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生死存亡有真经:柔弱胜刚强

2018-07-04 15:52    

原标题:生死存亡有真经:柔弱胜刚强

第七十六讲生死存亡有真经:柔弱胜刚强

窦洪涛

2017年9月7日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伴随着恒宽主任的朗诵,伴随着美好的音乐,我们来到了老子第七十六讲。你那里下雨了吗?洪涛老师的窗外又是绵绵秋雨。在我的窗外,山东省会大剧院,山东省文联,山东省高速,霓虹灯在秋雨中静静地眨巴着眼睛。

今天进行老子第七十六讲:生死存亡有真经,柔弱胜刚强。今天我和我的两个文字助理对话山东省漫画家协会主席、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黎青先生,他的故事我们以后再慢慢讲。

今天一直有一个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黎青老师是华君武老先生的学生。华君武是中国最著名的漫画家之一,当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有一天黎青老师给他说,我们搞一个山东省的漫画大赛,你能不能当评委会主任?他说我当不了。为什么?说你是省级的,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国家级的才可以。可是我有一个条件,如果你答应,我可以给你当主任。什么条件?他说在三十几年以前,我从中央下放到曲阜旁边的陈庄挂职。当时他们村长大约60岁了,我们在挖河期间,有人举报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村长多喝了一碗片儿汤,片儿汤是曲阜的一个特产,就是由粉皮儿加几个黄瓜片、加点盐、醋等再下一点面做成的清汤。那时候华老师可能也就是三四十岁,华君武先生说,那不行,得罢他的官儿,然后得开批斗会,于是就真把村长给罢了,还真开了批斗会。后来华君武先生就回到了中央,三十几年过去了,华老爷子认为:当时貌似是那个时代的错误,但是我自己的错误不能回避。如果你能找到这个人,让我给他道歉,然后我就给你当评委会主任。黎青老大哥说你今年都八十岁了,他今年至少也得九十多岁了,依农村的这种医疗条件他还有可能在世吗?华老爷子就说了一句话:他如果不在,总有后人吧?过一段时间,华老先生股骨头摔坏了,换了一个不锈钢的。黎青老师觉着华老爷子肯定来不了了,但是到大赛时他来了,惊动了当时曲阜市的代市长,当时由副市长亲自带他们现去找老村长,并且找到了,然后华老先生当场认真地给这位神智已经不清楚的老人郑重道歉:当年我年轻我做错了,我对不起你。听到这里,洪涛老师忽然感觉深深的魂动。一个80多岁的老人,可以说是誉满天下,他居然还记得三十几年以前办的一件这个事,而且做了这么大的官,还要当面给老人道歉,如果老人不在也要给他孩子道歉。

我想不管华君武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多高,那么就像黎青老师说的,我可以让别人说我的画不好,但是我不能让人说我这个人不行。华老先生之所以八九十岁还能创作,我认为源于他内心的那种柔软。柔软是什么?柔软可以相生,哪怕是向死也可以生,叫向死而生。一个人内心柔软他的生命才是刚强的,如果一个人不管多大年纪,他的心硬了、心肠硬了、不再反思、不再思索、不再忏悔,那么他不光是艺术的生命到头了,就是这一具肉体本身、他的生命也快到头了,或者说,虽然人活着,其实也基本死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老子给大家讲的:生死存亡,不管是艺术,还是我们生命本身,当你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柔软,充满了无限的慈悲,充满了感同身受,永远都具备这种柔软、柔弱的人情味儿的时候,人才有人味儿。所以,用这个故事来注释今天的第七十六讲,我认为再恰当不过。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一死就僵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叶都是柔脆的,一死就枯槁了。所以坚强的正在走向死亡,而柔弱的生命之树却可以长青。草木生也柔脆,死也枯槁。军队一强大就快被消灭了,树木一强盛就要被砍伐了,强大的处于下势,柔弱的处于上势。这是字面的意思,但字面的意思远远不足以表达老子的本意。

