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毕节市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综述

2018-03-07 14:17    

群众在松林坡香葱基地采收香葱

近日,霜降。乌蒙山大地气温渐凉。

在赫章县松林坡乡香葱基地上,上百名当地群众正进行土地整理、开箱、平箱、打底肥、盖地膜、种葱、拔葱、洗葱、装车 ······ 一幅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繁忙劳动场景。

谁曾想到,这个一年前还大面积种植玉米、土豆的地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立足当地优势,通过发展香葱产业,迅速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的路子,并一跃成为全市最大的香葱基地。

目前,该基地已累计流转土地 4142 亩,种植香葱 3750 亩,涉及农户 2764 户 11056 人,其中贫困户 613 户 2421 人。预计到 2018 年底,将在全乡范围内建成 1 万亩优质香葱种植基地,实现优质香葱年产量 6 万吨,年产值 2.4 亿元。

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方式,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增收致富有了盼头。

这是近年来毕节市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毕节紧紧围绕打好春秋两季攻势,通过坚持 " 四个导向 " 对产业脱贫及结构调整进行精心谋划和部署推进,扎实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的重大突破,以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坚持问题导向调优结构

毕节是传统农业大市。

长期以来,玉米种植占据了毕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大半以上,成为毕节传统农业种植中的主导产业。

但由于其经济效益偏低等特点,对农民增收的支撑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更好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农业的比较优势,是毕节市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大面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其它经济效益高的农特作物,成为毕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今年以来,毕节把玉米调减计划分解到各县区,将调减下来的耕地大力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食用菌、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中药材、高山生态茶 7 大优势特色产业。其中,种植蔬菜 88.81 万亩、经果林 75.17 万亩、食用菌 4.89 万亩、茶叶 18.02 万亩,中药材 15.41 万亩,举全市之力把毕节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南方最大的夏秋冷凉蔬菜基地等。

与此同时,毕节还明确了全市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种植任务,全市累计整合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资金、龙头企业投资等共计 107.37 亿元投入农业生产。

截至 10 月中旬,已完成优质蔬菜种植 30 万亩、食用菌种植 1078 亩,新增种植中药材 2.98 万亩,产业结构调整正有力有序推进。

坚持目标导向调强产业

为了更好地落实好工作机制抓责任,毕节按照春秋 " 两季攻势 " 行动令作战部署,建立了县级为战区、乡镇为主战场、贫困村贫困户为作战单元、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指挥体系。

围绕示范引领抓基地建设。全力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建成连片种植规模 200 亩以上的蔬菜基地 278 个、食用菌生产规模 50 万棒的基地 38 个;新增茶园基地 1.62 万亩,其中利用我市古茶树资源育苗种植 170 亩;已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10 个;建成马铃薯规模基地 193 万亩。

围绕龙头带动抓主体培育。通过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00 家,辐射带动农户 40 余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0385 个,流转土地面积 96.6 万亩,带动农户 46.7 万户,8.9 万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新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198 个,总数达到 326 个,实现了乡乡镇镇农业园区全覆盖、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全覆盖。

坚持市场导向调优效益

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效益。

毕节通过围绕农超对接,切实抓好产品销售,并积极开展农产品 " 泉涌 " 行动,全力推动 " 毕货出山 ",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机遇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多举措开展 " 农超对接 " 工作。

毕节还抓住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与毕节开展合作契机,组织多种毕节特色产品进入江南果蔬销售体系,切实打通毕节农产品销往沿海城市各大超市、批发市场的通道。组建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专班,搭建好 " 农校对接 " 平台,组织市内各大中专院校食堂就近采购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切实解决本地农产品销售难题。

围绕涉农电商抓销路拓展。鼓励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增强线上推广和线下服务,鼓励电商企业拓展涉农业务,积极拓宽农产品网销渠道,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问题。目前全市共建成电商服务站 1768 个、中期村淘服务站 520 个、村邮乐购服务站 323 个、贵农网服务站 574 个、京东服务网站 118 个,其他服务站 233 个;目前签订的 200 余个农产品产销订单共 30 余亿元,现已落实销售 16 亿元。

坚持创新导向调活机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毕节通过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引导农民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模生产基地,不断探索股份合作制、二次返利、利益共同体等更趋紧密的合作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与此同时,毕节还要求充分借鉴 " 塘约道路 " 经验,尽快建成一批利益联结紧、运营模式新、贫困群众参与面广的改革试点,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达到富帮穷、穷帮穷、共同致富的目的。

目前,全市建立 " 塘约道路 " 试点示范村 350 个,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 1585 个,农民参与人数达到 7.6 万人。持续深化 " 三权 " 促 " 三变 ",累计完成 259 个乡镇、3635 个村、176.3 万户农户、1447.8 万亩承包耕地的审核公示。在全市 10 个县区有 93 个乡镇 105 个村推进 " 三变 " 改革市级试点,带动 4.5 万农民变股东,其中贫困人口 1.8 万人。

机制的进一步 " 活 " 起来,为农业产业的深化调整提供了有效保障,为理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毕节日报记者 孟性荣)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