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捷克式轻机枪是中国军队基层火力的支柱性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为数不多的重机枪和火炮。在迄今存世的抗战照片中,处处可见"捷克式"的身影。而对于抗战影视剧来说,捷克式轻机枪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射程内"指哪打哪"
"捷克式"是中国军队对进口和仿制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统称。这种轻机枪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设计,其基本型长1.161米,重9.6千克,口径7.92毫米,枪口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1000米,理论射速500发/分钟,可选择单发、点射或连发。
在ZB26轻机枪问世之初,中国就向捷克制造商--布尔诺兵工厂发出订单大量采购,当时主要是看中ZB26轻机枪的价格比重机枪便宜得多,仿制也相对容易。资料显示,从1927年到1939年,中国从捷克布尔诺兵工厂购买了超过3万挺ZB26系列轻机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仿制捷克式轻机枪几乎与进口同步。1927年,尚处于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下的天津大沽兵工厂就率先仿制出捷克式轻机枪。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兵工厂加入仿制行列,特别是1934年国民政府确定捷克式为统一制式轻机枪后,仿制力度就更大了。据有案可查的数据,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各地的兵工厂共仿制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
据许多老兵回忆,该枪的最大优点是射击精度高,在有效射程内几乎达到"指哪打哪"的程度。其次,捷克式轻机枪也很坚固耐用,即使是在恶劣战场环境下持续射击,也不容易损坏。该枪在实战中经常连续射击一两个小时,很少出现卡壳等问题,射击精度也不会下降太多。
步兵的"完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