上一章老子给我们阐述了贵生之道。就是说,如果我们看起来是贵生,其实不高明,而真正的贵生,就是以生为贵,是什么呢?在于不开人之智,不开人之天,不失常不妄为。对一个国家来说,人之生天生之,人之死天杀之,而开人之天,开人之智,就是开了我们人的这种智慧。这样,人就没有不厚于求生、求荣、求物质的。

这一章进一步阐述生死之道。柔弱胜刚强,人刚出生很柔弱,刚出生的小孩子叫骨弱筋柔而握固,精神俱全,当人死的时候,浑身都是僵硬的。草木出生很柔脆,洪涛老师给大家讲过,小拇指轻轻地一拨它就死了,但是在它们死的时候却是枯槁的。什么情况?树干腐朽,枝叶败落。所以,生和死的是同时发生在万物身上,交织并且并行的两种运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的寿限,人寿命的长短,都取决于这两种运动的此消彼长。

那么,怎么才死得快呢?很简单,让自己变老,老了就会死。怎么让自己变老呢?让自己变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就会早已,早已就是早死。简单地讲,就是人一作死那就一定死得快。那怎么才变强壮呢?很简单,上堂课讲益生,有益于生。求生之后怎么才活得久呢?那就让自己不变老,不变老就不会死。怎么让自己不变老呢?让自己永远不要变强壮。什么才变得不强壮呢?老子说,复归于婴儿。怎么才能复归于婴儿呢?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天命为贵,该生生,该死死,我们生死自得其所。求得好死,就是求得所谓的这一世永生,永生不在来世在今世。

当然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生死运动和草木、人道理一样。国家想活得久就会变得强大;变强大,就老了,老了就会死。美国多强大,200年成什么样了?坚强者死之徒,老死的那些树木也都是最强的树木,多少个灰飞烟灭的大帝国曾经在历史上一定都是军事最强大的国家。

所以善为士者,不以兵强天下。不以兵强天下不等于放弃国防不强兵,任别人来宰割、来侵略,不是这样的。如果遇到强兵来侵略、来骚扰则要以奇兵消灭他们,就以奇用兵。强大处下,死亡行进走得越多越强大,死得就越快,所以要处下。生命运动行进的越多,寿命才能越长久。

国与国之间比的是什么?不过是比谁活的更久,当敌人、敌国都灭亡了,我们还是国运永昌,所以柔弱处上。人有个身体,弄得一身病,这在老子看来(以前已经讲过了),不可以有身,不可有身所以才出现了以后的天之道不贵生、不益生、不求生之厚,不多藏,因为多藏必厚亡。所以《道德经》它从头至尾是没有任何断裂的,它的思维是一个闭环,很圆满的。以后面的解释前面的,以前面的说明后面的,引领后面的,从来叫吾道一以贯之,我们为什么会贵大患若身呢?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有身呢?贵生不病者可以有身。什么人才可以有国呢?万世传承、永恒不灭才可以有国。谁身不病、家不破、国不亡,道理都在于此,柔弱主生,刚强主灭,故柔弱可以胜刚强。

我们今天重点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看小黑板:第一,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争强好胜?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人生总是难免会遇到艰难困苦,因为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只有坚强才能度过人生的难关与危机,这当然一点错都没有,但是老子却认为坚强招来死亡,柔弱才是生存之道。坚强与柔弱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人道与天道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们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诸子百家解释的全是易经。《易经》可以说就是道,而诸子百家是从个人的立场上讲出道的片面道理。老子、孔子不一样,他们的思路比其它各家要广得太多。可以这么说,孔子讲最重要的,老子讲根本重要的,孔子从正面讲易经的道理,老子从反面讲易经的道理。这两条你把它结合起来,一个最重要一个根本重要,一个正面一个反面。

孔子说男儿当自强。老子说你要强,但强着强着你就知道物壮则老,这就叫不符合道,所以你要柔弱胜刚强,他两家是一样的,一反一正、一阴一阳。要提醒大家的是,男儿当自强很多人认为这是重男轻女,于是就滋生了女人要嫁得好,这完全错解了我们祖宗的意思。中国人讲天一定包括地,讲地一定包括天;反过来天就是地,地就是天,所以易经讲男还包括女,讲女包括男,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阴一阳交织并行,就看怎么转化。所以男儿当自强女子就不要当自强了?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是对有才人讲的。我已经给大家讲过了,这都是错误的看法。不是原来错了,是我们在传承的时候理解错了。

