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尊崇民兵英模,就是尊崇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广西、云南两地关心保障民兵英模的新闻调查
2017年7月,建军90周年前夕。
广西军地开展“寻访英雄足迹,学习英雄事迹”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一个个民兵英雄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再次走进千家万户。
同一时刻,同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一队队军地领导带着鲜花和慰问品,走进民兵英雄家中,表达当地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对这些功臣的尊崇。
遥相呼应的举动,折射着两地党委政府的大局观念:民兵在党的领导下,作为解放军的重要助手,是加强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尊崇民兵,就是尊崇为了保卫国家敢于牺牲的勇武精神,就是尊崇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
亏待英模,丢失的是民族崇武尚武的血性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那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云南、广西两地上百万民兵舍生忘死支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7月,时任广西崇左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谈汪洋驱车来到那坡县平孟镇旧村走访民兵英雄林兴平的遗属,眼前看到的一切,令这位守边30余年的大校军官百感交集:1本一级英雄证书、1枚一等功军功章、3枚三等功军功章和2张巨大的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摆放在客厅最显眼处,仿佛在诉说主人不平凡的经历。
然而,与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闪耀的光环相比,现实中这位民兵英雄家人的生活则黯淡了许多:2008年,林兴平突然辞世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房子翻建尚未完成,儿女没有长大成人,失去依靠的英雄遗孀靠每月420元的英模家属补助费独自撑起这个并不完整的家……
谈汪洋彻夜难眠,奋笔疾书:在鸽哨携阳光的年代,如果一枚军功章甚至抵不过一款“苹果”,那我们丢失的将不只是一段光荣的历史,而是整个民族崇武尚武的血性。
谈汪洋思考的问题,也是云南、广西两地军地领导关注的问题。
2014年,自治区党委议军会上,军地领导对广西军区关于提高民兵英模待遇的议题达成共识:越是和平年代,我们越是要尊崇英雄,越是要通过优待这些英雄及家人,来涵养整个社会的尚武精神。
就在广西全面启动优待民兵英模工程之际,云南也将这个议题摆上议事日程。军地领导对提高民兵英模待遇作出部署,反复强调:民兵英模是保卫国家的英雄,要让他们得到与荣誉对等的实惠,让民兵英模这块招牌亮起来。
发自内心敬重他们,带着感情优待他们。这一年,东起广西的村村屯屯,西到云南的沟沟寨寨,湮没在千家万户的民兵英模被请到前台,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荣耀。
可以有身份的区别,不能有尊崇上的缺失
虽然已经过去几年,广西百色军分区司令员李政对一件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2015年“八一”,百色市准备对辖区涉军英模单位进行慰问,5个被授予荣誉称号的现役英模单位名列其中,而2个同样被授称的民兵英雄集体却无人问津。
问及原因,有人这样作答:民兵就是老百姓,不是现役军人,不能像现役军人一样享受有关优待。
亦兵亦民的身份造成了许多人观念上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又在无形中给民兵英模优待工作带来了阻力。
过去,某地党政领导每年都慰问一位被省级政府表彰的英模人物,却没能注意一墙之隔住着一位被原广州军区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民兵英雄。
待遇上的差别,引起了广西、云南军地领导的重视。
就在李政发现慰问对象出现遗漏不久,这位曾经荣立二等战功的老侦察兵,找到市领导以田阳县民兵担架营的情况为例直面陈词。
李政饱含深情的介绍,令市领导深受震撼:在一场战斗中,由于配属时间太仓促,敌军特工3次混入民兵担架营枪杀、虐待我方伤员,引起参战部队极大愤怒,竟然出现了开枪误伤民兵事件。真相大白后,参战民兵擦干眼泪继续走向战场,一如既往地开进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承担最为艰巨的抬运伤员任务,并为之付出伤亡700多人的代价,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民兵担架营”荣誉称号……
“民兵就是我们的英雄。”听了这些讲述,百色市委书记彭晓春不无钦佩地表示:“人民战争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当年民兵英模和解放军一起参加战斗,我们在涉及有关的优待上,可以有身份上的区别,但绝不能有尊崇上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军地领导的共同努力,广西、云南各级通过学习了解民兵英模的突出贡献,形成一个广泛共识:民兵英模是开展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优待民兵就要与优待现役军人一视同仁,与其他各条战线的英模人物同等对待。
