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招考改革】深化首都高考改革 绘制高招新图景

2022-11-01 11:51    

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志愿设置由“小平行志愿方式”调整为“平行志愿组方式”再到“大平行志愿”;志愿填报由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知线知位填报;实施本科二、三批录取批次合并改革;推出“双培计划”、“外培计划”招生;加分政策逐步瘦身;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考试录取;高职分类考试录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考高招改革作为首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砥砺前行,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坚持公平公正的背景下,绘制了高考高招领域新图景。

五年来,北京市稳步推进招考改革,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强信息公开,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维护高招公平公正,实现平安高考目标。

加分政策逐步“瘦身”,促进招考公平

高考关系着千家万户,牵动着学子及家人的心。为了积极回应人民对高考公平的关切,五年来,北京市对加分政策逐步规范、“瘦身”,实施外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等多种改革举措,有力促进了考试招生的公平。

从2014年起,本市对高考照顾加分政策实施调整。此次调整的重点是地方性加分项目,如“市优干”的加分分值由20分调整为10分,少数民族加分分值由10分调整为5分,取消体优生的政策性加分等,严格落实了教育部等五部委文件要求以及市招考委的工作部署,遵循了“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的原则。录取中,考试院高招办严格要求,对于地方性加分政策只适用于向北京高校投档时使用,对于外地高校不再加分投档,切实维护招生工作的公平。

2015年,本市按照“大幅减少,严格控制”总体要求,对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清理和规范。首先,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全国性加分政策。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含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等全国性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1月1日之前已取得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保留“烈士子女(2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加分项目。其次,严格控制地方性加分项目。取消“市三好”、“市优干”加分项目。同时调整“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实行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在2015年对高考加分项目进行清理和规范的基础上,2017年,北京市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适用范围进一步调整,具体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市属高校招生录取。经过严格审核,今年全市符合这一加分资格的考生仅4人,比2016年大幅减少。此举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社会反响良好。

考生参加高考报名

“高考加分过去是个敏感词,几分之差却关乎到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近几年北京市为促进教育公平,按照减少项目、缩小范围、降低分数、透明公开的思路,不断调整加分政策,高考加分项目逐渐大范围减少,分值大幅降低。”东城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高招办主任刘景艳表示,北京市对高考照顾加分政策的逐步调整和规范,更好地发挥了高考加分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加分项目的有步骤“瘦身”,使大家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尤其是选择志愿时,因为加分人数大幅减少,考生在参考全市排名时基本不用考虑加分因素。

按照“循序渐进,能改早改”的原则,2014年,本市首次实施外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北京市2012年12月公布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内容,从2014年开始,符合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等在内5项条件的随迁子女可选择在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

四川籍考生吕曦2014年幸运地成为新方案落地后的首批在京参加高职录取的非京籍考生。通过报考条件审核并在当年3月参加了所报院校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笔试和面试后,他如愿考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让他获益匪浅,不仅免受因高考而与父母分隔两地的思念之苦,还有机会在北京院校学习喜欢的专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积极、稳妥推动改革,确保高考更加公平,目的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维护考录公正

五年来,“阳光工程”“公正透明”一直是高考高招的重点关键词。从2013年到2017年,每一年高考评卷、考试、录取,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都精心准备,严密实施,严格执行,维护考录公正。

2013年,清华大学成为新增的高考标准化评卷点。至此,本市高考标准化评卷点达到5家。“科技考务”建设的大力推进,不断提高考试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了评卷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015年是“招生秩序规范年”,一系列招考改革举措在招生录取环节真正落地,见到实效。招生录取阶段,严格执行“十公开”、“六不准”、“十严禁”、“二十六个不得”等招生纪律要求,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跳录”、“点招”、降低标准违规录取等现象的发生。2017年,招生禁令调整为“三十个不得”。这些纪律维护着考录的公正。

2016年,全市高考招生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地方性加分政策仍执行只适用于向北京市属高校投档,对于在京部属高校和外地高校不进行加分投档,切实维护招生公正;特殊类型招生录取中,依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相关内容和分值,对考生投档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公正;要求各在京招生院校对于需要变更招生计划的,必须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拨工作。各校调档比例一经确定,严格按照计划数进行投档,严禁投档后,在录取过程中通过计划变更进行录取的行为,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第一年。这一年,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组织实施11项考试。单独招生考试和统一高考虽然参加人数、考试内容、组考方式不一样,但工作人员始终牢固树立“第一次”的意识,遵循“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的方针,坚持“严”字当头,依法治考治招,全面实施招生“阳光工程”,维护公平公正,实现“平安高考”目标,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招录取现场媒体开放日