人人都争气,从正面来看,当然要争气,但老子讲弱不讲强,因为看到大家一味地去争强好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打起来了,争到最后两败俱伤,争到最后没有公益,争到最后没有正义、争到最后柔弱者必然结成党派。道理很简单,争不过人家的时候只好抱团取暖。好强的人人际关系几乎都很差,好强的女子家庭基本没有幸福的。所以强没有错,但是老子给了我们一个反面,不断地讲弱,讲弱你还会强,讲强最后打得头破血流。讲争讲到最后处处都是敌人,所以老子讲处下、处柔只不过是一种描述,并不是真的要让我们去弱。所以只有坚强才能度过难关与危机,但是你要走到了精英阶层,走到了高层,你就要十分注意了。哪怕在学校里你是老师回家你就是家长了,角色一转,在家里你就要弱,就这么简单。生也柔弱,你看一个人到底是活是死,用手指头戳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按在他的腿上那个窝弹起来了,就是活着;如果留下一个窝,就死了,就僵化了,因为没有弹性了。

一个人活着就是因为他的气是通的,有经络在动,气血流畅的。所以他的肌肤很柔软,筋很柔软,骨弱筋柔。练筋是把筋练得越来越硬吗?不对。把筋练得越来越软。筋柔寿就长,很多人喜欢扳自己的手指头,没事时候做个弓腰的动作,那就是拉拉筋,伸伸腰,寿命就会长。你老坐着不动,那你的筋就硬了,硬了就说明快不行了。死也坚强,死的时候僵硬不能动,很多人感慨说自己行将就木,什么叫就木?木就是棺材。因为现在的棺材很多用水泥做的了,正常棺材就是木头做的,也就是说我差不多要进棺材了?为什么呢?因为四肢僵化了,腰也弯不下去了,腿也抬不起来了,脖子是原来能扭35°,现在8°也扭不了了,往前仰也仰不过去了,后合也合不了了。小孩不一样,怎么弯都可以,所以我们说学舞蹈的,本来这小孩可喜欢跳舞了,但是跟着老师学了半年、学一年,打死不愿意跳了,为什么?天天练筋。十八九岁二十多岁的可以练练筋,六七岁的小孩练什么筋?我们打死都练不到像他的筋那么软,你还给他练筋,这是不是很愚昧?

草木也是一样的,生也柔脆死也枯槁,草木有生命,枝条很柔脆,随风飘摇很美,死了以后硬了,一折就断。活着的树枝不太容易折断,一折弯了,枯槁的一碰就断,因为里面不滋润了,没有水分了,没有弹性了。所以,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那么这里的柔弱坚强究竟怎么理解?坚强者死之徒。一句话,脾气坏的迟早气死自己。柔弱者生之徒那就是修养好的,不会受气,活得很愉快。有人说我就是脾气坏,脾气坏你改不改?改不改是你自己的事,不改就俩字:活该。啥叫活该,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我因果。

当然脾气好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脾气,那就不叫人了,那也是不负责的一种表现,一切都不关你的事儿,高高挂起那太过分了。就像现在印度现在的民族特征,啪一个嘴巴过去了,打了右脸把左脸伸过来了;把它亲戚一枪打死了,他哭两声拉倒了,没有仇恨。为什么?好了!往生了!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全部出家当和尚去、当尼姑去,你觉得可能吗?

所以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完全是在瞎扯、胡扯。我们要了解自己,才有方法调整自己,改很难,调整可以,或者找一个动作去替换也可以。这个坏毛病你说改不了,特别是一些女子,结婚以前看老公怎么都好,结婚以后老公怎么都不行,于是就让老公就使劲去改,男人一句话说清楚了:俺爹俺娘都没改了我,你还想改我?一脚踹一边去了,多半是这种情况。我们在这里一讲觉得很像笑话,但你看看现在天天吵架的有几个不是这一模式?同一个模式你让他去调整,去替换这样就比较容易。这就是柔软,这就是柔弱胜刚强。

