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天
气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东北的秋天
短得像兔子尾巴
倏地一下就过了
倒是冬天
着急忙慌赶着就来了
如果不看日历
谁能想到这么暖和的天儿里
就立冬了?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标签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食俗
“立冬补冬,补嘴空”
吃饺子
北方立冬爱吃饺子。一因立冬是秋冬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得不吃。
二是为纪念张仲景为乡亲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后人称为“饺子”。
吃膏滋
苏州有立冬吃膏滋的传统,立冬时节,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吃团子
标签无锡立冬要“吃团子”,用新上市的秋粮做成,馅是豆沙、萝卜、猪油、酱油制成的,味道特别好。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老南京人立冬吃生葱,以抵抗冬季湿寒,减少疾病发生。
立冬后,五个器官最怕冷
血管
标签遇冷收缩易变脆
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动图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建议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入冬后,晚上早点睡,否则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会被打乱,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心脏
最怕温差大
寒冬室内外温差大,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常处于应激状态,这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建议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
标签肺
注意多补水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
建议
补充水分养肺,大量饮水,或从呼吸道“摄取”水分: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做十分钟,早晚各一次。
鼻子
标签防止病菌从鼻入
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建议
可每天坚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早晚间各一次,可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耳朵
抗冻能力最差
耳朵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很多人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
建议
最好是外出时带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会导致症状加重。
冬天快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