨运输机等反潜装备,还可搭载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UH-1“休伊”通用直升机甚至V-22“鱼鹰”运输机等多种先进辅助装备。可承担反潜作战编队中的核心作用,在远程投放能力方面预留很大提升空间。2015年“出云”号服役时,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网站一篇文章即指出,“出云”级驱逐舰完全具备轻型航母的能力。取名为驱逐舰有误导性和欺骗性。
军事专家指出,“出云”号驱逐舰无论在吨位、布局还是功能上,都已符合现代轻型航母标准。如果未来日本在“出云”号驱逐舰上搭载F-35B舰载机,就将使其成为真正意义的轻型航母。日本《读卖新闻》也说,“出云”号一旦改造完成,将成为日本自卫队拥有的第一艘航母,可望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投入使用。有分析认为,在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从今年5月“出云”号为美军补给舰高调护航大秀“存在感”,到如今考虑打造“防御型航母”,日本希望借此进一步加强与美军的合作,强化日美同盟关系。
报道据日本《产经新闻(Japanese Sankei)》12月28日报道称,据多位相关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将拥有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纳入视野,正在研究实现远程巡航导弹的“国产化”,目标是在2022年完成试制品。日本政府已经确立了从美国等国引进远程巡航导弹的方针,但为了应对日益紧迫的周边局势,
认为有必要通过单独开发来完善防卫力量。这样做也是为了抑制海外采购装备品的费用,促进国内防卫产业的增长。日本政府在2018年预算案中,列入了购买美国远程巡航导弹和挪威远程巡航导弹的费用。美国巡航导弹的射程是900公里,挪威的是500公里。
防卫省官员称,“拥有远程巡航导弹后,就可以从敌方的威胁圈外发动攻击。航空自卫队飞行员的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从技术上讲,远程巡航导弹的国产化已经可以实现,但出于“专守防卫”的立场,一直没有开发。对此,12日举行的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上,有人就提出“如果要拥有远程巡航导弹,就应该考虑实现国产化”。
一名自民党防卫领域议员说:“此前还顾忌超出‘专守防卫’范围的批评,现在局面因为半岛局势发生了变化。为了拥有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国产化是很自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