是以兵强则不胜,这词不用解释。兵强则不胜,有的是兵强则灭。你看刚才已经讲过,像罗马帝国,原来中东哪一个不是大帝国?宝翠前几天给我推荐一本书《耶路撒冷三千年》,太惨烈了不敢看,那么大的繁华帝国,用黄金铸造的宫殿瞬间里面填满尸体,再一烧,哗,就那种感觉。所以我们要强,但是我们要处下、要柔弱。兵者,武器,不祥之器,不能轻易示人,一轻易示人,拿出来一行霸道世界性的军备竞赛开始了,最后自己把自己灭了。你看兵强气盛之时就容易骄傲,自认为世界上自己最强,老子天下第一,但老天马上会证明你原来不强,骄兵必败,木强则折。大家想想,每一阵大风过来,断了都是那种直的,一点都不妥协的那种。而真正强壮的树呢,树头树枝摇来摇去,晃来晃去,有时候那个树枝都快触到地面儿了,风一停差不多还是直的,不直用绳子拉过来,大约半个月就好了。

可是打死都不低头的,最终就被打死。所以中华民族历朝历代都是一个不缺乏英雄的民族、不缺乏英雄的时代,但是在和平时期作为精英阶层、作为统治者你要柔弱处下。你要发展国防,但是你要处柔弱,你要处下,你不要轻易地在那里穷兵黩武,向世界耀武扬威去炫耀你的武力。

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喜欢变得强大。如果真如老子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话,我们为什么喜欢争强好胜?老子这句话到底有怎样的深意?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千万不要把看成是有形的,物理上叫位移,就是位置的移动,不是这样的,是一种冲气以为和,是气的调和。强大的一定要处下,当然不见得。柔弱一定会处上,当然不见得,就像今天跟黎青老师对话,讲小的时候,他说:洪涛像你这样瘦的那时天天会有人来欺负你。因为那个时候天天打,文攻武卫,所以每个人都得在那里像我一样天天练哑铃,那个石头都是我自己凿的,天天抗着练肌肉块,胸大肌练出来,肱二头肌练出来。一看这人来者不善,把衣服一扒露出胸大肌、露出肱二头肌,做一个握拳的姿势,就把那人吓跑了。

所以,强大的一定要处下,不见得;柔弱一定处上,不见得。我们从这两句话来体会什么叫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叫冲气以为和。强大处下叫做好男不与女斗。大家想想看,男的跟女的斗,女的一定吃亏,男的体型高大魁伟,女人怎么打得过呢?就因为这样我们的创造了一句话,男不与女斗。表面看好像我们看不起女性,哪里有啊?那是为了保护女性。你天天给男的说我们要平等,抗麻袋的时候、抗十几个煤气罐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男女平等了呢?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平等,只讲男女有别,叫夫妇有别,有别就好了,该你表现的时候你表现,该我表现得时候我表现,叫有别,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有不同的分工。

这个柔道冠军了不起,但是他有时候脸上有伤,身上有伤,说你怎么回事?你都柔道冠军了谁还能揍得过你?他说谁能揍得过我,我一拳过去他就没命了。那你身上怎么有伤呢,脸上脖子上怎么有伤?他说我媳妇打的,你媳妇怎么会打你呢?没办法,她不讲理啊。我只要一出拳,一拳就把她打死了,所以我不能出拳,随便她打。我们老家话就轻轻一拨拉,一划拉,她可能就出去两米远了,如果头碰到旁边一个椅子把不就死了吗?所以你看柔道冠军、摔跤冠军,天天让他媳妇揍的有伤,他一点招儿都没有。这个时候你才明白柔弱胜刚强,所以柔弱处上,是因为它的柔弱受到大家的保护它才会居上位,而不是真的他自己本身把自己拉上上位,占上上风,是你柔弱的时候,你这么好我们都推举你,我们把你推到头顶我们也不觉得是负担。老子前面也讲过柔弱处上,大人不计小人过的,不然就不叫大人了。

这也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一种通俗化演绎。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他会把那个思想很高深的话变成很容易理解的话,然后流传得非常广。有功别表,一表就了,那就是上德不德,那就是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句话把老子的《道德经》解释得透透的。

