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全面联盟资源共享 抱团办学各展所长

2018-04-28 09: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会议期间,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基本建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今后教育发展的任务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教育改革要求,包头市青山区教育系统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尝试出了一条“全面联盟”,搭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梁八柱”,着力推进“全面施工内部装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之路。

从“选材立柱”到“全面搭建”

促进教育均衡关键是什么?青山区教育局党委和领导班子经深入思考和调研考察认为,关键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敢于破立,二是敢于先行先试。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青山区“联盟教育”三年迈出了三大步,而且是步步坚实,步步见效。

破立体现在哪儿,破什么,立什么?青山区的做法是破思维、破固有;立决心、立制度。均衡的基本思维是以强带弱,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交流融通,从而使强者更强,弱者提升。以此思维而论,联盟办学是最符合实际的促均衡,提质量方式。显示破立决心的关键点,是放眼全国联盟思维或做法早有,但却没有可以“拿来用”的模式,原因是各地情况不同,再好的模式原样复制都会“水土不服”。青山教育能做的,只能是“依据实际,取其精髓”,自创模式,试水改革。

要搭建楼宇殿堂的“四梁八柱”,第一步是“选材立柱”,这最初的“材”该选什么料,“柱”又该如何立,才能选得精,立得稳,才能给后面的搭建增加信心?

2015年,面对这样的考题,青山区教育局认真分析区情、校情、学情后,将区内教育资源地域性地划分为南、中、北三区,确立了南、北两个紧密型办学联盟的思路,成立了幸福南路教育联盟和北重六小教育联盟。

南区的幸福南路小学是家长心中的“名校”,同在南区的少先路小学和赵家营小学,却因是农村城镇化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小学,因而在家长的心目中“大相径庭”。北区地处城乡接合处的三星小学,同老牌学校北重六小也是一样“相差悬殊”。南北联盟地处青山区域两端,地域发展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使教育公平问题凸显,紧密型办学联盟模式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

“南北办学联盟”管理模式,是“五统一”紧密型办学联盟,即“统一班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经费”。南小教育联盟成立以来,一校三址深度融合,三个学校成为一个联盟校的三个校区。在联盟统一思维和管理下,三个校区形成了既有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北重六小教育联盟设有北重六小校区和三星校区,联盟使得两校区融合发展,共同铸就了如今北重六小教育联盟的办学品牌。

客观所限,南北两个联盟的成功,不代表中部的联盟方式可以“依样画葫芦”,而是必须再次创新、破立。青山区教育局党委和领导班子研究后,决定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让党的领导成为落地生根的联盟纽带,于是“党建创新”成为“选材搭建”的支撑点、稳固基。

2016年,依据“党建联盟”思维,青山教育局将中部区33个学校的党组织,依据地域分布、办学优势、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进行组合,组建了11个“党建联组共同体”。通过在党建联组内开展党建、教学、德育等多领域的共建活动,实现了“联合组建、活动穿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017年,在“党建联组共同体”积极响应,纷纷行动,创新不断,干劲十足的基础上,青山教育开始为全面搭建均衡教育开榫卯、钉椽檩,再次创立松散型“全面联盟”机制。松散型联盟模式立足于“党建联组”联盟办学的成果,用“会商机制”推动办学联盟的大发展、大跨越。

松散型联盟办学模式是由一所轮值联盟主席校组织2-3所学校,构建“法人独立、互联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将原来的11个党建联组重新整合,重组为14个办学联盟。在主席校的统筹组织下,联盟校在党建工作、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紧密型联盟联出提升共融

不论什么模式,联盟成功与否,最终看的是效果。经过两年发展,南、北教育联盟,再加上动作更早的“民小两校融合”,如今,紧密型联盟交上的是一份提质共融,成效显著,引领示范,社会认可的优质均衡答卷。

在南小教育联盟一体化发展思维指导下,三个校区充分挖掘各分校校园文化底蕴,打造出了“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如今,走进南小教育联盟各校区,从“兴趣小组”到“社团”,再到“课程超市”,一校区的“幸福课程系统”、二校区的“智雅课程体系”、三校区的“小骏马课程体系”,都已成为各校区的独有特色。

联盟的成立,也使得教学教研有了大交流、大研讨平台,

而教研成果的共享,则使得各校区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联盟一体的特性,也让教师交流更加顺畅,力度更大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家长的认可,各校区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这点从招生情况就可看出——二、三校区大量生源回流,大大缓解了一校区招生爆满的压力,均衡发展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对于北重六小教育联盟而言,虽然只是两个学校的联盟,但联盟绝不是一“联”而就,而是如何做到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对症下药。联盟两年来,联盟校以“生本教育”为办学理念,实现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的全面推进。特色目标打造上,北重六小校区努力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强化花样跳绳、京剧、足球等特色品牌。三星校区则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创设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的文化氛围,力求将教育质量提升至全区中等水平。

