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英媒关注中国拟立法保护英烈名誉:诋毁英烈或可追刑责

2021-11-08 07:36    

12月25日报道 英媒称,新华社12月22日说,中国正在考虑立法惩罚诋毁英雄和烈士或损害其纪念物的人。该法律是保护中国国家象征的最新法规。

据路透社12月22日报道,中国的全国人大上月通过刑法修正案,将对公开亵渎国旗和国徽的惩罚加以扩展,从而使不尊重国歌也将受到惩罚。惩罚包括入狱服刑三年。

最近提出的立法案旨在保护烈士——为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献出生命的人——和已经在国内受到公开赞扬的人。

中国各地都有英烈纪念碑和纪念物。这些英雄和烈士包括在二战期间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人和在解放战争中反抗国民党的人等等。学校的孩子们也会学习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迹。

新华社说,新草案将惩罚那些侮辱或诽谤英雄与烈士或损坏他们纪念碑和纪念物的人。

新华社说,该草案还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报告任何侮辱烈士名誉的情况。

报道称,有关草案何时通过成为法律尚不清楚。该法案要成为法律还要数月时间。

路透社认为,在中国,党史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中共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共的伟大历史功绩,例如在二战期间领导中国走向抗日胜利。

图表:法律保护。新华社发 徐骏 作

【延伸阅读】清明时节祭英烈 砥砺奋进共筑中国梦

慎终追远,家国同祭。又是一年清明时,无疑是缅怀亲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但与之同时,还不应忘记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无数英烈。因为有国才有家,如若没有英烈们舍命的忘我奋斗、牺牲奉献,也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环境和幸福美满生活。

抚今追昔,英烈的身影和生命虽已走远,但他们留下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价值却历久弥新、永恒不朽,将与天地同在、日月同辉,永远活在我们后人的心中。事实反复证明,牺牲是一个强大国家和优秀民族不可缺少的血性根脉。近代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不惜牺牲自我,献出宝贵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英勇牺牲,但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其中,许多先烈由于战争年代条件受限,并没能留下姓名,只能遗憾地成为永远的无名英雄。

时代总是从历史中走来,又总是在前进中成为历史。过去,正是由于无数的英烈脊梁担起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历史重任,才得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诚如鲁迅所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因为这些无数英烈脊梁们的牺牲奉献,我们的国家才拥有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正是因为这些无数英烈脊梁们的牺牲奉献,我们的人民才享有今天幸福美满的甜蜜生活;正是因为这些无数英烈脊梁们的牺牲奉献,我们这个民族才得以高度自信地立于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英烈的功勋彪炳史册,英烈的精神永垂不朽。

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的文章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没有英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遗忘英烈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民族,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一句话,崇尚英雄是一个民族崛起必须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自强情怀。今天我们所站立的每一寸山河领地都浸染着英烈的鲜血和生命,今天我们祖国所取得的每一步前进发展都凝结着英烈的牺牲和奉献。面对英烈作出的牺牲奉献,面对英烈创造的丰功伟绩,我们理当铭记,不能忘却。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过去,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牺牲奉献圆满地完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向历史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做出了上无愧于前人,下无愧于后人的历史功勋。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使命光荣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理当继承英烈的遗志嘱托,以他们为标杆榜样,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创造出不负国家和人民、不愧前人和后人的历史伟业。这既是缅怀先烈的应有情怀,更是国家公民的应尽责任。

(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罗建华)

【延伸阅读】空军英烈墙新增3烈士姓名:余旭、彭高飞和冯达飞

在空军英烈墙上增刻冯达飞烈士的姓名。中国青年报 图

官方媒体近日公开的新闻报道低调披露,去年在飞行训练中牺牲的余旭、彭高飞烈士姓名被镌刻在空军英烈墙。

2017年11月9日,空军节前夕,《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刊发的题为《牺牲75年后,他的名字镌刻在英烈墙上》的文章称,“11月3日,伴随着响亮的凿刻声,镌刻着迄今为止人民空军牺牲空勤人员和飞行员名字的英烈墙上增加了3位烈士的名字——冯达飞、余旭、彭高飞。”

