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醉了!呵呵,我也醉了!说着说着就下道了,胡说看来是真的!那首先来看看大熊猫到底是什么动物?(图1)
图1
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那不是说的,大熊猫已经有800万年的历史(图2),比人可早多了。1869年才被西方人发现,四川当地叫花熊,白熊或白老熊,竹熊,外国人不认识,叫他猫熊,念反了就叫熊猫,后来稀里糊涂的就叫大熊猫了,其实就是个花花熊!那这个和集安有木有关系呢?大家都知道,集安是高句丽古都,那熊猫能与高句丽有什么关系呢?
图2
高句丽的名字,不能用汉语来解释,就是用汉语,当时东北的方言也不是发音的,西汉著名语言学家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早在《方言》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图3)。把各区域,划分十二大方言区,东北属于“燕代方言区”。古代北燕朝鲜方言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对于古朝鲜地区的语言,《 方言》中的资料不是西汉扬雄在世时的资料,是他根据西周以来,语言资料整理的。《 方言》中的词汇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汉语,而不是多音节的朝鲜语,连一点朝鲜语的痕迹都没有!《方言》中诸如“燕,朝鲜,洌水”的提法有20余处。这三地方属于一个方言区,就好比现在的“东北话”,这也印证了,朝鲜半岛一带的主要居民是汉人,所以此地的壁画是汉族人的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这么讲,是中国画的源头,也未尝不可能。
图3
但是,不管是用汉语的方言,还是土著语言,“高句丽”都不能用现在的发音来解释。历史上的高句丽,又称勾骊、高勾骊 高丽,其实都是汉语的译音,其实解释为“沟娄”比较确切,“沟娄”就是“城”(图4)的意思,所以“高句丽”的本意就是“城”也能解释的通。
这里不是探讨高句丽的起源,是说说高句丽与大熊猫有什么关系呢?高句丽的名字弄明白了,那高句丽到底是什么族呢,确切的说,就是“秽貊族”为主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那我们直奔主题,都知道“貊”是动物,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动物?与现在称为“貊(图5)、貉(图6)、貘(图7)等动物比对,怎么也看不出,与“图腾”有什么关系。那“貊”到底是什么动物?
图5
图6
图7
“貊”就是熊猫(图8),这个解释我认为靠谱。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看看这里这些词,说明古代,熊猫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四川只是生存的最后一个区域。貊、狸。扬雄《方言》云:“貔,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貅,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貊,关西谓之狸”。清钱绎在《方言笺疏》中说:“貔为貊声之转”。也就是说在杨雄生活的时代(与公元前37高句丽建国是同时代)朝鲜半岛是有熊猫存在的,高句丽的重要组成部分,貊族就是以熊猫为图腾的一个大的族系,《汉书·高祖纪》颜师古注说:“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貊类也。貊有大水貊,小水貊,梁貊,貊人又叫貉,有九貉、蛮貊、胡貊,濊貊等。主要生活在鸭绿江与浑江流域。熊猫其实就是一种熊,熊的分布广泛,热带的马来,寒带的北极都有分布,熊猫按理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作为这么一个特殊的动物,被作为图腾崇拜,理所应当。
图8
西汉时期在河北东北部、辽宁及朝鲜北部确有大熊猫。如无大熊猫,何来此称呼。再来看看文献是咋说的,东汉许慎《说文》说:“貔,豹屑,出貉国。”貉国即貊国。汉时东北的貊国是“汉水东北”之貊国迁去的。“汉水东北”之貊国,商周之际一迁到山西和河北北部,向周王献貔皮。到西周末年为俨狁所逼,再迁到河北东南部,“貊近鲁”。到战国时为燕所灭,三迁到东北建立貊国。貊出貉国,汉时之貉国在东北,所以说汉代今东北有大熊猫。《尔雅,释兽》云:“貔,白狐”。三国时吴人陆机《毛诗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日白狐,辽东人谓之白嗣”。辽东指辽河以东之地,即东北地区。三国时,辽东人把大熊猫叫“白”,当是三国时辽东地区有大熊猫生存这一客观事实的铁证。如无事实,何来此说。西汉武帝在沃祖地置玄菟郡,治所在今朝鲜咸兴。后迁至抚顺附近,高句丽是下设的县,到了三国时期,东沃沮“臣属勾骊”。勾骊置使者“责其租税:貊、布、鱼、盐、海中之物”。貊、布当是貊皮和麻布。貊皮在当时一定是非常贵重的动物毛皮,熊猫皮完全符合进贡的需求,也说明汉魏时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北部确实有大熊猫生存。
看到这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有,我在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就是说以熊猫崇拜的民族很多分支,其中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河北、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以貊为名,高句丽属于秽族和貊族,秽族东胡族系,貊族东夷族系,在貊族的原著地(也就是现在集安附近)融合为后来的高句丽族,集安以前有熊猫是完全可信的。你信吗?反正我信了!
挖掘历史文化,要从语言、图腾来进行分析比对,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其本质和源头,不能靠臆断和假想,辩证思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与“实”的转换,有的“名”变了“实”没变,有的“名”没变,但“实”变了,高句丽与高丽是一个典型案例。
作者简介:姜赢鑫,吉林省通化市集安人,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论专业,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联盟理事;通化市佟江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吉林省虎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