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古宛城的街——古街文化记忆,是老南阳的故园旧影

2018-06-23 12:49    

南阳的街道,得从明代郭云建城说起(元代以前的南阳街道无考)。

明初南阳卫指挥佥事郭云以元之南阳土城旧址用砖石垒起城墙,南阳城垣始有规模,如今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街道,如共和街、联合街、民主街、解放路、民权街、和平街等,却是那时城内的主干道。至清代,又有许多小巷开始形成。只是具体有多少,没有太准确的数目。

尽管城市不断向前发展,但南阳老城区大部分保留了自元、明以来的历史格局。时代行走到今天,历经岁月淘洗的老街道,特别是解放路、民主街、联合街等历史街区的存在,就显得越弥足珍贵。

解放南路,左为杨廷宝故居建筑群

古宛城有多少街?有说是八十一巷,有说是七十二街,事实上真正有多少,似乎没什么准确数字。

说起历史,总让人觉得很遥远,怎么不是呢?两千多年的岁月风云,层层叠叠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南阳写满了丰厚而精彩的故事。然而细梳起来,历史似乎又那么近,比如在你触摸一处有着久远历史的古建时,比如在你漫步一条满面岁月尘埃的老街时……

是的,老街,那些透着沧桑却如流水般从历史深处荡漾而来的老街,那些走过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人、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风雨的老街,那些隐去繁华,看起来苍老甚至在角角落落里渗出破败的老街,却很容易让我们在回望它们的丰饶时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民主街,府衙门前这一段较宽敞

“四纵四横”中,解放路称得上大路了

进入11月的老街,透着一股股苍凉,略带寒意的风不经意地路过时,梧桐树上的叶子便脆弱地掉落在解放路整修过的道牙上;路边小吃点的油锅冒着热腾腾的烟气,买了油条离开的人却难耐凉意,耸着肩缩着脖快步回家。仰头看看老建筑,部分残缺的木窗棂,似乎也在这初寒袭击下显得格外没落。

解放路,真的很“古老”了。南阳民间文化学者郭文学说,明初南阳城道路有“四横四纵”,“四横”即今天的共和街、联合街、民主街、新华路,“四纵”为今天的解放路、工农南路、民权街、和平街,“作为我市较为古老的街道之一,解放路曾是屈指可数的主干道。”的确,与那些数百米的小巷相比,全长1500多米、北通北城河岸、南至滨河路的解放路称得上大路了。

当然,路虽是这条路,名却不是最初的名,甚至被数易其名。清光绪三十年《新修南阳县志·南阳城图》示:南段名南门大街,中段称长春街。193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把南门大街、长春街合称中山街,后曾改名为中正路。1951年更名解放路。数年后,又将南关大街并入该路,统称解放路。

是啊,解放路就是这么“老”了,若从其相交的中州路、新华路走进去,仿佛在与时光逆行:与新建的高楼大厦相比,它显得有点“过气”;与宽敞的新建道路相比,它显得拥堵;和时尚的街道门面相比,它显得破旧;在那些年轻人眼中啊,它不过是条旧旧的老街而已。

是吗?它不过是条旧旧的老街而已?从滨河路解放路口向北走,快到新街口,便是当年小寨门所在处;再往北,西侧是一长排青砖灰瓦木窗的古建筑,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故居就在这里,与其北侧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谢桓武故居——谢家大院,再北侧的徐家大院,以及民国时南阳唯一一家经营白糖批发业务的泰古车糖公司旧址一起,以杨廷宝故居建筑群的形式被列为“省保”。

穿过中州路继续沿解放路北行,的确,与中州路的宽阔不同,车行道宽不过5至8米的解放路显得有点窄,一间挨着一间的商铺,小吃店、白铁、副食、修理铺等等,门前杂乱,散发着市井气息。两侧的建筑很破旧了,有的灰瓦屋顶因残破盖上了东西或换成了机制瓦,有的窗框窗棂断裂残缺挡上了木板,甚至有的墙壁破着大洞。但若仔细审度,老建筑的历史风韵仍掩映在颓败中:一幢幢清末民初的历史商铺,砖木结构瓦房,或二层木板楼房,传统的铺榻板门,尚存的精致木格窗,透露着解放路久远的历史信息。

