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椅是传世的明清古典家具中,最具有典型清式工艺风格,且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令人惊奇的是,存世数量众多的清代扶手椅中,竟少见有式样、装饰完全相同者,也就是说,每对椅子都体现出制作者对美的理解及品味的异同,使得每对椅子也各具个性,而从整体看却又全方位地体现出当时的时代、民俗以及工艺美术思想等特征,具有研究和收藏的价值。对家装、家具,有兴趣、有意向的朋友
对家装、家具,有兴趣、有意向的朋友(QZX:159 5942 3728)它是一种式样、结构与前期的明式的家具风格大不相同的扶手椅,它追求的是威严、庄重的气势,富有礼仪性,社会功能胜于使用功能。以现代美学的观点,人们会认为清式扶手椅的造型、装饰、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但是这种椅子却是中国历史使用地域最为广阔的一个红木家具品种为当时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很多人习惯对清式扶手椅叫作“太师椅”,就此名称,业内专家曾在《文物》等杂志上专文研讨,提出:“‘太师椅’是扶手椅的俗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指不同。在宋代,太师椅是指带有荷叶托脑的交椅;明代又是指当时的圈椅;到了清代,就成为对清式扶手椅的俗称了。”总之,太师椅主要是指体态较大、式样庄重,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显示拥有者地位的椅子。
从结构看,清式扶手椅是由明式屏风式罗汉床和宝座演变而来。清式扶手椅的典型结构特点是:椅子下部是一个有束腰的杌凳,上部为屏风式靠背和扶手;靠背、扶手、座面均相互垂直,上下两部分用走马楔相连接。在使用中,常见成对椅子中置茶几,摆放于大厅两侧。在民居中,常置于堂屋当中的方桌两旁。
清式扶手椅往往是不轻易挪动的固定性陈设,适合于宾主礼节性会见,正襟危坐。清式扶手椅并非都是成功和贵重之器,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希望能使读者对清式扶椅这类奇特而有趣的清式家具给予足够的重视。
清朝康熙年间禹之鼎的《放鹇图》中有一宝座,三屏几式,有束腰,结构及造型风格与后来的屏风式清式扶手椅相近,似乎可看作是清式扶手椅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