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发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热能,进而转化为飞行器的动能,从而为飞行器提供动力的热力机械。
“两机专项”+“飞发分离”开启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水平仍与国外差距明显,军机领域先进型号多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人,商用航发整机领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仅作为国际民机转包业务的二级供应商提供部分零部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力度 ,努力追赶国际顶尖水平,在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两机重大专项”及“飞发分离”政策红利相继落地,更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发展开启了历史性机遇期。
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政策红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国航空发动机市场空间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预测,军用市场年均52.5亿美元, 民用市场年均 161.5 亿美元,合计年均 208 亿美元,我国空军共拥有1700架战斗机、400架轰炸/攻击机、475架运输机、115架特种飞机。
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概况
航空工业中的短板,与国外差距明显.
军用发动机
现状:仿制路线严重制约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民用发动机
现状: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上没有成熟的产品出现,基本为空白
由于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维护要求较高,所以其后续维护保养的费用较高,且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数字化、精密化、 整体化成为航空发动机高端制造趋势
现代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设计正向整体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借助数字控制对难加工材料高效切削成为航空发动机制造关键技术之一。 例如单晶空心涡轮叶片,既要控制合金晶体连续,又要在其内部设计复杂内腔用于进气冷却, 这需要极高超的精密铸造工艺。
航空发动机处于寡头垄断环境,制造商可长期享受技术和产业链升级带来巨大价值回报。 发动机研发周期长达15-20年, 而在一台成熟的核心机上派生新机,周期只需要3-5年。一款核心机研制成功后,企业会充分挖掘其潜力,研究改进机型,世界上经典的核心机均衍生了几十种改进型,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达到30-40年。与之相比,船舶、汽车制造的产品周期仅有25年和10年左右。
与我国军用飞机的需求趋势相对应,我国航空发动机军用市场将主要来源于:⑴目前我国军用飞机保有量均相较于世界主要大国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补短板加速列装将带来航空发动机的巨大需求;⑵现有存量军用飞机的结构性升级换装。
民用市场:商用航空与通航市场快速发展
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处于加速突破阶段,换装“中国心”可期。根据报道,中国商发总经理冯锦璋今年8 月26 日透露,国产大飞机今年5 月份已成功首飞,与之配套的中国首台完全自主设计的商用航空发动机“长江1000(CJ-1000A)”发动机将于今年完成总装下线,装配C929 的“长江2000(CJ-2000)”发动机也正在进行大部件、大单元体的试制和试验。目前C919 采用的是CFM 国际公司研制的LEAP-X1C 大涵道涡扇发动机,预计将于2020 年后换装国产自主的“中国心”。
我国通用航空仍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巨大,预计未来20 年我国通航发动机市场规模合计约4350 亿元。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两翼之一,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通用机场少、低空空域开放仍在试点、审批管理复杂、维护成本较高等是制约通用航空的主要因素。
重大专项的实施以及国家发动机公司的成立, 将在资金投入以及体制变革两方面对航空发动机产业带来巨大推动,体现了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高度重视,根治航空“心脏病”的决心,航空发动机产业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