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楚杯型的来源,就要聊一聊星巴克的创业故事了。这个故事非常有趣。
早在 1971 年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西雅图的咖啡店是不出售咖啡饮料的,他们的主营业务是咖啡豆。直到 1986 年,时任经理的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也就是现在被称作“星爸爸”的那一位,才在星巴克店里开设了意大利式的咖啡吧,Espresso Bar——
这一举动的意义,不仅和星巴克的杯型名称十分相关,更和星巴克的兴起渊源极深。要讲清楚这件事情,我们首先要回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年代,美国的意大利式咖啡厅并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不流行。作为佐证,首先来考古一篇 1992 年纽约时报的文章中,今天读来,文中的信息量可谓惊喜无限:Virtually every New York restaurant, from the exalted to the expedient, now serves something called espresso, strong Italian-style coffee in small cups. In Manhattan alone, the number of new espresso bars, cafes and stands that offer hot and cold, regular and decaffeinated espresso-based drinks with names like caffe latte have risen in the last year, from only a few to more than a dozen.
事实上,现在几乎每一家纽约的餐厅,不论是高级餐厅还是平民快餐厅,都开始提供一种叫做浓缩咖啡的东西——这是一种装在小杯子里的意大利风格咖啡。仅就曼哈顿而言,这种提供各式浓缩咖啡饮料的意式咖啡馆的数量,就从几年前的寥寥几家到了今天的几十家。
Americans 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 - New York Times
这篇文章当然还提到了当时已开始火爆全美的星巴克:The Starbucks chain of nearly 200 espresso bars and cafes. They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Seattle, Chicago and Southern California. Denver is coming next, and Washington will be added by early 1993. There are no plans to open in New York, but the coffee is served and sold at the Daily Caffe and Bodum shops.
星巴克已经在全美拥有了 200 多家浓缩咖啡馆,他们创立于西雅图,拓展到了芝加哥和南加州。很快,星巴克就要在丹佛和华盛顿开店。不过目前星巴克还没有进驻纽约的计划。
……Today, sipping a cup of good, strong brew, whether espresso or some other coffee from top-quality fresh beans, in a restaurant or cafe or at the kitchen table is becoming part of the American scene. As Mr. Schultz said, "Coffee is the wine of the 90's."
今天,喝一杯浓而好的优质咖啡,将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舒尔茨先生说的“咖啡就是 90 年代的红酒”。
考古可真是有意思。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不仅在 90 年代初,纽约还没有今天这样遍地都是的星巴克中的任何一家,而且整个美国都刚刚开始接受这种浓缩咖啡的潮流。
所以,在 1986 年,舒尔茨开设意大利式的浓缩咖啡厅,在整个饮料界都可以说是一项创举,今天我们喝的星巴克,其实在当初是一种新式饮料。要知道,美国的咖啡消耗量自从 1946 年的巅峰之后,就开始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美国人民在 20 世纪中期有了新的选择——碳酸饮料。因此在 80 年代继续卖咖啡豆,显然不是一项大有前途的生意。“如何创新地做好咖啡”才是。
舒尔茨在 1984 年去了意大利,意大利人放在小杯子里的浓缩咖啡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于是就有了第一家星巴克 Espresso Bar,不同于意大利的咖啡厅,舒尔茨将浓缩咖啡在美国做了本土化——他们有三种杯型:8 盎司的“Short”,12 盎司的“Tall”和 16 盎司的“Grande”。
这里面 Short 和 Tall 其实就是英文,而 Grande 是意大利 / 西班牙语,意为巨大(又与英文 Grand 相似,意为宏伟)。这三种杯型的推出,是真真正正的创举,它的意义如下:营销方面,这三个“奇葩”的名称是舒尔茨亲自敲定的,为的就是和现有的饮料区分开来,让人感到新鲜和外来品的新潮(没错,美国人民是最爱用欧洲名词来装装逼啦);产品方面,意大利人从来不会喝大杯子里的咖啡,可能永远都不会接受大纸杯里装的卡布奇诺……而舒尔茨这是将美式的大杯风格和意大利饮料做了结合,推出的这套饮料可以说是完全新的。
那么再之后的 Venti 是怎么来的呢……没错,美国人民实在太大胃,于是星巴克推出了 20 盎司版,20 在意大利语中就是 Venti。而与此同时,对于大胃的美国人来说,Short 实在意义不大,就在美国下线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在中国和美国的星巴克见到的三种杯型是 Tall / Grande / Venti 的原因。他们最早的含义的确是对应了今天的中文译名“中 / 大 / 超大”(也许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有 @胡博超 阐释的目的吧)。不过在美国的任何一家星巴克里,点单说 small/medium/large(小 / 中 / 大),店员都会直接对应到三种杯型,不会反问。甚至店员自己都会说 small / medium / large。
再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中杯是最小杯型”的问题,在日本并不会发生。星巴克美国之外的第一家店,就在 1996 年开设于东京。Short 的杯型一直保持到了今天,这是日本星巴克网站的截图(Espresso Beverages),可以看到,在网站的菜单上仍然保留了 Short,有四种杯型:
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星巴克三种杯型的故事了。
p.s. 所以诞生于美国的星巴克,可以说是美式“意大利饮料”,就和 Panda express 代表的美式中餐是一个意思了。而星巴克发明的各种杯型的咖啡,大概也就和橙子鸡、左宗棠鸡这些美国名菜差不多了。那么意大利人看不上星巴克就太好理解啦,咱中国人民也不会正眼瞧 Panda express 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