落实“阳光工程”,录取公正透明。高招录取期间,考试院高招办在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及时将当前批次高校计划未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征集考生志愿。当年共征集8次志愿,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增加了录取机会。这只是本市高招录取工作落实“阳光工程”,确保录取公正透明的一个真实写照。

2016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统一测试、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考试以及高中运动员技术等级测试三项考试首用人脸识别。这种高科技手段验证考生身份,最大程度地杜绝替考作弊情况的发生,对考生更加公正。

《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的高考是“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面对“史上最严”高考,北京教育考试院、各区考试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确保高考安全、顺利。

国家教育考试局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也为高考安全平稳进行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严格落实阳光工程,维护了考录公正。录取期间,没有接到一起有关降低标准、违反程序违规招生的反映情况,顺利实现了“考前试题试卷‘零失密’,考中大面积、有组织的舞弊‘零出现’”的平安高考目标。

志愿设置改革,让考生有更多获得感

2014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年,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年。

为缓解考生志愿填报压力、降低志愿填报风险,北京市2014年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志愿设置由“1+3”的“小平行志愿方式”,调整为“2+3”的“平行志愿组方式”,将志愿院校数由原来的4所扩大到5所,即每批次第一志愿为2所平行的志愿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志愿学校。每所志愿学校可填报的专业数由5个调整为6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学生小李是北京本科批次志愿设置调整的受益者之一。志愿填报时,他第一志愿1A填报了北京交通大学,1B填报了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获得北交大自主招生资格的他,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幸好有1B“兜底”,最后顺利被录取。像小李一样受益的北京考生还有很多。从2014年录取情况看,一志愿设置A、B两个平行志愿学校,有效降低了志愿填报风险,为考生增加了录取机会。以本科一批录取情况为例,本批次考生一志愿满足率较往年明显提高,达97%,较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由于生源情况良好,部分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增加了在京投放计划,大部分院校的提档比例超过100%,甚至有的提档比例达120%。有的学校使用预留机动计划录取二志愿高分考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录取机会。

2014年,在提前批次录取中,军事、公安类院校生源不足,造成部分计划剩余。为了让志愿填报失误而没被录取的考生有再次机会被该批次未完成计划的高校录取,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首次在提前批次全面实施征集志愿录取。北京理科考生小杨就是当年通过征集志愿在本科提前批次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的。从实施效果看,提前批次通过实行征集志愿录取,让更多考生成功被院校录取。据统计,通过填报提前批次征集志愿,全市共有382人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征集学校共72所,招生计划617人;参加征集志愿填报的考生为1156人,实际录取348人。专科提前批次志愿征集学校共37所,招生计划651人;参加征集志愿填报的考生168人,实际录取34人。

2015年,本市将本科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从考前调整到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进一步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增加考生录取机会。当年,将本科普通批志愿设置由“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考生可分别填报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填报6个专业。这项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本科一批计划完成情况非常好,第一次投档后仅剩余计划169个,线上征集录取164人;高分落档考生大幅减少,文科630分以上、理科650分以上未被投档考生仅27人;考生志愿梯度较为科学合理,在6个平行志愿中,前4个志愿高校的满足率接近80%,最后一所志愿高校的满足率仅9%。

此外,2015年还调整自主选拔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方式。单独设置高校自主招生选拔、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可填报1所志愿高校,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之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之前进行。

2017年,北京市实施本科录取批次改革,取消本科三批,将原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并将平行志愿院校数由6所调整为10所。批次合并后,院校数量和志愿数的增多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和空间,同时有利于引导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和竞争力,注重内涵发展。从本科二批录取情况看,大部分院校计划完成情况好于往年:第一轮志愿投档录取后,大部分院校完成招生计划,剩余计划需要进行线上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录取的院校数明显少于往年。2017年本科二批参加线上征集志愿录取的院校共51所,招生计划1674人。往年有部分京外二本院校因线上生源不足又不愿降分录取而撤走在京招生计划,今年这一现象明显减少。

