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老人生前许愿捐献眼角膜 离世后家人跪求别动遗体

2021-11-07 22:54    

在中国,近年来遗体捐献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但考虑到13亿人的人口基数,器官捐献率仍然较低,在世界上处于中下水平。在武汉,一群老人走出了“入土为安”的传统伦理认知,他们说服了自己,更需要说服家人,把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留在了世间。

在武汉市汉阳区老年大学,有一群老人时常借用教室开会,交流。他们有个自己的组织——留爱小组。2011年,邹道毅老人和七八位老伙计们一拍即合,决定集体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并成立了“留爱小组”。据了解,武汉市签订遗体捐献协议的共有3000余人,而汉阳老年大学里就有74位。不过,也有人觉得他们“晦气”,避而远之,背后的议论声,也从未停止。

留爱小组的发起人邹道毅是武钢集团汉阳钢厂退休干部。1995年他就表示过,会在“去世后无偿捐献遗体”,但当时武汉“捐躯无门”。他为此奔走上海、成都等地,到上海市红十字会及徐汇区、浦东区红十字会探访并索要无偿捐献法及相关资料,返回后将所得资料全部送武汉市红十字会,供武汉市立法和建纪念馆借鉴、参考。最终促成了武汉市遗体捐献工作于2000年3月正式起步。

标签

在邹道毅家中,保留着大量的从上世纪90年代起的资料。1995年,武汉《长江日报》就“当你生命走到了尽头时,请把器官留在人间”组织讨论,邹老撰文参加并表示愿意无偿捐献遗体,得到编者认同并予以刊登。2000年3月,他成为武汉市首批6人捐献志愿者之一,志愿者登记卡号为002。

2017年11月27日21时,红十字会爱尔眼库的角膜捐献协调员明维(右)突然接到了邹道毅老人儿子打来的电话,得知邹老刚刚因为重症肺炎,离开人世。遵照老人遗嘱,家属希望明维第一时间来完成眼角膜的摘取工作。

抵达邹道毅家中后,明维原本准备和医务人员一起,完成老人生前心愿。但一位亲友突然跪在邹道毅儿子的面前,态度非常坚决,要求所有人三日之内不触碰老人遗体,让老人能够安息。这让邹道毅的大儿子非常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标签

见此这般,明维联系了负责接收遗体的同济医学院。对方表示,眼角膜6小时内不取,就会失去价值。不过因为现在入冬,如果室温控制得当,遗体在三日后的早晨不会有什么问题。为了不僵化家庭矛盾,同时能够实现老人的遗愿,明维决定放弃摘取老人的眼角膜,等到三天后的早晨,再帮助老人完成遗体捐献。

在邹道毅床前,明维痛哭老人向告别。在与邹道毅接触的五、六年时间里,她获得了老人不断的鼓励和认可,“邹老一直说,做这份工作,要扛得住人们各种非议,要获得家人的理解,还得真心尊重这份职业,而不能简单只把这当成是工作。所有这些,我一直记在心中。”

三天之后的11月29日清晨,邹道毅的儿子当着全家亲友的面,签署了父亲的遗体捐赠协议。

标签

根据邹道毅老人临终前的要求,家里没有进行任何操办,很多朋友都没有通知。灵堂设置极其简朴,室内没有遗像,甚至没有挽联,只有寥寥花篮。因为老人生前爱梅,案台上放置了一张老人在梅花园里的合影。

邹道毅的老伴眼神中透出无尽悲伤。对于丈夫的决定,老伴能够选择的是最大程度的尊重,但以这种非常规的方式告别,她仍然有些不能接受。

前一天晚上才得知老伙伴离世的夏光中老人匆匆赶来,送邹道毅最后一程。这位79岁的老人是留爱小组的联合发起人。

标签

夏光中是邹道毅老人在推动遗体无偿捐献路上最好的伙伴。“我的眼睛很有神,眼角膜肯定不会差,一定会有用处的”满头银发的夏光中老人说,因为深怕影响捐献质量,他70岁之后就不再染发。

“70岁那年,我做了三件重要的事:不染头发、辞掉工作和志愿捐献遗体,现在看来,这三件事都做得非常英明”,夏光中说。他和老伴都签订了遗体无偿捐献协议,夫妻俩现在只要能跑得动,就会到各地去旅游,用更好的心态来面对老年生活。

2015年,留爱小组的部分成员在影棚里拍摄了一张相对正式的合影。对于老人们来说,以“不惧怕死亡”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标签

每年的3月26日,是遗体捐献纪念日。这一天或者是清明节,老人们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前往武汉石门峰陵园,去祭拜已经先他们一步离开的老伙伴们。

石门峰有为捐献遗体者设立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遗体捐献者的名字,方便捐献者的家属前来寄托哀思。从石碑上镌刻的逝者姓名上可以看出,遗体捐献者人数逐渐递增,2000年仅有1位捐献者,2001年有2位,2002年有4位,2003年有5位,2004年有11位。从2005年开始,人数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明显增长。目前石门峰共有这样的石碑共有四对八块,正面已经全部刻满了名字,陵区已经开始在反面进行镌刻。

2016年3月26日,留爱小组的成员陪同刚刚失去女儿的卫瑞云老人前往陵区祭奠。老人的女儿刘蕾因为乳腺癌去世,去世前她给妈妈录制了23首歌,希望能用声音继续陪伴母亲。同时刘蕾还要求将身上唯一可以用的眼角膜捐献出去。老人代女儿签订了协议,随后自己也加入了捐献群体,签订了协议。在遗体捐献纪念碑前,卫瑞云老人失声痛哭,丧女之痛还令她难以平复。

标签

“大家都看得很开”,夏光中老人说,“虽然在陵园里,气氛会有一点沉重,但平时大家都是唱歌跳舞、练字弹琴,轻松地谈论死亡。我们把《爱的奉献》作为小组的组歌,相约到天堂后再次相聚,一起继续唱《爱的奉献》。”

2017年11月29日早晨7时07分,邹道毅的遗体被殡仪馆工作人员从屋内抬出,准备送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在小区住宅楼前,邹道毅的儿子面对即将驶离的殡仪车辆,向父亲做最后告别。

标签

30分钟之后,邹道毅的遗体被送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下设的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这位老人的遗体在经过处理后,将成为教学用体。

2017年12月5日下午,一位陵园的工匠师傅在石门峰陵园的遗体捐献纪念碑上,刻上了邹道毅老人的名字。

“邹道毅是令我尊敬的伙伴”,数十位留爱小组的老人齐聚汉阳区老年大学的活动室,为邹道毅举行追思会,老伙伴夏光中说:“他为推动遗体捐献做出了惊人的努力,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去,不带一丝杂念。我为他写了一幅挽联,’泰然自若含笑归天,活得体面走得高贵’,我衷心希望我的老伙计一路走好。”

摄影 | 马路遥

编辑 | 杨深来

出品 | 腾讯新闻“活着”栏目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