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进入经济发展时代,随着各种便利的交通工具出现,他们渐渐成为了“末代骑士”。
如果有一天他们踪影不再,不知道北流人会不会怀念,只要一个眼神便心照不宣带你风驰电掣在北流大街小巷的他们。
"靓仔,靓妹,搭车嘛?”
两人相遇的瞬间,眼神交汇仿佛迸出火花,只要说出心照不宣的接头暗号,便可一路无阻的穿梭在茫茫车海。
今天要讲的,就是北流的“摩的师傅”。
行走在江湖的摩的师傅
对于摩的,北流人都不陌生了,在大街小巷,总会看到他们翘着脚叼根烟坐在车上的身影。
九十年代以前,出行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很多从乡镇坐班车出来北流街的人都有过坐摩的的经历,可以说那是摩的盛行的年代。
可是再辉煌的事业,也有潮起潮落。由于前些年三轮车的火热,摩的有那么一段时间被人们所遗忘。后来三轮车被禁,摩的才终于迎来新一轮的热潮。
摩的这个职业出现在九十年代中期左右,那时国企改革下岗后的人们迫于生计,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摩的的江湖就此诞生。
说是江湖,自然也得有些江湖的规矩。
首当其冲的,就是选定门派。在北流,摩的一般分为几种派别,车站派、商圈派、小区派和街头派。一旦入了派别,摩的师傅们就会各自盘踞在自己的据点,等待生意。
其次,则是不能少的江湖义气。在自己的据点,和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一字排开,从不刻意压价抢生意,而是用自己的眼神,让客人的腿不听使唤的走过去,凭实力说话。
最后,毫无疑问的就是技术。相比较于拥有着自己传说的北流公交和的士,摩的就像一颗遗珠,永远比预计到达时间要快,光凭这一点其实早就足以笑傲江湖。
钥匙一转,如同赛车手般飞驰上路,每一个转弯时的侧压,都让人惊心动魄,高峰时超越其它交通工具快感,伴随着咚咚作响的心跳,仿佛是摇滚的鼓点,躁动着这座城的朋克气质。
大兴路的吴师傅,就在江湖中游荡数年,算得上老手。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还开过三轮车,不过后来被禁了,所以现在只能重操旧业。
吴师傅是一名兼职摩的师傅,平时在家里做些杂碎的工作,空闲的时间他就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停靠在汽车总站的出口,等着下车的乘客走过来时问一句“搭车嘛?”。
浑身散发着摩的师傅特有的舍我其谁的霸气,却热心健谈,吴师傅说,做摩的生意的大多是中年人,他们一般都是北流本地人或常年居住在北流。而他们会做摩的,多半是因为没有退休金以及医保、社保这些,只能这样给自己找个保障。
他们终将成为“末代骑士”
虽然摩的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潮,但早就没了往日的盛况。
如果说之前的三轮车、的士、滴滴是稍作冲击,那么公交车的出现就是暴击了。北流的公交车票价便宜,站点设置便于民众,虽然等待的时间长了些,但相对来说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坐宽敞的公交车。
市区的某些地方不再只有摩的能走,曾经需要打摩的的时代就此过去。
吴师傅在汽车总站足足等了一个小时,陆续有长途汽车从外地回来,车上下来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而迟迟没有一个人坐摩的。
“现在几乎都没有年轻人坐摩的啦,我们的收入那就不说了,连过去的一半都赶不到~”
谈起最近的生意,吴师傅叹了口气。
收入减半是如今摩的的普遍行情,就算是混迹江湖多年的老杆们也无可奈何。起步价只有几块钱的摩的,其实赚不了多少,根据距离和人数来定价。
而现在有了更多环保又健康的出行方式后,只剩下不会用智能手机找车和不方便骑车的中老年人选择摩的出行,市场越来越窄。
“没办法,有钱的话哪个想开摩的,只能说钱多钱少都算个保障,你看我五十多岁了,起码做这个赚点钱,以后生病了也可以去医院看病。”,吴师傅说。
不景气的市场,让曾经身骑战马、领我们穿越过拥堵车海的骑士,添了几分英雄迟暮的落寞,一代江湖,逐渐抵不过生活的重压,开始走向衰亡。
从小街小巷中冒出来,又从小街小巷中消失,用两个车轮丈量这座城市的摩的师傅,一举一动都带着市井百态,一谈一叹都是老北流的投影。
可新的时代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并伴随着淘汰,交通便利的今天,摩的不再有江湖,这些师傅也成为了“末代骑士”。
也许终有一天,这些“末代骑士”会消失成为传说,但至少现在,当他们问上一句"靓仔,靓妹,搭车嘛?”,你就回应一句“去xxx多少钱?”,价格谈妥然后就带上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