大人不计小人过,对方听完之后就只好什么都忘记了。你是大人,你怎么能计小人过呢?我太生气了,可见你又不是真大人,你真是大人就不能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很简单就一句话:你要么别当宰相,别当宰相就是了,当混混、当黑社会拿着斧子,斧头帮没问题;可是对不起,你既然当了宰相成了这么大的官儿,一人之下万万之上,你一定要容纳百官的不同意见,不能就你说了算,否则你一定会误国误民,这才是老子的真意。要么你别当老大,当老大你就必须不能记小人过,当老大你必须能听得进去各种不同的声音、听得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

老子在这里不是说强大的人处处要低三下四,跟小媳妇儿似的,谁也做不到,那只是形式,不过是一种虚饰与虚伪罢了。所以我们从字面永远难以理解老子这些话。只有把《道德经》5000言揉碎了打成我们自己的血液、打成我们自己的骨髓、打成我们自己的基因、打出我们自己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们才明白原来柔弱处上、刚强是气的调和,冲气以为和。要么你别当精英,别当老大;当了老大你必须要包容、你必须要柔。你不柔弱底下的人全都天天给你干、天天给你打小报告、天天给纪委写信,要命了吧?

所以你只有柔弱处下的时候,你才能处上。老百姓把你举在头上才不会觉得你是负担,我们了解,一个会柔的人才是会刚的人。一个经常不发脾气的人偶尔发脾气,大家才会害怕,才会重视,才会敬畏,才会去检讨自己。如果你常常发脾气,对不起,根本没人理你,青春期加上更年期一块来了,所以谁都不会拿你当回事儿。只有不发脾气,关键的时候你才可以发脾气,如果发脾气都不管用了你还发什么脾气呢?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叫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处处争强。我们轻视柔弱,那么为什么天道与人道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天道跟人道本来就有差距,人要靠自己的修养才有办法慢慢地天人合一,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处做起。我们就懂得在我们是员工的时候老板骂我们很正常,领导骂我们太正常不过了。因为他处上你处下,但是你慢慢去感悟,感悟来感悟去你觉得会有更好的办法去软化这些矛盾。如果我做好我的本分,提升了一个层阶,我做了官,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发脾气。我要柔弱处上,刚强处下,我要处下别人才会拿我当回事,就像现在一样,我们领导动辄骂人,动辄发脾气,动辄扣工资,动辄以开除来威胁,这样的人是不得人心的,是干不成大事儿的。

通过多少年我去追踪调查:我们在二十岁出头时找了这家单位,干了很多年,离开了,现在,当初的领导已经五六十岁了,你看他果然没有成功,这时候你年富力强,有经验、有体力、有精力。如果你吸取了这些智慧,你就真正地上了一个台阶。

听起来,我们这个时候好像很懦弱,其实不是,我们常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年曾国藩有十八个省的兵力,足够把满清推翻,不用等到孙中山来。很多人说你把皇帝干掉,你自己当皇帝,我们都跟你干。曾国藩平太平军,太平军都说只要你肯当皇帝,我们服你的气,我们全部拥护你,曾国藩摇摇头。这不是懦弱,他知道整个时势是不适合自己出来的。这一段我们要去很好地去挖掘中间的这种智慧。曾国藩明白满清皇帝一百个不信任我,我要钱不给我钱,要人不给我人,但是光给我官儿、光给我金印让我去打太平军。他心里非常清楚手里没有人、没有钱,只有一个空架子,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监军随时就会要他的命。因为在满清里面,基本上差不多只有曾国藩是汉人,他非常懂、非常清楚。所以别人怂勇他,曾国藩心里就好笑:你想害我也不用这么着急。所以他始终是以柔者,弱者自居。最终寿终正寝写《曾国藩家书》,你以为那个家书真的是写给他子孙的吗?他写的这些书都传到皇上那里去了,天底下都知道这是给子孙写的吗?告诉大家,这是给皇帝写的。没有《曾国藩家书》一百个人告他的状,皇上早把他给杀了。所以今天给大家讲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原来老子告诉我们的都是字面背后的意思。但是,我们通过字面直观感觉给我们的全是和我们现代人所掌握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但这才是玄同:我们要坚强,他说要柔弱;我们要强,他说强就死。所以在老子的智慧里,我们哪怕就今天通过这四十分钟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也该会在瞬间明白,哇!强是这么强的!强是这么死的!弱是这么被别人拍死的!弱又是这样可以向死而生的!

