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遗忘的村落,被一群70后坚守着

2018-03-01 14: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年的大渡村,人很多,不但有本地人,还有火车站和重钢的职工。袁爷爷就是那个时候来到的大渡口,当时是1959年。

转眼57年,房子变旧了,大树也长粗了,袁爷爷从20来岁的小伙子变成现在的样子,只是人却越来越少。

说起来大渡村并没有什么精彩的老故事,几十年的历史甚至比不了一公里外的马桑溪古镇,只是建国后应工业发展需求,在这里建了大渡口火车站,重钢和火车站职工第一批入住,也是他们带起了村子的繁盛。如今随着重钢搬迁,成渝线衰落,大渡村年轻人基本全都搬走了,只剩下十多个老人还坚守在这里,对于这些袁爷爷他们而言,这里就是他的家,哪怕全村的人都搬走了,他也不会离开。

我见过很多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但对家的守候,袁爷爷却执着得让人惊讶。

毕竟大渡村实在太不方便,市区的公车只能坐到九宫庙附近,然后就是一条被大货车压得极其破碎的道路蜿蜒到这里,原本不到两公里的直线距离被扭曲延伸到4公里。

沿途全是重钢拆迁后的废墟。就像一个丑陋的大坑,将大渡村与世界隔绝。

对与袁爷爷来说,最恼火的问题就是交通,每一次外出购买生活都得翻越这片巨大的废墟,遇上阴雨时节几天出不了门很正常。

也正是因为不方便,袁爷爷的儿孙辈都已经搬到市区。

你为什么不愿意搬家?我问。

袁爷爷很平静:因为我参加工作就在旁边的大渡口火车站,一草一木都太熟悉,门前那株大树是当年和家人一起栽种,如今也长成参天大树,然而种它的人有的都不再咯。

但是不方便啊?我追问

确实不方便,不过还是有办法,不好买就自己种呗,年纪大了也不怎么吃油腻,正好和老太婆养点鸡鸭,种点莴笋、空心菜、红薯、小葱、大蒜....老太婆手巧,空闲还会搞两盆玫瑰花藤、芦荟......

咱俩就这么有一句没一搭的闲聊到中午,袁爷爷说该吃“苕午”了。随手拔了几根小葱和大蒜,几片菜叶,再打个鸡蛋,一碗热气腾腾的葱香面条就出锅了。

趁这个间隙我转了转村子,到处都是破房子,偶尔能遇见几个住户,有泥巴的地方都被种满了各种蔬菜,而且一些原本破烂的地方布置得倒是非常雅致。

转了一圈又回到袁爷爷家,他给我倒了杯水,说进屋坐吧。

屋子陈设很简单,或许五十多年前就这样,因为竹椅就是那时袁爷爷管路过篾匠编的。还有红梅牌的缝纫机,掉漆的玻璃窗,老电扇......

墙上挂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记录袁家三代人在大渡村的历史。

屋外边慢慢变得热闹起来,几个老邻居来找袁爷爷摆龙门阵、晒太阳,说起来都是几十年的老熟人。

最后我提议给袁爷爷和他的老(太)婆拍一张合影,快门按下的刹那,我看见阳光洒落在他们的笑容,微风吹起老太太的头发,就像57年前的那个初冬,风尘仆仆的小袁下班回家和老婆坐在长凳上吃着美味的鸡蛋葱香面,跟新搬来的邻居打招呼,夕阳洒落在他们的笑容上,微风吹起她头发。

内容编辑:刘岳鹏

摄影:谢昆岐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