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宜居宜业宜商 美丽成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2018-05-02 07:07    

都江堰(何勃 摄)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冯巧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长期以来,成都市坚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在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上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改善城市民生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新要求,并着重指出加强人居环境建设的紧迫性,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桂溪生态公园,绿意盎然。(成都高新区 供图)

2016年2月18日,成都市政府发布《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37项指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指标18项,包括用水总量、森林覆盖率、PM2.5年均浓度指标等,并规划了238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619亿元,以支撑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根据《规划》,到2025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体系建设向融合发展的深化,生态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价值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三岔湖航拍图(成都高新区 供图)

同时,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规划》更是明确了具体指标,到2025年,成都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以上,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小于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

锦城湖附近绿道鸟瞰(规划图)(成都高新区 供图)

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制度,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2017年6月,成都出台“治霾十条”“治水十条”“治堵十条”和“增绿十条”四个“十条”, 积极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转变,将成为成都在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

全域增绿 出台“增绿十条”

2022年初步呈现“绿满蓉城”盛景

2017年6月2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公布了“成都增绿十条”。

成都将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成环城生态区,高标准打造天府绿道,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新建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

缤纷小游园效果图(成都高新区 供图)

按照“成都增绿十条”,今后五年,成都将通过优化提升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生态带以及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体系,构建五级绿道体系。预计到2022年,成都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全域成都将初步呈现“绿满蓉城”盛景。

中和湿地公园内“科普湿地园”(规划图)(成都高新区 供图)

根据“成都增绿十条”,一方面成都将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遵循自然、生态、开放法则,加快开放式生态景观工程规划建设,形成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体系。另一方面,成都将加快推进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城生态区、二绕高速绿化带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和多彩通道,实施生态管护与修复工程,夯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锦江成都高新段景观效果图(成都高新区 供图)

同时,围绕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推进市域水网水系滨水生态绿化建设,提升滨水两岸绿化,实现滨水增绿,达到水系“绿通”。

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实施行道树增量提质专项行动,丰富城区花卉色彩,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严守生态红线,有效管护资源……在“变美”的道路上,成都正阔步向前,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家园,正一笔一画变成现实。

铁腕治霾 出台“治霾十条”

成都提出47条细化措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个夏日,“成都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成都蓝”频频刷爆朋友圈。(成都新津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17年6月18日,成都正式出台《“成都治霾十条”推进铁腕治霾工作方案》(以下称“治霾十条”),明确提出,力争2017年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控制在97、58微克每立方米以下,比2016年分别下降7.6%、7.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以上的目标。

“治霾十条”提出,2017年完成100户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包括78户砖瓦窑建材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2017年10月底前取缔“小散乱污”企业9400家以上。

“成都蓝”频频刷爆朋友圈。(成都新津县委宣传部 供图)

“成都治霾十条”重点围绕源头治理、分类治理和协作治理提出了十个方面的47条细化措施,将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清理整治‘小散乱污’企业” 、“强化露天焚烧常态化管控,中心城区烧烤店实施‘碳改电’”以及“全面推进燃煤锅炉、燃油发电清洁能源替代,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所有燃煤锅炉‘清零’”3个方面进行源头治理,促进成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成都蓝”频频刷爆朋友圈。(成都新津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具体包括,2017年内完成450台燃煤锅炉的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淘汰黄标车,取缔“小散乱污”企业9400家以上,完成烧烤店“碳改电”70%以上等。

“成都治霾十条”正式实施后,将强化督查问责,常态化开展环保督查,对重大生态环境事故实行终身追究,同时建立空气质量月排名制度和通报制度,对PM10、PM2.5浓度不降反升的地方政府实行约谈。

重拳治水 出台“治水十条”

中心城区将全面建成“宜居水岸”

2017年6月18日,《实施“成都治水十条” 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以下称“治水十条”)出台。

此次出台的“成都治水十条”,结合了河长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提出了针对性强、治理力度大、实效性高的十条“重量级”举措。

水城新津(成都新津县委宣传部 供图)

生产用水治理方面,成都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主次管网、污泥处理处置“三个全覆盖”。生活用水治理方面,备受关注的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年内启动大坝主体工程施工。在生态用水治理方面,提出将在今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清水河成都高新段景观效果图(成都高新区 供图)

“成都治水十条”作为成都现行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为主线,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了成都治水的决心,对于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构筑水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为成都贯彻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水务保障。

锦城湖公园(成都高新区 供图)

成都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全力实施美丽成都行动,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都深谙其道。今天的成都,奋发有为,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开拓创新,构建美丽成都新思维,找准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新风尚,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