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财经 > 正文

IPO高压审核背后细节:发审会成员分组由固定变为随机

2021-11-05 10:00     

眼下的IPO,正遇到坊间所谓的“史上最严”发审委。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首月首秀的成绩单是这样的:5过4、2过1、6过4、6过2、6过1、3过2、5过3。整体发审通过率刚刚过半。尤其是上周的那一次6过1,83%的否决率,刷下的是自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首发审核被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的纪录。

对比过去的数据,上一届发审委,我们主板创业板一起算,今年以来到9月底,通过率超过8成,去年同期,还曾高达9成。

审得严了,我身边的股民朋友是叫好的,这有利于提高上市企业质量,防止企业带病上市。但对于那些IPO审核排队中的企业,以及保荐机构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好滋味。给大家看个截屏,这是某家排队中的企业董事长在看到新一届发审委杀伐数据后,回复给我的用词,所谓“伸头一刀、缩头一刀”。复杂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

这背后值得说说的事儿不少,比如有券商投行部门人士就感受到,以前企业如果业绩好、利润高,他们也会信心足不少,但现在他们也会继续担忧,内控会不会被抓到缺陷,持续经营能力会不会被打问号,不然我们又要看到那些一旦上市后业绩就变脸的企业了。发审委尤其注重的,是业绩真实性问题,这是关键。券商的人觉得,新一届发审委爱抓细节、爱探求信披内容的合理性、真实性。

下面咱们再来换个视角,看看发审委本身。这一届63位发审委员中,专职委员数量被适当增加到42人,其中,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4名来自证监会机关和会管单位、15名来自各地证监局、14名来自沪深交易所,他们加总,多达33人是来自证监会系统本身的。换句话说,来自外部市场的、与市场各方的交集可能更多的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或中介机构人士,比如来自券商、基金、保险资管的,来自律所或会计师事务所的等等,他们的整体占比较以往下降了。(备注,这段里,“与市场交集更多”划重点,你懂的。)

而且,委员任职期限被减少了,委员连任期由最长不超过三届改为不超过两届,且委员每年至少更换一半。

再者,很重要的一个细节是,以往发审委员是固定分组,IPO申请抽到哪一组,就是那一组固定的那么些人来审了,人员可预期、难免就给个别人想私下沟通留下了缝隙。但新一届发审委,发审会组成变成随机的了,上会企业具体有谁来审,要到初审会召开前才抽签决定。

以上种种,可见证监会也是用心良苦。从制度上,以求比以往更有效地把好IPO入口关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