文章提到,“自2009年建成开始,镌刻在这面巨墙上的英烈名单长度一直在缓慢增加。去年在飞行训练中牺牲的余旭、彭高飞烈士姓名被镌刻在名单的最后,冯达飞烈士的名字则排在了名单的第一部分——‘人民空军成立前’,此时距离他牺牲已经过去了75年。”

上述官方媒体的文章低调披露,去年在飞行训练中牺牲的余旭、彭高飞烈士姓名已被镌刻在空军英烈墙。

冯达飞烈士是中国共产党首批参加作战任务的飞行员之一,被选派到苏联学习飞行,曾经驾驶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飞机从福建漳州飞抵中央苏区,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

1941年,在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中,冯达飞在突围时大腿负伤,隐蔽在农民家里不幸被敌人发现遭到逮捕,囚禁于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日寇进攻浙赣线,冯达飞在狱中被急于逃命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41岁。

余旭,女,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中国共产党党员,空军上尉,二级飞行员,曾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革命烈士。

2016年11月12日,余旭所在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进行飞行训练中发生一等事故,余旭跳伞失败,壮烈牺牲。余旭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空军英雄纪念墙建于2009年,由英模墙和英烈墙组成,分别镌刻着为人民空军建设发展作出卓著功绩的英模人物,以及为人民空军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飞行人员和空勤人员烈士名字。

今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刊发题为《记住你们的不仅有亲人,还有祖国和人民——1772个载入史册的名字》的文章提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原馆长齐贤德介绍,英烈墙建成后,航博以每年10月1日为界线,搜集上一年牺牲空勤人员和飞行员烈士名单,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墙上。这些新增的烈士大多是在试飞、飞行训练、抢险救灾等任务中牺牲的。”

这篇今年3月的文章当时介绍说,英烈墙“镌刻着迄今为止人民空军牺牲的1772位空勤人员和飞行员的名字”。

空军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属微信公众号“空军发布”今年11月10日报道“空军在航空博物馆举行向英雄纪念墙敬献花篮仪式”时则提到,“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英雄墙上,人民空军在作战和训练中牺牲的1776名飞行人员烈士、被授予荣誉称号的263名英模人物镌刻其上。”

【延伸阅读】纪念“七七事变”:浙江海警悼英烈

央广网宁波7月7日消息 (记者杜金明 通讯员陈琪、刘志壮)今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浙江海警二支队官兵带着驻地“小候鸟”们来到七一七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开展以“纪念抗战、勿忘国耻”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暨“小候鸟”暑假班开班仪式。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改革强警,兴国安邦”,浙江海警二支队官兵和驻地“留守儿童”们来到被誉为“浙东台儿庄战役”的“七一七”抗日阵亡将士烈士纪念碑前,共同追忆了“七七事变”的历史,为烈士献花、向先烈敬礼,凭吊为祖英勇捐躯的先烈。

战士小张说:“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为国防和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海警二支队每年暑期都会联合驻地社区“小候鸟”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夏令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共同撑起“小候鸟”的遮阳伞,大大缓解了外来务工家长暑期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压力,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暑假。此次“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是“小候鸟”暑假班的第一课。

【延伸阅读】浙江首个“功勋纪念墙”征集英烈 为其免费安葬弘扬事迹 

图为功勋纪念墙。 佚名 摄

中新网杭州4月4日电 (谢盼盼)4月4日,浙江杭州钱江陵园公开征集对社会有贡献的奉献者,如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见义勇为牺牲的英烈等,并将其费安葬于该陵园的功勋园内,英名镌刻于“功勋纪念墙”上,英勇事迹将在革命事迹陈列室展出,定期举行纪念活动。

为缅怀英烈,传承精神,去年清明,浙江首个“功勋纪念墙”在杭州钱江陵园落成。

“功勋纪念墙”旨在纪念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英勇先烈们,对他们伟大功勋致以崇高的敬意,也以此倡导节地生态环保的绿色殡葬新常态。

钱江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纪念墙以彰显功绩与壁葬安放为形式,碑上镌刻着为新中国建设挥洒青春热血、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的名字。

