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清代汉学的哲学遗产
主讲:陈少明教授
点评:张祥龙教授
主持:王 堃 副教授
时间:2017年11月14日上午10:00
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3号哲学系(珠海)行政办公楼106
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摘要
报告将从现代学者对清代哲学成就的不同评价入手,探讨清代汉学关于训诂方法的观点与实践对其义理建设的影响。作者在同意训诂有助于思想史还原的前提下,着重探寻的问题是:它是否提供不同于宋学的另一条义理途径。分析表明,章太炎的语言缘起说揭示训诂在解读经典上具有解蔽见道的作用,对问题的思考提供积极的线索。同时,作者通过连串借训诂言义理的例证,拼接一幅有待进一步扩展的哲学图景,展示这一方法的思想潜力。最后,通过论析某些哲学流派有关语言哲学的不同观点,强调借助训诂对古典语言所携带的人类文化经验的发掘,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整个论述显示,总结清代汉学的哲学遗产,是今日展望中国哲学发展前景时,回望传统的必要环节。
主讲人简介
陈少明,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儒学的现代转折》(1992),《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1998),《<齐物论>及其影响》(2004),《等待刺猬》(2004);《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2008),合著有:《被解释的传统》(1995),《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1996);主编有《经典与解释》(1999),《现代性与传统学术》(2003)。此外,与刘小枫教授合作主编《经典与解释》丛刊。另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标签