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04年至2014年“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啤酒行业开始步入低迷期,从2014年起,国产啤酒的产销量出现长达25个月的下跌,标志着中国啤酒市场已从过去高增长时代,进入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新常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啤酒行业全年累计产量4,506.4万千升,较2015年全年产量下降4.4%。进入2017年以后,国产啤酒又连续4个月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至5月,国产啤酒的产量为1758.7万千升,同比下降0.7%;进口啤酒的进口量为24.73万千升,同比增长8.91%。
国产啤酒产销量下降,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需求下降与产能过剩是其主因。2014年以前,国内啤酒企业大肆跑马圈地,兴建、并购工厂,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啤酒行业的溃败,直接体现为酒企业绩的持续下滑。2016年财报显示,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115.73亿元;净利润3.12亿元,同比锐减46.90%,这已是燕京啤酒连续第3年业绩下滑。2014年至2016年,燕京啤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04亿元、125.38亿元、115.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26亿元、5.87亿元和3.12亿元,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燕京啤酒并非业绩下滑的独一份。2016年,青岛啤酒实现销量792万千升,同比下降7.07%,营业收入下降5.53%,净利润下降39.09%。连续12年稳坐中国啤酒市场头把交椅的华润雪花,2016年营收虽然略有增长,但净利润仅6.26亿元,同比下降6.04%。
在国产啤酒节节败退的同时,进口啤酒却在狂飙猛进。2011年至2016年间,中国的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内翻了10倍。
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亦随之加剧,简单通过并购、降价以争取市场份额的策略被证明越来越难以为继。另外,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者对啤酒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测,未来10年高端啤酒市场的增长率会保持在20%以上,而低端市场的增长率则仅为6%甚至更低。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啤酒企业在稳固低端市场的同时,均已先后布局中高端市场。高端化成了众多啤酒企业的救命稻草。2017年一季报显示,部分尝试“高端化”的啤酒企业已开始业绩“飘红”。其中,青岛啤酒营收同比增长2.6%,净利润同比增长8.51%。燕京啤酒营收同比增长2.12%,净利润同比增长13.85%。百威英博一季度实现营收129.22亿美元,增长率为3.7%。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啤酒行业以往“跑马圈地”式的打法开始失效,大批啤酒企业走上高端化和个性化产品之路,也将加速啤酒行业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