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访古艺术品收藏家陆文运

2018-07-06 17:56    

陆文运在写书法。

西汉晚期出廓文字黄玉璧

初见陆文运时,他身着白色汉服,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11月5日下午,记者在陆文运的带领下,来到其设于漳州宾馆物华楼四楼的“文运·古艺术博物馆”。这是漳州市首家民营博物馆。

“我从小就好收藏东西,烟标、烟盒、邮票,甚至是月刊的彩印页,只要觉得有趣的,都如获至宝地收藏起来。”他的古艺术博物馆,面积约六百平方米,陶瓷、玉器、青铜器和书画作品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这里的藏品都是我的心头好。”在陆文运眼里,古艺术博物馆里的每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藏品的故事他都了然于胸。

“艺术让我乐此不疲”

古艺术博物馆最里间的墙上,挂着一长幅用小篆书写的《岳阳楼记》,通篇形体匀称齐整,笔法遒劲挺拔,运笔流畅。“我这幅书法作品搭配实木装裱,显得十分秀气。”

陆文运告诉记者,书法是他通往艺术的敲门砖。

陆文运1967年出生于漳州,毕业于中央党校法律系。他曾在漳州物资再利用公司的加工厂上过班,后又赴青海经商。在打拼之余,他依旧会静下心来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小时候就喜爱书法,但没有条件,只能自己临摹、自学。”陆文运说,“虽然当时并没有想着成为书法家,但写出让人惊叹的书法的梦想还是有的。”

就这样,陆文运一边打拼事业,一边醉心书法。不久后,他的一件书法作品获了奖。这让陆文运倍感欣喜,也让他的“自学成才”之路有了更足的前进动力。

打这以后,他越写越起劲,写字成了一种习惯。所到之处,一定要赋诗一首,再根据意境选用不同的书法字体写下来。按他的话说,“这是我记录生活的方式”。

多年来,陆文运已精通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等多种字体,繁简皆宜。“临摹是最好的老师。”陆文运道出自己的心得,“在书法的学习中,悟性和工夫是极其关键的,没有一定的领悟力很难把握住文字的韵律;而没有潜心练习,运笔中则会缺乏血肉,没有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累积,陆文运的书法愈发纯熟,也越来越得到认可。2001年,陆文运担任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理事,2006年担任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将对书法的理解,渗透到对古玩的品鉴上,“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无法获悉文物的年代价值的,书法为我打通了收藏古艺术品的大门”。

“一入收藏终身着迷”

“艺术是互通的。”陆文运这样解释书法和收藏的联系,“我临摹的书法多了,自然懂得什么字体是哪个年代,也懂得什么年代的字体才有收藏价值。”

说着,陆文运带记者来到一件藏品前。“这是一个西汉晚期出土的出廓文字黄玉璧。当时,我在古玩市场闲逛,看到店家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摆着这樽出廓玉璧,正反两面皆能识出‘长乐’二字,我一下子欣喜若狂。”提到当年“淘宝”的经历,陆文运的话语里仍透着些许激动,“虽然璧上满是尘土,但以我对篆书的研究,一眼就瞅出上面的字样的年代特点,认准了其收藏价值。”

因为在书法上的成就,陆文运对藏品有自己独特的偏好——更钟情有文化底蕴的物件。他认为收藏是有自觉性的,就好像他从小就有集邮的习惯,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入门要求,“但求心头好”。所以,他不管去到哪座城市,当地博物馆一定是他的首选。他认为:“博物馆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从‘头’玩起,才能深入地感受这座城市。”其次,他必去的还有当地的古玩市场,“艺术来源于民间,古玩市场才是真正的‘淘宝’”。

陆文运收藏并不仅限于“心头好”,对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他也甚是牵挂。

2007年,陆文运得知,有一件克拉克瓷藏品将在美国被拍卖。当时,他一家四口住着108平方米大的房子,闻知家乡文物正面临着远漂海外的危险,陆文运当即决定搬回50平方米的旧房,卖掉新房,赴美国竞拍。

“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怕文物流失,在海外无法受到相应的保护。”陆文运云淡风轻地说着,这件拍品回到家乡,让他心头的石头落了下来。

“家国情结,是我收藏路上割舍不了的。”他说,“可能是自己久居在外,故土情节比较浓,遇到了流落在外的藏品,总想方设法让它们回乡。”

“让更多人感受历史文化”

陆文运说,在青海的这些年,领略了大漠孤烟,也见识了长河落日。如今站在高原上的他,更向往家乡的老旧石阶。

2011年初,陆文运决定带着家人和他的藏品返回漳州。

回到家乡,陆文运就筹划着如何安置藏品。同年8月,他在漳州自费开办了“文运·古艺术博物馆”,将平日搜集的藏品展示出来。陆文运介绍,目前馆内的藏品不足千件,因为场地有限,并未将其藏品全部展出。

古艺术博物馆开办至今,已有六个年头了。陆文运仍不忘办馆的初心——做一名文化传播的使者。为此,他将古艺术博物馆办成免费提供给人们学习参观的公益性博物馆。

“艺术是无法用价格估量的,唯有让更多人了解才是对艺术品最大的尊重。”陆文运说,他想将自己的藏品都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2013年元月,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走进平和,授予其收藏的(明晚期)平和窑红绿彩花鸟兽耳筒甁“最具文化价值奖”。每每有人到他的博物馆参观,陆文运都会为他们介绍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比如,我博物馆里的克拉克瓷就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漳州的克拉克瓷器就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东南亚。如今,新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希望能把更多、更好的本土文化向世界传播。”

可贵的文化民间传承

来到“文运·古艺术博物馆”采访,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民间在古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像陆文运这样的民间收藏家,大多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如他这般钟情艺术、热爱生活,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保护和宣传中华古艺术文化的行动中,所延续的是生命的本真,所还原的是生活的初心。正因为有当下民间收藏、民间艺术保护的热潮,那些隐藏在大宅深院、深山洞穴中的文化瑰宝才得以让大家所熟知。由此可见,除了官方对古代文化的保护,民间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古艺术的传承需要载体,没有载体的艺术传承,就像没有土壤的树木,将会失去养分,无法开枝散叶。而民间这些自发自愿办起来的博物馆,就是重要的传承阵地。

人过百年要身故,物却可传承千秋万代不朽。从这一角度而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尤为珍贵。(黄如飞 杜正蓝)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