在教师交流上,北重六小教育联盟走出了一条多样交流、深度交流之路。学科交流、项目交流、活动交流的全面开展,使得交流变成了深度交流。两年间,北重六小校区向三星校区输出各科教师15人次;走课、送课、跨校代课成了交流的新办法。为解决三星校区没有专任体育教师的问题,学校抽调北重六小校区体育组组长跨校代课,在两校区兼任体育课,并在三星校区组建了第一支女子足球队。该队第一次参加青山区“教育基金会杯”足球赛,就以乙组第一名身份晋级甲组;今年这获得甲组第四名。这样的特色发展,这样的交流结果,换来的是均衡的提升,家长的认可。

经过30余年发展,到2013年时,民族路小学出现了“喜忧参半”的局面。喜的是办学优质,家长信任,社会认可;忧的是“地小生多”。虽然1800名学生几乎已挤得不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做操,但却仍面临“招生爆棚”,无法安置的局面。仅仅隔着两条马路,南向而顾,原四十八中小学部,却是“地大生少”,片区内学生流失严重。为均衡计,青山教育做出了四十八中迁至位于青山区“黄金腰线”的原二十二中,小学部剥离,与民族路小学“两校融合”的决定。

两种社会认可度、两种校园文化,两支大小不同的教师队伍,如何实现融合?民族路小学定下了“两校一家亲,融通促均衡,打造新民小,实现新跨越”的目标。

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 如今的万达校区校园焕然一新,形成了和迎宾校区相近的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名校特色”;迎宾校区则优质提升,孩子们做操时舒展了胳膊腿。

从招生来说,迎宾校区达到了预想的“减生增色”,深化优质的发展状态;万达校区今年则出现了家长认可,生源回流,招生火爆的势头。当初所定,迎宾校区由32个班压缩成24个班1200名学生,万达校区扩展为36个班1800名学生,优质均衡发展的格局,已成必然实现的目标。

松散型联盟联出扬长补短

松散型联盟怕的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来自各联盟的情况显示,党建创新真正成了联盟的聚合力、纽带桥。比拼赶超气氛下,各联盟校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各展所长,各显其能,党建共创、教育管理、教育研究、教育资源、家校共育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会商见效,前所未有,创新发展,你追我赶的新气象、新做法和新效果。

为了构建青山教育“全面联盟”大格局,各联盟结合各校办学优势及特点,努力实现联盟学校党建联动特色化、办学理念辐射化、师资力量集优化、教改成果共享化,设施设备互通化、招生政策一体化、学生活动互动化、家校共育开放化。

会商后,各联盟校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了联盟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章程、计划等,同时也定出了自己的联盟名字、会标等,如高中校北重三中、北重五中、二○二中学结成了“青北教育联盟”;北重一中、包五中、北重四中成立的“西部初中教育联盟”;一机二中、三十六中、一机四中和五十二中初中部建立了“东北初中校教育联盟”;北重一小、北重四小、一机四小结盟为“启明星教育联盟”; 哈达道小学、光荣道小学、北重实验小学、一机一小四共育“同心圆办学联盟”。

联盟以来,各校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一机一中、包四中、内科大附中开展了联盟校高三复习经验交流活动、高三年级同题共考、三校共派高三教师赴西安参加高考一轮复习备考培训会。“西部教育联盟”在北重一中开展了中考复习模式研讨、考生考前心理辅导,以及家长委员们心理调适课、特色党课等活动。“东北初中校教育联盟”则共同开展了党员示范课,骨干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启明星教育联盟”开创了“六一书画笔会”、进行了联盟“思维导图”专题培训、激情演绎了联盟教师朗读者“经典分享会”。

名师是各校的宝贵资源,为让他们发挥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各联盟让名师或名师工作室效应最大化,效果最优化。比如“西部教育联盟”名师禄淑铃老师带领其工作室成员,赴呼和浩特市参加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创新与发展联盟首届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 工作室成员北重四中那娜和北重一中高泽英老师获得优质课堂成果创新奖。全国先进名师工作室、青山区初中英语工作室领衔人黄斌则以网络为平台,以教学活动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努力为培养联盟内教师成长做贡献。北重四中德模范刘嗣东老师,则以自己参加血液病救助志愿服务的行动,感召联盟内更多教师彰师德,铸师魂。“同心圆办学联盟”则重点依托哈小“董黎明名师工作室”,先后开展了骨干教师精品课展示,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暨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创新与发展联盟首届年会”等活动。

“全面联盟”刺激全面创新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不是常规性的搭建“四梁八柱”,沿袭旧模式、旧方法的“内部装修”,而是方式的创新,模式的创造。这些创新、创造有的已开始实施,有的列入了计划,还有的正在研究探讨。

