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博山处处皆文化,捡回来的残碑有历史

2018-06-23 10:41    

原标题:博山处处皆文化,捡回来的残碑有历史

近日,博山怡园复建工程中,施工人员挖出十几块断碑,上面文字虽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辨。其中有一块断碑引起笔者注意(如图),上面有“重修怡园鱼池记”字样,正文有“凡物无久而不蔽……”等字。笔者几可断定,这就是同治年间户部给事中刘秉厚为怡园所做的鱼池记。

刘秉厚,章邱县(今章丘市)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曾经因厌恶世道而一度隐居,后来经请求出山。咸丰年间任贵州司主事,同治三年升江南道监察御史,官至户部掌印给事中,曾对审理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案的张之万进行参劾。在位期间,体恤爱民,受到百姓的爱戴,百姓联合起来给他送了“万民书”。

怡园的“清音阁” 堪称博山最美的亭阁建筑,俗称“水阁”。阁址座落在博城东关外“后乐桥”北侧的怡园内。怡园为清中议大夫邑人赵进美之别墅,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

清音阁为怡园众景之最,该阁建筑系仿扬州阁形式建造的。阁高三丈,长方形体,飞檐叠脊,雕梁画栋,回廊重壁,别具风格。四围抱厦、曲栏护连,栏下筑有石槽,导范泉之水环阁而流,水入石鼍头口,喷入石莲池,似峡泻瀑飞,喷珠吐玉,水满溢入鱼池。池边之南墙书有四个一米见方的红漆大字“鸢飞鱼跃”,池边绿竹挺拔,垂柳拂面,景色宜人。水阁下层建有地窑式建筑“雪洞”,洞内冬暧夏凉,夏日置身其间,酷暑顿消,仰观莲池喷水,雨花点点,雨丝箫箫,犹置身水帘洞中。故赵进美曾在阁中书有“帘瞩”二字,以形容水阁之景观。每值盛夏,游人来此品茗纳凉,俯视游鱼嬉戏,妙趣横生,阁内名人书联,镶满楹柱,有道光年间知县(输林)邱文藻写的“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还有知县樊文达题联:“闲倚栏杆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以及“墨仙”王讷的不少题咏。池畔南墙所题“鸢飞鱼跃”四个大字,系清同光年间邑痒生钱汝颜(字铸卿)先生所书。

1919年夏天,就是在怡园清音阁内,时任博山商会会长的张焕宸与当地几位乡绅、名厨几经商议,决定筹建一座能够代表博山饮食水平的、高规格、上档次的饭庄,最具博山特色的聚乐村饭庄应运而生。清音阁,作为百年聚乐村的见证者永载史册。

《重修怡园鱼池记》是刘秉厚在博小住时,见鱼池颓圮已久,毁坏巨甚,又思度山水相冲,有溃决之虞。恰有乡人商议对鱼池进行修葺,欣然赞同。鱼池修好后,刘秉厚遂写下《重修怡园鱼池记》一文,重现了“假山逶迤,亭榭隐约,棠云梨雨,竹影摇曳,清音阁高檐冀展,回栏曲榭,铺石导水,环阁而流”和“鸢飞鱼跃”池中“锦鳞嬉戏其间,水自石龙口中泻于池中,莲盆承之喷珠溅雪”的幽美景致。该文收入《续修博山县志》,现全文登录如下。

凡物无久而不敝之理,惟有人随时修葺,光景乃历久而常新。即园囿之细,一邱一壑,亦何莫不然?古来胜地名区,因人以传者所在多有,而于今求其遗迹,类皆湮没无存,徒令怀古名流增江山不可复识之感。岂独陵谷变异,胜衰有时,抑亦修葺无人之故,未始非地之不幸也。博邑为东省名胜冠,而林壑之美,惟怡园称最。怡园者,赵清止先生别墅也。后改祠宇,而怡园之名犹存,吕祖祠与范泉书院即其地也。余昔与同年竹溪游亦尝耳其名。客岁癸丑,余以读礼设帐于斯,始得周览形胜。见园中风景幽雅,布置合宜,皆有可观。而清音一阁,尤为是园结构,其前临方池,光开如奁,锦鳞数百尾游泳其中。上则周槛曲榭,凿石导水,左右环流自龙口奔出,下喷池际,如峡泻瀑飞,其声泠泠然而微波荡漾,鱼争而唼沫以戏,或跃或潜,悠然自得。每值良辰暑夕,披阅之暇,步履阁上,于以娱目骋怀,入耳涤心,致足乐也。兹岁之春,池忽因年久淤积,南岸倾圮,外濒沟壑,相距仅尺有咫。又适当山水之冲,历时不修,恐将不免溃决之虞,余心窃惜焉。时有翰元王公等性素慷慨,因众欲醵钱演出,乃谓日:“与其为无益费,何如修废补敝,共成义举。”一时皆然其言。爰鸠工庀材,重事修整,其他残缺败坏,亦皆补葺完善,而园中之光景焕然一新。余窃喜是举也,工最小而所关甚巨,为费无多而所及甚远。池存则阁存,阁存则园存。迨世异事殊,后之人登临其上,览物兴怀,亦将有感于斯文。俾知盛迹不致郁湮,得遂其凭眺之乐者,未必不赖此一修之力也。使常有好义如诸公者,出乎其间,随时而修葺之,则斯园虽千载不朽可也。故为之记,窃为人幸而兼为地幸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