在这一观念的驱动下,广西、云南各地每年把慰问民兵英模与慰问现役军人功臣同步规划,把优待民兵英模与优待各条战线英模人物同步安排,把宣扬民兵英模与宣扬社会先进人物同步部署,春节、“八一”走访慰问民兵英模,民兵英模就医、子女入学优先、请民兵英模作报告渐成风气。
不是他们要得太多,而是我们做得不够
2014年,广西天等县人武部向崇左军分区请示,拟宣扬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把荷英雄民兵连的先进事迹。
接到这份报告,曾参过战的时任崇左军分区政委胡振贵心里一激灵。
这个民兵连队当年与他们一同并肩作战,是为数不多参战且获得最高荣誉的民兵集体,当年的英雄壮汉,如今已到迟暮之年,他们是否安好?当年的英雄事迹,如今又有几人能详?考虑到这些问题,他当即批示同意。
然而,当与有关地方领导协调军地一起宣扬“老兵新传”的问题时,没想到一名地方领导却是一脸惊愕,担心大张旗鼓地宣扬,会招来民兵提出待遇诉求。
市委书记黄克得知后,带领有关领导一起到把荷民兵连了解情况,部署宣传活动。
那天,民兵英模代表与军地领导围坐一起忆当年。参战支前,这个民兵连有1人荣立一等功、2人荣立二等功、72人荣立三等功、35人受嘉奖,连队事迹被198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入《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一书。
一次战斗,起先连队组织204名担架队员上战场,梁宝东因名额有限没被批准,在连队开拔时偷偷爬上军车,成为担架队的第205名队员。谈到当年天等县2500名民兵参战,直到2008年全县只有1996人获得参战补助,其余人已经作古,这位民兵英模代表老泪纵横:“说实话,这份补助没有多少钱,但我们看重它,它让我们记得自己为国家打过仗,流过血。”
一番话,听得在场的人泪水涟涟。对比眼下个别地方不重视优待民兵英模的情况,黄克对在场的干部说:“有的人常常把参战民兵当作问题来防范,大家都是共产党员,都要想一想,到底是他们要得太多,还是我们做得不够。”
在他的推动下,把荷英雄民兵连的事迹登上崇左市的各类媒体,那些尘封多年的英雄故事,再次传遍大街小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年来,在云南、广西大地,军地各级领导学习习主席的重要指示,重新调整视角,协力开展“关爱民兵功臣”活动。在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从2013年起,逐步提高参战民兵待遇。云南全面启动“为民兵英模建房”工程,逐步帮助被中央军委、原昆明军区和云南省授予荣誉称号和被评定为烈士的民兵解决住房难问题。
尊崇民兵英模,让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
去年清明节,一场祭奠民兵英雄的仪式在广西边城靖西市如期展开:
年轻的市委书记钟恒钦,将芬芳的玫瑰摆放在民兵英模墓前,表达着对民兵烈士发自内心的敬重:只有鲜红的玫瑰,才能配得上这些高贵的灵魂。
细小的举动,折射着边城书记不俗的理解:确保边境安宁一刻也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守护,为了边疆的繁荣稳定,我们必须传承人民战争的思想,加重对民兵英模的尊崇。
如今,这样的行为,在广西、云南两地已渐成自觉。
2017年夏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军区政工局军地联手,挖掘剿匪英雄龚桂明、支前模范陈玉英、北海地角女子民兵连、卫国戍边楷模陆兰军等民兵英模单位和个人的事迹,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
广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哨长凌尚前从18岁开始为国守边,36年来再也没挪窝。2017年8月,自治区开展党政军迎接建军90周年晚会,专程把他和妻子作为嘉宾,从边境请到省城观看晚会。
与此同时,云南省为民兵英模及家属创建困难救助、就业扶持和医疗保障等多项帮扶机制,并引导大家向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先进人物学习。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还开展云南特有的边疆传统文化、边关战场文化、边界国门文化活动,新建含有英模遗物、事迹展板、影像画册元素的“民兵英模楼”,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游客走进民兵英模之家。
暖心的举动,使社会各界人士在直观形象中洗礼思想,在重温历史中荡涤灵魂。
在当年一次边境军事行动中,云南女子筒裙民兵班的前辈毅然脱下傣家象征少女贞洁的筒裙做成担架,抢救战士,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被称为“筒裙民兵”。如今女子筒裙民兵班与边防战士们一道巡逻执勤,不仅及时给官兵传递边情信息,还发动乡亲为驻军送物资送慰问。经常与女子民兵班一道巡逻的边防连连长李坤高兴地告诉记者:“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就如这筒裙担架一般薪火相传!”
像女子筒裙民兵班一样,随着对民兵英模的越发尊崇,如今广西、云南广大边境地区的边民传承军民同守边防的优良传统,争相担任驻军边防部队的“界务员”“信息员”,成为边境线上永不下岗的哨兵,“一村一堡、一户一哨、一民一兵”的大边防格局正在强军兴军时代再放异彩。(柯穴、罗文义、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