我们今天的课到这里了,亲爱的同学们再见!祝大家晚安!我们明天晚上八点不见不散。

谢谢大家!

作业:在人生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本章的智慧,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去柔软与坚强?

学员感悟

一路走来,也算是阅人无数,各种性情的人都见识过。亲眼目睹过因性格强势而怀才不遇的人,因为脾气倔强屡屡吃亏、倒霉而不断苦恼、抱怨、自暴自弃的人;也见到过“好脾气”的人总是好命,总能获得别人不具备的成功机会的人。学习老子第七十六章,反复听老师的讲课录音,我们就明白老子“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内在含义,是在表达老子一惯倡导的“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柔弱胜刚强”的处世哲理。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恃强凌弱,争强好胜者随处可见。如果不走进老子的经典,我们还不知道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陷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混沌中,茫茫然度日,终不知所以。

一天放学,学校后门处,家长接学生的车辆水泄不通。我自驾车外出办事,好容易才有了一个通道,心生欢喜。大约挪动了一百米的位置,迎面来了一个白色轿车,开车的是一个小伙子。眼见此路拥堵,依然霸道前行,毫无退让之意!从他的眼睛里,我分明读到一则信息:快让开,让我过去!可是事实上,我的车后面是没有退路的,唯一的办法是他后退。况且我背后的车辆在不停地按喇叭,可年轻人无动于衷。看样子这样的僵持,若强行要求他后退,他一定不会配合。见此情景,我冲着他笑笑,并示意他退一步。第一次示意他,他没有反应。我没有责备他,只是冲着他微笑。稍后,我又示意他能否后退一步?此时他的眼睛里已经少了些敌意,有后退的意识,但又放不下面子,犹豫不决的样子。见此情景,我一边点头,一边向他竖起大拇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伙子终于开始行动了,他挂上了倒车挡,缓缓地后退,此时,我的车也能缓缓前行了,我身后的车辆也慢慢离开了“死胡同”。就这样,一场不愉快的“堵车”事件得以化解。

这件过后我就想,当时对待那位开车的小伙子,如果采取硬碰硬的办法,不知他的犟脾气会不会柔软下来,会不会主动做出让步呢?如果我不是采取“以柔克刚”的态度,而是以粗暴的方式指使小伙子后退,或指责他不守规则的霸气行为,这种僵持不知会持续多久呢?或者说就是小伙子迫于情势勉强后退,也一定会闹得不欢而散。

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第一,要想改变事情的结果,要从改变自我心态开始。不要奢望一开始就去改变别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对方一时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处事,我们暂且放宽心量去接纳、去包容,去静等花开,要懂得强扭的瓜不甜,花期未到不要强摘;第三,对于别人的改变,不论早晚,都要给予赞扬,哪怕只是一个赞许的目光。“礼之用,和为贵”,你的礼遇会换来对方的“以礼相待”。

带着这种思考,近期我又愉快的化解了另外一个矛盾。一天早晨,我开车去学校上班,照例打算将车停放在距学校不远处的门面房前面的停车位上。远远地发现一个空位置,但是那个停车位上已经停了一辆电动摩托车,再停一辆汽车,位置显得小了些。为了彼此方便,大家的车都有位置可停,我就下车将电动车往旁边靠了一靠。谁知防盗报警设备惊动了车主。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士从门店里出来,气势汹汹的,摆出一幅要吵架的样子。见他如此生气,我忙迎了上去,笑着对他说:“是您的摩托车啊?我担心会碰着您的车,就往旁边靠了靠,不用麻烦您帮忙了,我负责把您的车顺好,您就放心吧!”听我这么一说,本来要发脾气的老汉,气焰已消了一半,只好小声嘟囔一句:“掏那么多钱的房租,店门口天天都是别人停车”。这样就算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了。其实,那停车位是公用的,并非门店的标配。据说,一大早,他为了不让别人往这个位置停车,已经给两个人吵过架了,最终死活不让别人的车在那停。

