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看看古代的政府管理机构 那才叫精简

2018-05-08 11:58    

最近读史书发现,古代组织机构比现代要简单多了,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现在一个县,正式的国家干部级别的,少说也得上千,具体的没调查过,一个成建制的县下设的行政部门上百,公务员一两千人应该不算稀奇,这还不包括事业单位和合同制工作人员,如果把所有编制内的由国家负责工资和福利的都算上,那就更不用说了。

别的地方了解的少,因为喜欢历史,特别是地方史,所以读了不少方志,对本地的历史有一点了解,就我以我比较了解的古代滦州为例。说说古代的政府机构都有哪些官员。滦州的范围大概包括现在的滦县、唐山市的路南、路北、开平区、古冶区、滦南县、唐海县,乐亭县、昌黎县以及丰南市的一部分,地域面积差不多等于一个小型的地级市。拿它跟一个县比,好像有点不公平,不过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与现在的县比较相似,姑且先这样比较一下。

光绪滦州志

古代所谓的公务员,在这里指那些在吏部管理范围内的大小官员,“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根据《大清会典》里的规定,一个州配备知州一人,同知一名,判官一名,首领吏目一名,实际上同知和判官有时候会有增加或减少,有时候干脆裁撤。各州儒学学正一名,训导一名,巡检司一人,盐课司仓库大使一名。千总一名。把总三人,经制外委三人。合计是十五人。这些都是国家制定的公务员,都是有品级的,其中的千总、把总属于军队建制里的,负责地方的防务和治安,由上一级的营管理,比如住滦州的千总把总,上一级是住在遵化州的三屯营。严格的说,不在知州的管理权限内。剩下就是衙役、医官、驿丞、兵士等不在吏部挂名的办事员,均无品级,数量也不多。古代吏部管理的官员共分九品十八级,每一品分正和从两级,九品正好是十八个级别。现代国家公务员分二十七个级别,比古代要繁琐一些。

滦州古城

可以明显看出偌大的一个滦州,国家公务员身份的还没有一个最普通的乡镇多,那他们是怎么运转的呢?其时古代只有这么点公务员也完全可以应付得了,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农耕文明,绝大多数的人被禁锢在土地上,遵循着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规律,过着相对平静而且稳定的生活。常年形成的固定模式使社会关系简单化,规律化,社会矛盾很少,工业和商业都不发达,政府的职能相当有限,也就是维持一下社会秩序,充当一下守夜人的角色,所以古代的地方官员数量虽少,但并不很辛苦。他们努力的主要方向是民风教化,加强儒家思想下的道德规范作用,促进底层民众之间的稳定和谐关系。

农耕为主的情况下,大多是靠天吃饭,官员能力再强,土地数量和产量在那,都差不太多,所以在古代,民风似乎成为考察官员行政能力的最高标准,我们也经常看到古代评价官员时常用到的话就是【民风淳朴、盗贼不兴、路不拾遗】。翻开地方志,你看到官员的记载中,大多都是倡议修桥补路,给有突出表现的乡民立牌坊、题字,在各地建义仓、留养局,修建庙宇和府学等活动。努力方向基本都是围绕民风教化来开展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