此外,2017年考生志愿填报更趋科学理性,平行志愿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本科一批计划完成情况良好,第一轮投档录取后未完成计划的院校数和计划数均少于去年;高分落档考生减少,本科一批录取中,文科600分以上未被投档考生仅1人,理科600分以上未被投档考生仅5人;考生志愿梯度更加合理,志愿满足率逐年提高。本科一批录取中,前3个志愿高校的满足率由2015年的58%提升至2017年的89%。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高招志愿设置改革不断完善,提高了志愿高校满足率,为考生增加了上大学的机会,让考生和家长有了更多获得感。

招生计划分配改革,促教育资源供给均衡

促进教育资源供给均衡,也是本市十八大以来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对于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的大一新生王悦暄来说,她的大学有两所母校———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双培计划”学生,大学的前2年,她和北航学生一同上课,一起享受“书院制”培养、博雅类课程、“梦拓计划”等一系列本科生培养政策,还有机会获得北航专门针对“双培计划”学生设立的奖学金。

此时,另一批“外培计划”学生已开启在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等国外大学读书的生活。首都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辛佳蕴已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启“外培计划”学生的生活。他在大一拿到雅思6分的成绩,与6名同学共赴加拿大读书。第一学期他选了5门课,国内的一年学习不仅帮助他提升了英语水平,更帮他打下专业课基础。除课程学习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社团,结识了更多中外朋友。

他们是全市5000余名通过“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受益学生中的缩影。

2015年,“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招生首次纳入高考招生体系。根据两项计划的政策,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十余所市属高校的学生,有机会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京中央部属高校,及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学习,真正走出学籍所在高校的限制,有机会进入更多学校学习、生活,有途径选修更多优秀专业课程,有条件利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把在京地区中央部属高校、部分海外境外高校作为自己的大校园、大课堂、大训练场。其中,“双培计划”由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部属高校双方共同培养优秀学生,每年遴选一批市属高校优秀学生到在京中央部属高校访学。“外培计划”由北京市属高校与海(境)外名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部分市属高校学生到海(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为期2至3年左右的访学活动。

当年两项计划招生计划为2428人,名额按区分配。其中,17所高校参加“双培计划”招生,招生计划2008人,实际录取1362人;12所高校参加“外培计划”招生,招生计划420人,实际录取359人。“双培计划”的中长期访学项目和“外培计划”的大部分名额都列入北京市属高校高考招生计划,面向北京生源,分配到各区,并适度向远郊区倾斜;其他部分将采取在校内学生中遴选的方式,适度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倾斜。从当年“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录取情况看,一本高校(专业)、城六区的计划完成情况良好,二本高校(专业)以及郊区的生源略显不足;“外培计划”完成情况好于“双培计划”完成情况。首都社会对“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的实施反响强烈。这项改革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考生参加高考

2017年市属高校继续实施“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招生,录取情况比第一年更好。其中,17所参加“双培计划”的高校,招生计划1621人,实际录取1423人;12所参加“外培计划”的高校,招生计划357人,实际录取330人。这项高考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夯实。

2017年,实施“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的学校进一步增加,有的学校还增加招生计划数和招生专业,学生可享受的资源更加丰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7年“双培计划”招收242人,是市属高校中最多的,对接的部属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外培计划”面向美国奥克兰大学,学生除可获得北信科学位外,还可获得外方学校的学士学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双培计划”除原有的金融学、保险学、工商管理、投资学等专业外,新增广告学和传播学两个招生专业。北方工业大学“外培计划”建筑学专业合作院校新增德国的柏林工业大学。越来越多的优势专业和国外院校对学生开放,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两项计划,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此外,农村专项计划等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的改变,也促使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均衡。2015年,高考招生扩大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村专项计划,将招生人数从2014年的30人扩大到200人,招生院校从3所市属高校扩大至所有市属本科一批招生院校,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考生升入本科一批比例。当年,共有8所市属一本招生高校招收农村专项计划考生162人。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持续深入推进高考改革的重要一年。本市高招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为根本标准,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聚焦高考改革目标、发展任务、稳定要求,积极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微信编辑:徐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