俗话讲“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只希望这位店老板,再不要因为店门口的公共停车位与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你的强硬态度,不只是给自己带来不愉快,还会带来生意上的影响。另外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若遇上与你同样态度强硬、不懂退让的人,一场冲突就在所难免了。所以生活中要善于谦让,方便了别人,才能快乐自己。

关于“柔软胜刚强”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某学校临时负责的一把手,管理上急于求成,刚到新环境还未熟悉情况,就在领导面前信誓旦旦,一心想在短期内给学校管理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型。可是事与愿违,“名”与“利”的冲突不断。在一次大会上,这位学校负责人放言:那些不好好工作的捣蛋货,看我怎么整他!谁知,捣蛋货尚未整好,这位负责人就被迫更换了岗位,在这个单位工作时间不到一年。过后有人分析说:“都是性格强势惹的祸”。

无独有偶,某中学因为校长出了状况,暂时由支部书记主持工作。这位支部书记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接任校长岗位,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谁知这位仁兄接过学校负责人担子之后,首先引以自豪的是自己有了“签单权”,他把原本以前分管签字的权力都独揽到自己名下。而且认为终于拥有了取悦领导、朋友的机会。于是三天一聚会,两天一请客,后来发展到了公私不分肆意妄为的地步。可是“路见不平有人踩”!因为这位书记的一意孤行,遭到了班子里面其他人的强烈反感,他也最终丧失了继续主持学校的机会。

很多情况下,柔的确能克刚。可是“以柔克刚”是不是不要原则?答案是: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的柔才具有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洪涛老师讲的1=1+1的阴阳辩证逻辑。尤其是身居领导岗位的管理者,如果不具备“刚毅”的一面,柔过了度,变得不讲原则,那么整个团队将被柔带到阴沟里去,不会有正能量呈现。同时作为领导者的价值与追求,光荣与梦想,也将难以实现。因此,为了能够“以柔克刚”,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作为一个集体,需要建立完备的机制与系统。需要具备完善的处事原则与方法。而且始终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以柔克刚”。那么整个管理机制会呈现积极运行状态。

关于落实工作中的刚毅,我们需要有一个强力推进的理念,还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机制,促进整个管理队伍沿着统一步调,向着同一个目标,去维护工作中的公平与正义。

近年来,我们学校进行过一系列重大改革,而且每一次改革,都如马云说的那样:“所有的机会,都是在反对声中诞生,在怀疑嘲笑和议论声中发展,在喝彩声中结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管理具体做法是:“鼓励、鞭策、欣赏”的六字方针。意思是,每一项改革,要相信大家能行,鼓励大家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一旦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有学校成为你的后盾。老师们有了这样的精神依靠,做起事来就不再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大家就会有信心,有力量,有胆略甩开膀子努力干、加油干!

当然,人们往往固守着习以为常的方式,不愿意突破自己。因为参与某一项改革,需要费时费力,再加上人的惰性,因此,参与改革的力度就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鞭策”来推动。“鞭”,激励,促进,在背后击一猛掌。同时还要减少大家的畏难情绪,就需要教给大家一些具体的方法,这样“刚”中显“柔”,柔中有刚,最终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实现最大的突破,达到预期的目的,完成改革的目标。这不就是实现了“在喝彩声中结束”的理想状态吗?我们学校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能够呈现今天的精彩,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我想起了洪涛老师的话,“没有霹雳之手段,难显菩萨之心肠。”

总之,刚柔相济在很多物相上也得以呈现。比如清代的“五帝”铜钱。外圆内方,也叫天圆地方。意思是说,我国文化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外圆”之说,是指导我们应保持文化的阴柔之美;“内方”之说,是指以柔的方式,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由铜钱这个相,我们就要明白,我们要有相,又要不着相。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阴柔之美与强悍之美的完美结合,这才是孔子倡导的“知、仁、勇”的切实践行,才是“柔弱胜刚强”之大道的辩证实施!(于赴上海的列车上)

(杨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