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素有“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是基础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航空动力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军用涡喷和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研制生产能力,为空军装备建设和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大型飞机使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方面,对风扇/增压级、高压压气机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在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支持下,建立了以设计定型的太行发动机核心机为基础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中国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大量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和掌握,部分试验设备还存在缺门,工程设计和使用经验缺乏,研发还有较大困难。据新华社报道,为突破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瓶颈”,摆脱航空动力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12月28日,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组建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F119 F22标配动力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研究师李建榕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新成立的研究院将打造一套我国自主的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体系,探索一批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一批行业顶尖人才,逐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附属品来发展,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发展战略。一般情况下,新型发动机的研制必须同新型飞机的研制挂钩,只有研制一种型号飞机才能研制与之配套发动机。
通常一种新型飞机的研制大约需要10—15年,可航空发动机由于材料要求高,而且技术复杂,研制周期至少需要15~20年,这就使得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始终滞后。从而造成在飞机研制前期,由于没有国产与之相匹配的发动机而不得不采用国外发动机,以保证试验试飞和研制飞机的进度。可是,当国产发动机研制生产出来之后,由于飞机结构改动,使得国产发动机也要随之改变设计,这无形又延长了发动机的研制周期。
美第五代发动机的核心机已经问世了
而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有利于发扬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彻底突破航空发动机这个“瓶颈”。这将使得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彻底摆脱对飞机的依附,能够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研发效率最大化。这次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将致力于建成国家级航空发动机创新中心,未来大量发动机型号研制都会提上日程,这将使得中国飞机拥有更多充分的动力选择。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该研究所将要广泛联合全国优势力量协同开展基础技术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建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研发生产模式,引领和支撑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满足中国大型飞机和歼-20、歼-31、运-20及研发中的大型轰炸机的需求,为国产各型飞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