除了一般的教师交流,联盟能否创新教师交流新模式?一机一中、包四中、内科大附中三校联盟将共同开展“蓝青工程”师徒结对、选课走班经验交流、德育干部对岗互派、家长学校联盟等;三校还将共同开展毕业典礼、主题升旗仪式、主题运动会、成人礼、高考百日誓师等特色德育活动;联盟校还将在假期组织城乡学生“手拉手”、研学游学交流活动。

“青北教育联盟”在遵循“统筹协调、科学配置、自愿调配”的原则下,三校可在联盟合理选任教师;此外,联盟还将成立“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东北初中校教育联盟”则在联盟校内部干部、教师交流与教师结对上做文章。年内拟互派1-2名干部、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任职。“西北教育联盟”的北重六小教育联盟、富强路小学、民族路小学组建的少年宣讲团宣讲《最美教师在你我身边》,向所有学生和老师们讲述他们心中最美教师。

面对教师缺乏问题,“启明星教育联盟”根据各校的教师情况和学科情况,进行了联盟内部的统筹协调,各校均将一名优秀教师派到联盟校最需要的岗位,有效地解决了联盟内部的实际困难。

联盟定下了主席校,其他学校有了好思维、好做法,能否当“临时主席校”?内科大附中虽非主席校,但学校却创新党建联组模式,连续两期举办“师道论坛”;联盟校一机一中和包四中则对其创新予以支持,派出本校优秀教师登台演讲,细说各自的“教育故事”,赢得参会教师的高度赞誉。

为打破听评课“定点听课,磨课做秀”所带来的弊端,一机三小、文学道小学、三十六中小学部已商定,未来采取“推门进课堂,随意听评课”方式,以便听得更真实,评得更到位,研得更有效。

尽管青山区的家庭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但也存在教研需深挖,形式待多样等问题。为此,四十八中与联盟校北重二中、四十五中联合开展了家长学校区域联盟教研活动。下一步,还打算召开联盟家委会研讨会,以研究、探讨出更多,更有效,更符合师生和家长实际的家校共育方式。

谁有新特色、新教法,没有的就学习、借鉴,以达到示范带动,共促发展的目的。北重三中今年新上了“平板教学”,北重五中和二○二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就去观摩、学习。为推进艺体交流,提早探索全面分层走班做准备;此外,北重三中还将全市领先的管弦乐队、书画展、啦啦操等艺体项目,向北重五中和二○二中学开发,定期邀请两校师生到北重三中观摩、学习、参与。

“启明星”联盟各校的德育各成品牌,各具特色。北重一小是养成教育和家长护卫队、北重四小心理教育走在全区前列、一机四小是思品教学包头市教研基地。为此,该联盟已经商定,将各自的育人品牌在联盟内推开,最终形成联盟新的品牌特色。

制度保障推进“抱团发展”

要想让“全面联盟”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保障,激励鼓舞。在此过程中,领导班子发挥什么样的“火车头”作用,能否给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联盟能否“抱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保证“全面联盟”的实施快速、有效,青山区教育局及党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联盟办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了《关于建立“联盟办学”会商运行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制定了两项原则:一是捆绑考核,构建评价体系;二是领导上阵,督促实施、改进,遇到问题,帮助解决克服。

依照所定制度,青山区教育局将对每个联盟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德育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学校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评价结果作为衡量联盟建设绩效的重要依据;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同时,还将建立与联盟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行以联盟学校为单位,“县管校聘”“县管校用”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

依照安排,青山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分别对自己所负责的各联盟办学联系点进行督查指导,青山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同时派出责任督学参与督导。

领导督查一方面可以零距离指导,快速化推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联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联盟的更好发展。就此点来说,两个已成事实的事例,显示了此项制度的必要性。

为将青山区的校外教育和特殊教育打造成全市典范,科技少年宫与青少年发展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结成办学联盟后,三校最大限度地形成了资源共享的优势。青少年发展中心是教育综合体,以项目体验为主。科技少年宫四大中心5000余名师生入驻发展中心,不仅弥补了发展中心教学培训的空白、增添了人气,也带动了发展中心职业体验、超市、餐厅等其他业态的发展。发展中心则为少年宫实现一宫两址办学提供了发展条件。科技少年宫与青少年发展中心同时也成为关爱特殊教育学校特教学生的校外体验馆、成长快乐营。这一切的变化,更多得益于青山区教育局及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安排。

集团化办园,12所幼儿园,3000余名在园幼儿,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全社会的关心与希望,家长心目中认可的“幼教名园”,这就是今天的民幼集团。民幼的集团化办学少不了青山区教育局及政府的大联盟、大发展的支持,时至今日,集团也离不了“顶层支持”。在管理共商机制,课程共建机制,师资共育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特色个性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思维引领下,民幼集团对我市的学前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提高学前幼儿入园率,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客观所限,我们的教育发展与形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不是短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的,但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真抓实干地去努力,必定可以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青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文科铿锵有力地做出回应。(记者 李学工 通讯员 郝慧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