图为功勋纪念墙。 佚名 摄

缘何设置纪念墙?该负责人称,纪念是要铭记,铭记受难的历史,珍惜如今的和平,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顶着枪林弹雨,进行艰苦卓绝地抗争;为了创造和谐社会,不顾个人安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也为了挽救生命,抢险救灾,投身于维护国家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多少人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公德的需要,我们要铭记守护,要传承伟大精神,更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对于该纪念墙,钱江陵园希望向社会公开征集对社会有贡献的奉献者的类型分为四类,其中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以及见义勇为牺牲的英烈,逝者家属需提供事迹相关资料,并由杭州钱江陵园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完)

【延伸阅读】革命英烈魂归客家祖祠:“他们尽忠,我们尽孝”

中新网宁化1月10日电 题:革命英烈魂归客家祖祠:“他们尽忠,我们尽孝”

中新网记者 林春茵

“共和国有今天,正是他们当年出走革命的初衷。他们为国尽忠,我们作为后人,应该为他们尽孝。”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副会长刘岁美10日对中新网记者如是说。

坐落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镇淮阳村的刘氏祠堂,已经走过600余年风雨。在客家先民南迁历史上,宁化是世界客家人公认的客家祖地和客家文化发祥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这个位于闽赣交界地的县城还是中央红军的故乡之一和长征出发地之一,占据重要位置。

9日,刘氏祠堂刚刚结束一场持续两天的盛大仪式——“把红军英烈接回家,让魂归故里世代缅怀”。165位刘氏红军英烈依照古制,名刻牌位,安灵祖堂,接受族人供奉祭奠。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央苏区扩大红军队伍,当时的扩红指挥部就设在福建龙岩长汀刘氏家庙,宁化淮阳刘氏祠堂也作为兵站。宁化当时人口不足12万,却先后有1.3万余人参加红军,成为“扩红模范县”。

“很多刘氏子弟加入队伍。1934年,6600多名宁化籍红军作为红三十四师,随宁化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万里长征;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他们担任后卫阻击任务,几乎全军壮烈牺牲。”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会长刘立身说。

刘立身手指轻抚牌位上密密麻麻的刘氏英烈姓名,因为情绪难平而语句断续。史上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三十四师,在后人记忆中,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72岁的刘茂云父辈五兄弟中三个参加了红军并牺牲了。“找不到他们的遗骸,我家老奶奶只能用红布把烧的纸钱灰包起来,寄在祖宗牌位下。”刘茂云说,用这样“没有办法的办法”,“让后辈们永远记得他们”。

刘茂云的两位伯父刘万朗、刘万甲都在国家民政部的英烈名单上,四伯刘万琴却一直没有音讯。据刘氏宗亲会不完全统计,八闽子弟兵中刘氏红军英烈留下名字的有一千余人,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姓名。

尽管如此,后辈们依照旧俗纪念、祭奠他们。76岁的刘世稳说,伯父刘万美1931年“插秧插到半路”,就跟着红四军走了;战友传来消息,万美作战英勇,“敢站在战壕上打枪”,腿部受伤后被敌军折磨致死。

刘世稳抑制哭腔却引发剧烈咳嗽,“进了祖祠后,世代都会铭记他们了。”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庄奕贤认为,让为中国革命特别是长征途中英勇牺牲的红军英烈回到宗祠,“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忠孝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也为古老的祠堂文化注入红色基因”。

此次刘氏祖祠新立牌位除红军英烈外,还有一尊留白的“民族英烈”牌。庄奕贤表示,未来全省各宗亲团体将陆续开展中华民族英雄之魂迎请回故里活动,除红军英烈外,抗战英烈也将“请回家”。

刘岁美告诉记者,依照古制,寿终正寝的德高族人方能进祠堂,此次列于堂前的165名烈士平均年龄不及22岁,也因此,族人经历很多思想波折才玉成此事。

“参加头帮红(第一次扩红运动)的,都是家里比较果敢的年轻人,放在今天,也是有所作为的。如果不是为了报国,谁不愿传宗接代?”淮阳村村支书刘振伟说,“他们尽忠,我们不应该尽孝吗?”

刘振伟透露,淮阳村公墓林里将建一尊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刻刘、黄、张姓上百位英烈姓氏。(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