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一些小区前,不时能见到成排、成色很新的小黄车集中停放。
在沪上已对共享单车投放叫停两个月情况下,小黄车此举是更新旧车,还是依旧在扩大投放?
接到市民举报后,有记者一路追踪小黄车的来源、去向。但记者苦苦蹲守几天,只发现小区前崭新的小黄车确由经营方投放。对于记者质疑,经营方否认投放新车,称只是“零部件大规模更换”。
对于沪上单车总量是否增加,还需小黄车运营部门后台数据说明。
其实,是否扩大投放?小黄车运营部门最清楚。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得益于其对网络数据的管理、应用。在网络化条件下,每一辆小黄车运营都有记录轨迹,谁使用过,使用多长时间,支付多少费用,使用频次多少,这些数据都能在后台实时呈现,根本不用调查人员花大力气明查暗访。
如果要遮盖继续投放的事实,掩盖办法有很多,什么配件更换了,什么新车做旧了,什么新车上洒泥水等办法,都可以让消费者辨不清车辆新旧,让监管者无从知晓车辆的增减。
但当前沪上到底有多少共享单车,经营者心里有数,管理者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毕竟禁投令一出,需要共享单车各经营方共同遵守。如果有人遵纪守法,有人投机取巧,最后还是老实人吃亏,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你有你的禁投令,我有我的小九九。
不明着投放,却暗地里扩大市场份额,做着见不阳光的事,攫取不应该获得的利润,最终让社会承受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后的管理乱局。面对这种行为如何监管到位,实现有效监管?是管理者需尽快补齐的短板。
不能只喊在嘴上,监管还停留在纸面上。在依靠企业自律的市场并未形成前,对偷着投入新车,触碰“高压线”的行为严格执法,才能让市场重归理性,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