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报道 美媒称,近几个月来,曾经是地下亚文化的嘻哈音乐、文化和时尚席卷中国的主流世界。歌迷们聚集在夜总会和音乐节上,观看他们最喜欢的本土歌手和DJ表演。Flow(流)、freestyle(即兴),甚至是diss(侮辱)等英文术语也开始成了都市里的常用语。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6日报道,在拥有近1600万人口的成都,这种潮流体现得再明显不过,这个以大熊猫和麻辣的食物而闻名的大都市,很快成了嘻哈乐重镇,特别是说唱。这个城市涌现出一大批引人瞩目的地下嘻哈艺人,包括谢帝(Fat Shady)、胡懿(Kafe Hu)、Ty,以及最近的海尔兄弟,他们是中国嘻哈世界当前爆发出来的新星。而且,和其他地方的说唱歌手一样,他们也有种“目空一切”的架势。
身材精瘦的说唱歌手马思唯是四人组合“海尔兄弟”的成员,他留着一头短短的“脏辫”,束成高高的马尾。“成都嘻哈当然比别的地方酷得多,”24岁的马思唯说。
报道称,不到20年前,成都几乎没有人知道嘻哈,更不用说听到这种音乐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和盗版录像开始普及后,这里的人开始发现这种音乐。其中许多都是青少年,他们第一次听到Jay-Z、50美分(50 Cent)和埃米纳姆(Eminem)等艺人,有些人通过NBA的篮球音乐混编带接触到这种音乐,还有人通过观看霹雳舞——也就是B-boy——的录像接触到它。
成都的第一位业余说唱歌手Demi Zhu回忆,他17岁时第一次在B-boy录像中听到DMX和Run DMC,“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在说什么,但我们喜欢这种节奏,我们喜欢这种感觉,”如今32岁的Demi Zhu说,“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激情。”
报道称,没人能说清为什么成都比其他中国城市更早接受了嘻哈。本地说唱歌手们说,成都方言有种充满活力的节奏和不规则的音调,非常灵活,特别适合说唱音乐。
“我是把方言当成写韵文的一个工具,”马思唯说,“如果我想实现某种flow,我可以写一句成都方言,再写一句英文,然后再来一句普通话。”
说到写歌,许多歌手表示,虽然他们敬仰美国嘻哈,但并不一定要复制它。
“我想说的东西,我想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当地说唱歌手,30岁的胡懿说,“我不是黑人,虽然我也曾经很穷,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人身危险。我从来没有在‘hood’(在嘻哈文化中常指非裔美国底层人士聚居的街区,可引申为贫民窟)里住过。我以前见过有人吸毒,但是和美国一点都不一样。”
不过,还是有一个传统嘻哈念念不忘的东西,成了本地说唱歌手的最爱话题——“在这里,真正引起共鸣的主题是金钱,”现居成都的英国音乐制作人兼DJ、以艺名Harikiri为人们所知的安德烈·亚历山大说。在海尔兄弟最受欢迎的歌《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里,马思唯自豪地夸耀着:“我的项链和新的金手表中国制造。”
“这里的说唱歌手喜欢唱‘我以前很穷,看看我现在混得多好’。”亚历山大说。
报道称,自从大热的网络节目《中国有嘻哈》在今年夏天播出以来,近几个月,这种“走向巅峰”的叙事已经变得更加重要。这档节目每集收视超过两亿人次,有些参赛者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几百名歌迷(大多是二十多岁的女性)出现在成都新建的一座艺术公园,观看海尔兄弟和其他人的演出。
马思唯站在大片闪烁的蓝色灯光之下,低头凝视着歌迷的海洋,挥舞着手臂,向家乡的歌迷们呼唤,欢呼声顿时爆发。几分钟后,他脱掉衬衫,露出身上的刺青,在舞台上踱步。舞台的另一端,另一位歌手Dzknow抓起一大把假钞票,瞄准了一下,朝着台下汗流浃背的歌迷们抛去——这是说唱歌手的经典手法。
会场外的草坪上,歌迷们抽着烟,躺在色彩鲜艳的充气垫上。有些人溜达到场外搭着的一排帐篷前面,打听那里提供的编脏辫和塔罗牌算命服务。资深拥趸似乎和新乐迷一样多,很多人热情地说起他们对这种音乐的热爱,说它的本质就是真诚和直白。
“嘻哈让我表达自己的个性,”24岁的当地DJ杨瑾玥(音)说,她坐在草地上,头戴黑色棒球帽,穿着极短的黑色连身裤,露出无数文身。这一天里,说唱歌手和歌迷都在反复表达这种对个性的坚持。
“说起职业生涯,我们已经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马思唯说,“那就是:我应该成为一个说唱歌手还是应该听父母的话?”
“现在我们都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补充说,其他成员点头表示同意,“我们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9月,“海尔兄弟”的马思唯在中国成都演出。(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