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F22、F35B、T-50战斗机发动机尾喷口的上下左右扭动,满满的机械金属质感油然而生,这骨子里的科幻着实让我们震撼。凭借着这种推力矢量发动机,他们能轻松做出各种极高难度的机动动作,用以占领攻击阵位做到先发制敌。在列强先进战鹰称霸蓝天的时候,中国空军连三代机都还不能完全自主制造,更不用说这种极致科幻的矢量发动机。
而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组神秘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在这张照片中歼10A战斗机换装了有明显矢量喷口的发动机,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涡扇发动机领域已经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歼10A配装矢量喷口涡扇发动机说明该发动机已经完成地面试验以及高空台架试验,开始进行装机试验,这说明距离最后定型的日子已经并不遥远了。
矢量发动机究竟有什么魔性让世界各大航空强国趋之若鹜呢,大多数涡扇发动机只能做轴向向心运动调节喷口大小用以控制尾流速度,加装了喷口能拐弯的矢量发动机可以赋予战斗机超越机翼的力矩,飞行员可以利用这种做出随心所欲的机动动作,在空战中占据有利攻击阵位。
美国空军F22战斗机使用的F119发动机可以进行上下摆动的动作,这属于二元矢量喷口,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以及美军的F35B联合攻击机使用的则是全向矢量的轴对称喷口。
二元矢量喷口更重视隐身性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发动机喷口的温度缩短敌方红外探测设备的发现距离,缺点是损失能量大,而且重量太大降低飞机整体的推重比,而全向矢量喷口无法降低红外特征,但是机动能力更强。
中国在二元矢量以及轴对称的全向矢量两个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最终呈现在歼10战斗机的这款矢量喷口说明我们选择了全向矢量技术,美军的F35B战斗机使用的也是全向矢量喷口,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除了矢量发动机中国的第四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扇-15的研制也有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我军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的标配。
中国的矢量喷口与俄罗斯苏35乃至T-50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矢量喷口都不一样。俄罗斯的矢量喷口是比较简单机械的,通过在发动机尾部增加一个活动环实现的喷口扭转,这样一来就导致发动机整体长度太长。而中国的矢量喷口则是靠收敛片聚合来控制,更加短小,发动机整体重量不会大幅度拔高,总体推重比不会有太大损失。
早在2016年珠海航展期间中国就展示了矢量发动机的控制部件,能拿出来给人看的,都是技术比较成熟的型号,歼10战斗机使用的矢量喷口改型发动机是基于太行改型发动机。
最近俄罗斯又向中国交付了最新一批的苏35战斗机,现在想来当初解放军为何一定要买苏35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矢量发动机的操控特性与一般性质的战斗机有着极大的不同,提前使用苏35进行推力矢量发动机飞行训练可以提前训练熟悉矢量推力技术,加速中国空军的新质战斗力生成。
实际上中国的矢量喷口技术选择的技术路线比俄罗斯的要高明得多,俄军的矢量喷口属于现有发动机的额外附加段,有很大的死重,降低了发动机的推重比,对飞行性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国的矢量喷口没有这个附加段,是通过调节现有发动机尾部叶片实现。
虽然矢量发动机的性能先进且科幻,但是实际上就像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的华而不实一样,外表光鲜但在实战中却不一定实用。印度空军配备有矢量发动机的苏30MKI战斗机曾经在一次和美军F15战斗机的演习中落败,原因就是因为矢量发动机导致的能量损耗。
矢量发动机并非第五代战斗机的标配,例如F35系列战斗机中除了海军陆战队使用的F35B有垂直起降需求的,剩下的A型和C型机都没有采用矢量喷口。中国空军的歼20未来也并非一定要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更大的可能就是像美军那样发展出一款垂直起降的战斗机,比如传说的歼18垂直起降战斗机就可以搭配未来的国产两栖攻击舰使用。
我们今天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多,不再像当年那样有什么用什么那样窘迫,矢量发动机在中国的问世正是向世人宣告,当今世界已经没有什么技术是彻底工业化的中国所无法攻克的,西方想要靠一两件尖端武器就遏制中国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