清末至民国时期,解放路是南阳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商务印书馆”“老凤祥银楼”“中华书局”“复和庆绸缎庄”等南阳著名的大商号多设于此。“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十三四岁时,也曾在解放路一家商铺窗户根前摆下刻字摊补贴家用。即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依然有南阳最负盛名的市百货公司、市医药公司、南阳饭店、人民电影院、南关剧院等,是当时南阳人购物的第一去处……

如此,你还会说它不过是条旧旧的老街吗?那一砖一瓦、一门一窗,剥落的墙角,房顶的青苔,无不积淀着城市的深厚阅历、无不让人充满回忆啊。只不过,名噪一时的老字号遁没烟云中,那些铁艺加工门店让解放路渐渐远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在刺耳的切割声、耀眼的电焊火花中,残留的青砖灰瓦无奈地静默……

复兴昌内,一只猫咪从房顶走过

古街文化记忆,是老南阳的故园旧影

解放路是古宛城时少有的贯穿全城的大街,明初的“四横”道路,今称民主街、联合街、新华路和共和街的,都与之相交。

民主街很短,不过六百多米,然而单从其曾有的名字就听得出它的古朴和厚重,明清两代因察院在该街,故称察院街;1931年后,因国民党南阳县政府驻该街,改称县政府街;1951年改名民主街。

虽然短,但民主街的历史内涵一点都不差,亦留存了诸多的文保古建筑。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的南阳府衙就在街西端,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的建筑规制,不仅是弥足珍贵的封建社会郡府级官署衙门的实物标本,更有着丰盈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召父杜母”“羊续悬鱼”“蒲鞭罚罪”等历史典故均源自这里。每每从它门前走过,我总忍不住驻足凝望,品味那古旧的灰色格调中古朴深远的味道。沿府衙向东,一处处青砖灰瓦的古建默立两侧,有清末至民国时的著名商号复兴昌建筑群,有清末民初兴建的淅川会馆,有任家大院建筑群,有上世纪30年代初开业的好莱坞照相馆,还有闫天喜饺子馆和新知书店(一说为“中原书局”);自然,还有藏身于南阳经济贸易学校院内的南阳察院——民主街之所以有察院街的旧名皆因为此。

因了这些古建,这个秋季,我一次次流连于民主街,看瓦顶的青苔,看斑驳的木门,看刻满岁月风雨的砖壁。同时,也看那破败的木窗,看那蛛网般纠缠在老房上的管线,看租居于此的人家把古建割裂成一个个封闭的小院,直看得心中一阵怅然和叹息。

相对民主街来说,联合街(古称通贤街)现存的古建稍少了些,所以看到一处有着铺榻板门的老店时,忍不住多拍了几张照片。路也不过四到六米,两边,菜摊、面条铺、饭店、美发厅、副食店等应有尽有,人来人往,满满的市井生活味儿。清末挪威牧师修建的福音堂还在;民国时靳冈天主教堂所建的天主教教会医院也尚存,西部虽有人居住,看上去却有着掩不住的破落。南阳市的第一所女子中学——南阳女子中学也在这条街上,尚留存一幢两层的西式建筑式样的教学楼,看到它,总会想起杨氏家族。民国时高流名士杨鹤汀,其长子、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其次子、著名版画家杨廷宾,等等,杨家,堪称书香传世的典范。

新华东路的拓宽已难觅其旧有格局,所以,我只是路过很少停留,便直接穿过它沿解放北路到共和街了。这条街,名字自明清以来随着建筑或时代不同而变化。从郭文学处得知,宗庙街、武庙街、忠烈祠街、王府山街等,都曾是共和街的指代。如今,其他古迹难觅,王府山却难得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明代唐王府留下的唯一一处地面历史遗存。早些年我曾来过,它那时很破落,如今院落收拾得小巧雅致,只是游人不多。

老城区内,“四横”之外,与解放路相交的东西街道还有新街、孙家楼、吉庆巷、文正街、孙坑街、大井夹道、新夹道、清水塘街等;解放路以西,南北街道有民权街、和平街、工农南路等;以东,南北街道有东马道、辰州堂,以及后来形成的市场街、菜市街……

走走看看,总有一些感慨,时代变迁遁去了旧日风尘,却在解放路、民主街等街道上留下一处处色泽剥落的古建,与其周边的孙家楼、民权街(古称郾城府街)等一起,撑起了一大片拥有灿烂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域和重要构成元素,亦是老南阳人心中沉淀着难忘时光的故园旧影。(李 萍 文/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